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这个老人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成为孩子的铺路石,上进梯当然是一宝,如果一个老人倚老卖老,或者为老不尊成为孩子的绊脚石,那就成了孔子所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

曾仕强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与老而不死是为贼)(1)

我的邻居老高头年轻的时候在县水利局上班,担任水利局打井队队长,深入到全县14个乡镇,为县域水利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打井队被他承包以后,打一口井能挣3~5万元 ,干了不到两年就成了百万富翁。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家把他视为珍宝。儿女们争相给他送吃送喝,老伴去世后,儿媳妇把自己本家的一个婶婶,介绍给了他,让他安度晚年,儿子买房,他拿了30万,给两个女儿也拿10一15万块钱不等,这样的老人当然是家中宝。相反村西头老周,年轻时在队里干活偷奸耍滑,后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毛病,每年挣的工分还不够他喝酒。不管家里有什么事,总是把自己喝得醉醺醺的,妻子给他闹离婚,儿子也不尊重他。后来儿子初中毕业考了大车驾驶证,给别人开车挣了高工资,老周经常舔着脸,到儿子跟前要钱买酒喝,后来喝成了胃溃疡和心脏病,可是可是仍然喝酒。儿子无奈告诉村里所有的商店不准卖给他父亲酒。后来他跑到侄子的家里,请求自己的侄媳妇给他拿2块钱买酒,人丢大了!有几次住院,偷偷地喝医院里的酒精,酒精里含有甲醇,老周的身体每况愈下,儿子把他送医院里,就不正眼看他,甚至对着许多人的面呵斥他。作为老人活到这个份子上,真的是活着没什么意思,就像孔子说的“老而不死切为贼”。

曾仕强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与老而不死是为贼)(2)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孔子有位发小叫原壤,年少时不懂得尊重师长,长大了没有什么成就,老了不死就成了祸害,并且用拐杖敲了敲他的小腿骨,即使原壤年龄大了不可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曾仕强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与老而不死是为贼)(3)

这样的老人活着只能是家庭的累赘,因此人老了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与孩子们的想法相一致,不能像原壤一样成为“老而不死的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