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祭祖习俗更是延续了几千年,至今祭祖上坟的文化依然在农村延续着,这一文化不仅表达了后人对先辈的尊敬和怀念,而且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今天老李就和大家聊一句关于上坟祭祖的俗语,叫做“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

上坟时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老话说上坟不过三代)(1)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

首先说这“上坟不过三代”,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上坟只祭拜到爷爷辈和父辈就可以了,再往上就不用管了。为什么上坟只祭拜三辈就够了呢?老李认为过去人们迷信地认为这“一坟管三辈”,也就是说爷爷只能管到孙子辈,再往下管,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辈之后就离出“五服”不远了,间隔四辈以上的人联系就比较少了,有的甚至都没见过面,所以就没有什么感情了,即使去上坟,也没有感情在里面了。所以就有了这句“上坟不过三代”的说法。

上坟时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老话说上坟不过三代)(2)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

再说这后半句“祭拜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首先说这“未时”,是过去十二个时辰之一,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这未时对应现在的时间为13点到15点。因为这个时间太阳开始偏西了,所以未时又称为“日侧”。那祭拜先人为什么不能超过未时呢?过去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就迷信地认为,未时以后太阳开始偏西,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这时候祭拜先人,由于阴气重而容易引发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其实这都是迷信的说法,老李认为清明节时,天气还没有完全转暖,尤其是下午,气温会骤然下降,再加上春天容易刮风,这时候上坟祭拜的人就爱感冒生病,而且时间晚了,天色就会暗下来,也不利于上坟祭拜。所以人们上坟祭拜一般选暖和的上午到中午这段时间。这就有了“祭拜不过未时”的说法。

说到这里估计友友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了,看似迷信的两句话,里面却包含着先辈们朴素的生活经验。老李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民间俗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科学、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祭祖习俗。友友们,你们认为老李分析得对吗?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见解。

上坟时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老话说上坟不过三代)(3)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