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柳永从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情人依依不舍,写下了千古名词《雨霖铃》。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词精选十首雨霖铃(写离情别绪最好的词当属柳永的雨霖铃)(1)

词调为什么叫《雨霖铃》?相传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群臣前往蜀地避难,途中发生兵变,杨玉环被赐白绫缢死。玄宗皇帝伤心欲绝,于栈道中听闻铃声,以此悼念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明皇杂录》载:“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柳永这首词可谓把离别时的凄恻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

《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寒蝉鸣。”词的第一句寒蝉凄切交代了季节。一场秋雨后的夜晚,听到蝉的凄叫,人的内心本来很好的心情都会被影响得很糟糕。更何况雪上加霜,要离开梦中情人。

面如三月桃花的女子摆下酒宴为柳永送行,面对美酒,他无心品尝,只因和她要分别。

柳永的词精选十首雨霖铃(写离情别绪最好的词当属柳永的雨霖铃)(2)

这里我们可能要问,既然难舍难分,那女子为什么不跟着柳永一起南下,或者柳永不离开汴京而跟梦中的她朝夕相处呢?

这位女子是瓦子里的歌女,平日以唱词为生。如果跟柳永一起南下,离开汴京的繁华之地,其他地方听唱词的人不多,势必影响她的收入。柳永南下是为了做官或谋生,待在京城没有好的归宿,不可能依靠歌女来养活他。分别时,都门帐饮无绪,这酒都是歌女买来的。词里并没有写柳永送给歌女什么礼物,可见他生活之拮据。

一无所有,却空有一腔恋情,做生意的船家催促赶紧上船,或许是船上其他客人着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达出的感情非常真实而逼真,没有丝毫的做作感。

柳永的词精选十首雨霖铃(写离情别绪最好的词当属柳永的雨霖铃)(3)

紧接着的景物描写让离情更深,内心的无奈与痛苦跃然纸上,渗透到灵魂深处。

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似在自我安慰。伤感离别的人自古以来都一样,不只我一个。1999年歌手林志炫唱的《单身情歌》里有一句:“在爱中失落的人到处有,而我只是其中一个”。是不是受这首词的启发?

今宵酒醒何处?把漂泊无依的无奈描写到极致。南宋文人俞文豹在其著作《吹剑录》中说,苏轼问人,他的词和柳永相比谁写得好?回答说各有千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柳永的词精选十首雨霖铃(写离情别绪最好的词当属柳永的雨霖铃)(4)

苏轼听了这样的评价,心中应该是不快的,他问的目的肯定是婉约性哪个更好,结果回答者却避开问题的中心而回答出了这样的话。总之,柳永这首词是把离情别绪发挥到了极致。

词的最后一句,用问句作结,让人思绪万千。清人冯煦评论柳永这首词道:“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