作者:140工程

近日热映的军事题材电影《壮志凌云2》中,阿汤哥头顶主角光环,驾驶F14与三架苏-57进行“狗斗”。按照常理,三代机在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发动机技术、机体材料以及武器系统早已不能和五代机相提并论,但若将交战距离拉进到目视距离内,在近距离空战格斗,那么三代机能打掉五代机吗?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1)

机动!机动!

正所谓“三十六计,跑为上策”。当三代机与五代机在目视距离相遇后,第一件事肯定是想方设法赶紧机动跑掉。当然,大概率是五代机追着三代机跑。那么,既然要知道机动才能摆脱追踪,最好的方法就是知道对方要如何来追你,见招拆招。

攻击方追踪目标,主要是分为前置追踪和后置追踪。前置追踪是将攻击方机头对准目标前方一定位置,在攻击方机动靠近目标的转弯平面时,也就是和目标一起转弯时,会保持着一定的提前量,利用相对位置差快速接近目标。后置追踪则是攻击方机头偏移到目标后面,通过减少转弯角速度以接近目标飞行轨迹,在目标转弯的外侧占据位置,以此来获取攻击窗口。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2)

F-14

无论是前置追踪还是后置追踪,防御手段都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速度,在连续转弯中增加速度来拉大与攻击方的距离;一种是减小转弯半径使攻击方难以获得提前量,进而无法进入攻击窗口。因此,在很多空战题材电影中,都会看到遭遇敌人时的第一动作都是拉杆转弯并同时加速,这些动作都是有现实依据的。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3)

苏-57

一对一

在不少空战题材电影中,一对一空战永远都是看点,它观赏性很好,符合大众的口味。与此同时,一对一近距空战也是战斗机代差体现最小的地方,甚至五代机为了隐身性能,在空气动力设计上反而不如一些三代机,即使在矢量发动机的加持下,机动性可能也不如一些轻型战斗机。在美国红旗军演中,就有F-5战斗机利用自身的灵活机动“击落”F-22的记录。

在一对一空战时,有两种基本方法:“角度”和“能量”。在角度战斗中,即使以失去部分能量的情况下,飞行员也要获得一个优势,即角度,然后想方设法保持这种优势,直至锁定目标并攻击。能量战斗则是获得超过对手的能量优势,当能量优势足够大时,就能轻松获取有利位置,从而发动攻击。因而在讨论一对一空战时,即要讨论“角度”,也要讨论“能量”。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4)

美军F-5战斗机

在与敌机空战时,变换角度的空战时最常见的战术。尽管基本目标是获得位置优势,但也使飞行员在正常范围内拼命推拉杆而损失能量。潜在的能量是有限的,这种能量损失最终将意味着速度的损失。

如果战斗机速度损失过大,机动性就会下降,从而不能保证充裕的性能来获得更大的位置优势。由此可见,速度与角度相辅相成,又相互转化,既可两者皆得,也可两者皆输。是赢是输,就看飞行员的水平了。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5)

导弹也不是万能的

用空空导弹空战,很多情况下没有能量优势的战斗机也能取得进攻态势,原因是空空导弹可以在攻击机与目标机相互处于较大距离时进行攻击。同时,近距格斗主要分为中段和末段,中段指的是追踪目标并拉进距离,能量优势在这个阶段的用处大于角度,而末段则是获取攻击窗口进行攻击,角度与位置是最重要的。空空导弹大大延伸了末段(远距发射导弹)的长度,使得角度所占优势越来越突出。

然而,空空导弹存在最小射程限制,很多时候战斗机之间机动焦灼,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射击窗口与角度,使其不得不进行分离机动拉开距离以便重新进获取角度优势。此时,能量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谁能尽早分离并获得合适的攻击角度,谁就拿到了主动权。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6)

AIM-7麻雀空对空导弹

在上个世纪中旬,以色列人最早把战斗机不同方位划分为冷面和热面,即温度较高和温度较低的面。飞机发动机产生上千度的高温,使得后半球热辐射极高,而机身其它部分由于气流的冷却作用温度很低,使得近距空空导弹的红外引导头的面对机身不同位置的锁定距离各不相同。

并且,空空导弹的攻击射程与目标航向角息息相关,前半球迎头攻击射程远,后半球追逐攻击射程近,使得导弹攻击包线更接近椭圆形。攻击方即使获得了攻击窗口,也未必能成功发射导弹命中目标。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7)

由此看出,即使导弹改变了空战形态,但角度与能量,依旧是近距空战的根本。

廉颇老矣,善能饭否?

回到最初的场景中,若一架三代机与一架五代机在目视距离狭路相逢,三代机是否还能一战?实际上,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不少三代机乃至二代机在军演中“击落”F-22的例子,而且美空军假想敌部队使用的正是F-16早期型与一众五代机进行空战格斗训练。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8)

YF-16和YF-17测试机

作为三代机制空型轻型战斗机的代表,F-16遵循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战斗机在空战中抢占优势位置的关键不是速度和推力,而是战斗机的能量水平,速度相对于动能,高度相对于位能,爬升与俯冲就是动能和位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谁能更快地转换能量水平,谁就能获胜”。

可以看出,那时的飞机设计师对机动性异乎寻常的在意。而身为制空型重型机的F-14,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对飞行性能的要求,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空战时可将机翼调整到最小后掠角,并利用机翼的前、后缘的襟翼提供最大升力和改善跨音速作战时的机动性。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9)

F-14

三代机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隐身性能,同时它们的早期型号也很少考虑多用途能力,推重比很高,使得一众制空型战斗机机动性完全优于五代机(尤其是F-35“肥电”),在“老鸟”们的操纵下,完全可以在近距格斗中大杀四方。

但是,三代机能与五代机一战雌雄的环境,一般只出现在演习场和训练中。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战争,任何武器都是体系中的一份子,任何武器装备信息都能被整个体系所获取并处理。

五代机虐四代机(在近距离格斗中)(10)

F-35肥电

随着战争形态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迈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越发重要,更强悍的探测能力与隐身能力所发挥的战斗力远超机动力。如果在现实作战中,一架三代机能突进到五代机的目视距离中,则代表五代机一方已经输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已然流逝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