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无可取代的武器(热兵器的萌芽时代)(1)

自从14世纪欧洲人将火药应用到战争中后,开始了长达300余年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时代,这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燃烧气体和爆炸力,使热兵器具备比以往任何兵器更大的杀伤力。但是,早期的火枪,无论火绳枪还是更完善的滑膛枪与燧发枪,虽然能有效撕开重骑兵厚实的盔甲和步兵坚固的盾牌,但与同时代熟练弓手手中的长弓和十字弓相比,都存在精度差、射程低、射速慢,使用极不方便的弊端,甚至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时,还有一个英军中将郑重写信建议恢复装备长弓,以取代步兵手中的燧发枪。

但是,火枪除了威力大的优点外,使用比较简便,从平民临时征募来的士兵,经过短时间训练便可掌握使用诀窍。而要训练合格的弓手,则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要做到真正精通弓箭,就必须经过数年不间断的刻苦训练,这正是热兵器受到各国军队偏爱的奥秘。

加速热兵器发展的最重大、最突出的技术进步是铸铁技术的发明。欧洲在中世纪一直沿用陈旧的冶炼技术,直到诸如水力锤粉碎矿石、用水力锻处理、用水力驱动风箱等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才大幅提高冶炼温度并降低了铸铁产品成本。

最早出现的单人操作火药武器很可能是手枪,早期手枪使用这种新型火药后,有效射程50码,最大射程可以接近200码。15世纪还出现较为安全的点火装置,以焖烧的火绳点燃火药,提高了火器操作的便捷性,能让射手实现简单的瞄准,有效提高了杀伤力。随后,人们在手枪基础上制造出更大、更长、更重的单人武器,并加装上枪托,步兵的基本武器火绳枪出现,并开始在战场上逐步取代弓箭的地位(也有观点认为小型化的火炮是火枪的雏形)。欧洲当时最发达的意大利城邦率先装备了火枪,1476年,米兰城邦的军队中有1/5已经装备了火枪。

随着火枪的出现,一个贫穷的农民经过几周时间的简单训练,也可以用火枪杀死一个从小就练武、接受精心训练、自备精良武器与盔甲的骑士。欧洲封建制度的维护者、重甲骑兵们逐渐被历史淘汰。步兵装备了火枪后,很快取得了对骑兵的优势。在欧洲军队的热兵器面前,游牧民族叱咤战场几千年的天然军事优势将不复存在。

1512年4月12日的拉文纳战役中,号称“意大利之雷”的法军统帅加斯东·德·富瓦(Gaston de Foix)在打败神圣同盟军后,和20个军官嬉闹着骑马追逐一队溃逃的西班牙火枪手,这些没有骑士精神的火枪手开枪将他们全部打死了。从此,欧洲各国都知道,决不能鲁莽的挥舞冷兵器与装备热兵器的军队交战。

野战炮最早于英法百年战争末期出现在欧洲。法国人率先用比较笨重的攻城炮轰塌一座座堡垒,将英国人一步步逐出大陆。法国人还率先使用了比较轻便、可以在野外机动的轻型炮。1450年,在法国丰米尼,一队据守坚固堡垒的英军不堪法军的袭扰后出击,被法军在野外全部歼灭。3年后,法军再次在卡斯蒂隆对英军围点打援并全歼援军,这两次战斗中,法军都将原本只用于攻打坚固堡垒的火炮用于野战并取得成功。15世纪最后十年,法国人再次改良了野炮,将轻型铜铸火炮装在马拉车架上,并配有炮耳,火炮从此装在车架上就能射击。1515年,法军与瑞士军队在法国马里尼安进行的战斗中,用这种火炮成功打垮装备长矛的瑞士步兵方阵,中世纪末期横行欧洲100多年的瑞士长矛方阵第一次遭遇严重挫折。

早期火炮的威力主要取决于炮管长度、管壁厚度。炮管更长更厚的火炮,能承受更大的火药压力,发射的弹丸更具威力,但这种火炮也更笨重、使用不便。越轻的火炮越灵活,但威力越小,这是困扰各国军界的难题。16世纪中期以后,西班牙和法国率先在火炮方面实现了标准化。根据火炮长度、重量的不同,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将火炮限定为标准化的7个型号。不久,法王亨利二世将法国炮规定为6个标准型号。到17世纪以后,各国在火炮制造上纷纷仿效西班牙和法国,各自实现了大同小异的标准化。从此,现代加农炮、榴弹炮的雏形均已出现。此后近200年中,火炮的射程、威力及型号基本没有大的改变。

火枪和火炮是热兵器中最基本的两种武器,火炮的威力远大于火枪,但火炮是多人操作武器,过于笨重、移动不便。在早期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中,火炮的缺点就被火枪便于单人操作、较为灵活的优点所抵消。早期火炮在堡垒攻防和海战中作用较大,但在野战中,火炮一度领先的法国,就不敌西班牙人在火枪和步兵战术上的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