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我们说到有关火星的传说,以及各国对火星的命名,这些多是古书记载,起源于古帝国文明今天,李博士将从现代观测火星的角度,和大家继续探讨火星的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作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作用(伽利略与望远镜的故事)

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作用

前几期我们说到有关火星的传说,以及各国对火星的命名,这些多是古书记载,起源于古帝国文明。今天,李博士将从现代观测火星的角度,和大家继续探讨火星的故事。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火星,但一直都仅能靠肉眼观察。打破这一僵局的历史时刻,是“透镜”功能的发明,通过不同种类的“玻璃透镜的组合”,人类可以看到极细微的东西(显微镜),也可以看到很远处的东西(望远镜)。

伽利略正是用望远镜观测火星的第一人,但这对他来说似乎无法定义福祸。这是由于他既因为用望远镜观察火星、金星等星球而闻名,也因观察后得出的日心论被囚禁。

伽利略与望远镜的故事

许多人以为望远镜是伽利略发明的,其实不然。历史总有些阴差阳错在里面。1608年,荷兰人汉斯利伯发明了望远镜,但却没有声名远扬。

之后,伽利略的妻子从荷兰带回了望远镜(说法不一,有人说伽利略自己制造,有人说伽利略偷窃了汉斯利伯的设计图)。起初,他们还不知道这望远镜能做些什么,后来因威尼斯处于战争的局面,且敌人大多从水上而来,伽利略发现将望远镜放在海边高地上,可观察到60公里之外的敌人,比用肉眼看要远约9倍,也就更方便军队提早布防,守卫城池。

威尼斯城邦国的议员们认为伽利略守城有功,广为宣传“伽利略望远镜”的神奇功能,这才让许多人误以为是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其实,当时的伽利略在威尼斯的大学教书,正苦于尚没拿到终身教授资格,承受妻子巨大的埋怨,但经望远镜的事件一炒作,他立即被升为终身教授,也就衣食无忧了。

伽利略基于望远镜的发现

人类有了望远镜这种道具后,第一时间会干什么?我想应是看天上的星星、月亮,而伽利略也不例外,发现望远镜可以观察数倍于人眼的距离后,他便拿望远镜开始观测那夜空中最亮的星球——月球。

之所以不观测太阳,是因为太阳太过于耀眼,需要补光器,因此他便就近观测月亮,观测了两三个月后,他就开始观测火星。

伽利略观测火星并没有发现很多信息,但他捕捉到了火星会有“阴晴圆缺”。我们常说“月有阴晴圆缺”,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动,人类可以根据物理解释它的“月相”。

而火星既然和月亮一样,那么证明火星也正在围绕着某个星体转动,伽利略随即推及火星与地球共同绕着太阳转,也就是那时的“日心说”理论。

这虽然是很重要的发现,但伽利略对火星的发现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的伽利略的发现,就是观测月亮、金星的阴晴圆缺了。火星和金星展现出来的阴晴圆缺现象,足以证明它们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伽利略与火星的结局

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他和天主教廷对抗,坚持日心说,但也只敢在他死后才发表论文。之后,科学家第谷于1560年前后开始研究天文,并在1601年去世前,将所有观测数据交给了自己精选出来的研究继承人开普勒。

开普勒站在哥白尼与第谷两位巨人的肩膀上,开始对天上的星体进行研究。他对日心说深信不疑,并且在前后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了“开普勒新星”、“哈雷彗星”。

而后,开普勒还有更加令人惊叹的发现!他起初认为所有星球轨道应该都是圆的,这是他的猜测,但基于这个猜测,第谷的数据就是错误的,因此他合理质疑火星的轨道是“非圆形”,经过8年的计算,他终于得出了火星轨道是椭圆的这一结果!不得不说,这个结果虽然正确,却是基于“星球轨道应是圆形”的假设,仍然假设地球轨道是圆形的,竟然相当正确,这是开普勒运气好的部分。

最终,开普勒算是粉碎了教廷1000多年来“地心说”的错误认知。不仅如此,它让人们意识到了火星的轨道是椭圆的,为日后研究火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反观伽利略,由于教廷认为他“宁死不承认日心说是错误的”,便将他软禁了起来。可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伽利略都仍在思考他对火星、金星的观测结果。

伽利略认为地球以动态围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在宇宙中静止不动好让别的星球围绕着它转。临死前,他指着天说:“它(地球)是动的!”

即便伽利略是对的,历史也不会重来,他的冤屈,直到1992年才被保罗二世平反。

伽利略是一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