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很累,是临床中人们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这种感觉有一个专业的词来形容,叫“乏力”。但对不同的患者来说,累的表述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人会直接跟医生说乏力多久了,有些人则会说“总想睡、困、不想动”,等等。
给乏力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容易。一般来说,乏力是指体力活动的能力或者水平的降低,或者较小的活动量(劳力)后,患者也会感觉精疲力尽。乏力,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感受。
龙医生今天谈的乏力,跟神经源性的无力不一样。神经源性的无力,是指一处或者多处肌肉力量的下降;今天也不讨论人老了以后力气的减弱。
乏力的病因五花八门
有时候,患者可能因为一句话,或者想到了什么而觉得乏力。如果是专门为此去医院看病,医生要找到乏力的原因,得费一番功夫。
要对患者的病有全面了解,医生常用大脑扫描的方式,对患者的各个系统做一个回顾,然后重点做一些检查。
以下几个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
患者有没有抑郁症或者痴呆?最近有没有去某些地方旅游?有没有某些病原体的暴露史?有没有用药史?有没有肿瘤和心脏疾病史?对患者的整体,要关注其营养状况。有没有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身上有没有包块?是否面色苍白?有没有皮疹?有没有下肢水肿?心脏听诊有没有杂音?有没有关节疼痛或者触痛的点?等等。
然而在临床上,要明确乏力的原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医生必须要具备广阔的思路,因为乏力涉及到的疾病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源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任何器官系统的严重异常,以及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可能引起乏力的原因1、感染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结核病、莱姆病、心内膜炎、肝炎、鼻窦炎、真菌感染、EB病毒感染、疟疾。
2、炎症性的疾病。炎症性的疾病跟感染性疾病是不一样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由微生物直接导致的,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结节病。
3、肿瘤。肺、胃肠道、乳腺、前列腺等器官的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淋巴瘤和一些转移性肿瘤。
4、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慢性酒精中毒、慢性焦虑症。
5、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艾迪生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
6、电解质紊乱。比较常见,各种原因导致的高钙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都会引起乏力。
7、营养问题。饥饿、肥胖、缺铁、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B1缺乏。
8、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痴呆、多发性硬化。
9、心源性疾病。如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心瓣膜病、心肌病。
10、肺源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结节病。
11、睡眠紊乱。如睡眠呼吸暂停、失眠、不宁腿综合征。
12、胃肠道疾病,如乳糜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13、血液病,如贫血。
14、肾源性疾病,如肾功能不全。
15、药源性的因素。如镇静剂、抗组胺药、麻醉药、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药物。
当然,能够造成乏力的原因不止以上这些。要找到法律力的原因,我们还要根据同时伴有的症状来做鉴别。
伴随症状和乏力的原因
伴有发热和体重减轻,提示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患者有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则提示心源性、肺源性和肾源性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有关节痛的人,提示可能有风湿性疾病。
有过恶性肿瘤的人,尽管已经治愈或者完全缓解,还要考虑是否发生复发或者转移。
特别要注意的是患者的用药。在出现乏力的前一段时间,患者有没有吃过什么药或者改变了治疗方案?比如,停药了或者最近增加了什么药物。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在开始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导致乏力,人们适应一种药物需要一段时间。一些老年患者要注意所使用的药物剂量经及是否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他们通常会搞错,比如有时候明明吃过药,又认为没有吃,而增加了药物的服用。
那么
乏力的人需要做什么检查呢要做什么检查,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但是,一些基础性的检查,比如说血常规、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糖、肝功能等检查还是要做的,这些基础的检查能够排除多种原因,并对疾病提供诊断的线索。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彩超、CT。然后,把收集到的临床信息加以分析,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最后说一下
乏力的人需要怎么治很显然,如果能够找到乏力的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就能够快速纠正乏力的不适,比如感染性的疾病中的结核病,予抗结核治疗之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应该加强器官功能的干预和纠正其伴随的代谢紊乱,才能够逐渐改善健康状况。
肿瘤患者的乏力,可能由于化疗和放疗引起,他们的疲劳缓解需要时间,要注意在化疗和放疗的过程中纠正伴随发生的贫血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一些内分泌疾病,激素的替代治疗可改善乏力的状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使用甲状腺素治疗。
对于处于抑郁状态或者睡眠障碍的人,采用相关的药物干预能够改善乏力。
药物导致的乏力,停止使用药物,可能不利于原来疾病的治疗,这个时候应该选择可以替代原有药物的药物。
年纪大的人,要对用药物进行调整时,家属应该更耐心地指导其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