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的区别与联系(节约资源就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1)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

新京报讯(记者 肖隆平)4月17日,为期三天的“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大趋势——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落下帷幕。在下午举行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何为”主题论坛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表示,节约资源就是最好的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实际上就是资源的浪费,不管什么污染物,原本其实都是资源。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排放出去,进入到水、空气、土壤中,变成了污染源。

节约资源、能源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

杨朝飞表示,大气污染防治和碳减排的关系其实非常密切。我们国家为此划定了三个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来重点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2 28”个城市,“2”是京津2个直辖市。“28”是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区下辖的28个市。长三角是“一市三省”,即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汾渭平原有山西、河南、陕西的12市。

“工业污染防治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这仍然非常重要”,杨朝飞介绍,这需要地方政府着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比如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将烟气在线检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对于高耗能行业如钢铁业,要实行超低排放改造,强化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的排查及管控。

杨朝飞表示,北方区域的清洁取暖全面改造也是重点。这需要北方区域的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在确保民众安全取暖过冬的前提下,集中推进散煤治理,因为散煤是很大的污染源。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基本完成了冬季取暖用散煤的替代,该区域今后就不能再直接使用散煤取暖了。对目前仍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能力的山区,还要积极推广洁净煤。同时,要加强煤质的监管工作,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的行为。

与此同时,节约资源、能源,就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如节能,可以减少碳排放,加快碳中和,可以有效保护大气环境,促进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源头减排的重要措施。“从这个角度而言,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密切相关”,杨朝飞介绍说。

此外,各级政府还要特别关注环保末端治污的能耗问题。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一些脱硫脱硝的设备大量消耗能源,碳排放就会增加。治污设施应该建,但是对它的能耗将来也需要提出新的要求。“从环保治理到碳减排,两者的统一性远远大于矛盾性”。

碳达峰、碳中和将会带来很多变化

杨朝飞预测,碳达峰、碳中和将会给生产、消费各个领域带来很多的变化。 比如,能源产业消费和区域的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绿色建筑将更加被重视,从而减少建筑物碳排放。光伏风电效率将会大为提升,技术升级换代也将加速。

杨朝飞介绍,这些变化还包括,储能的能力将会增强,而且规模将会扩大。因为晚上的电在很多地方都有多余,把晚上多余的电存储起来;在电力使用高峰的白天就可以把储存起来的电拿来用。“这个对节能减排都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运输领域也将加快电气化的进程,新能源车的使用量将快速增加。工业节能将会加速推进,高能耗的行业将会迎来深度技术创新。如果这些行业再不技术创新,会因为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萎缩。电力行业将开启低碳、脱碳的发展进程。

此外,碳交易和碳市场将得到发展壮大,碳捕集技术和森林碳汇将日益受到重视。

杨朝飞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方面是减少碳的排放,另一个方面是要碳捕集,扩大碳汇,探索碳交易。现如今,碳捕集技术已经可以让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在烟囱口就被集中捕获收集起来,不再排放进入大气层中。这个技术研发进展比较快,只是使用成本还比较高,但在未来将会很有前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应有更大作为

杨朝飞表示,“十四五”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政府对碳减排没有做明确规定,但在“十四五”时期,政府把碳减排作为发展的一项约束性指标。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杨朝飞也表示,化石能源在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肯定会持续下降,但还将长期存在。这就是说,高效、清洁的燃烧技术将会快速发展。不过,也不能忽略化石能源的低碳化技术利用。

比如重油原来是我国重要的燃料油,在冶金、船舶运输等行业广泛使用,但它的碳排放很重,污染很重。而如今,重油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污染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在华北油田,对改造了的加热炉烟道进行测试之后发现,污染物减排30%-70%,节能15%-20%,安全性能也大大提升。

企业也是碳减排的重要单元。杨朝飞呼吁,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两个目标中,企业应该有更大作为。企业要遵纪守法、达标排放、杜绝偷排。今年“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在河北唐山查出一些钢铁企业存在偷排行为,最后都关停了。

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计划,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和排放总量。这就要求企业要主动升级,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

同时,企业要降低环境风险,做好应急预案。企业千万不能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即便是有再好的发展前景也可能因此而“自毁前程”。

此外,企业要完善环保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成为行业标准制定的先行先试,带领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更好。企业要公开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

杨朝飞认为,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历史进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主治污、减碳的积极性。努力做到自觉环保、自行监测、自曝信息、自律行为、自证守法、自树形象。

编辑 柯锐 校对 杨许丽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