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清朝时期,有个秀才姓王,人们总叫他王秀才。

这王秀才和寻常秀才不同,总是十分懒散,不爱看书,也对功名全无兴趣。

王秀才的妻子见状,十分担忧,她只觉得这样下去怕是没有前途。

于是妻子各种苦口婆心的好言劝告,苦苦哀求这王秀才能上进,从此发愤图强。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1)

可是没用,这懒虫也是个毛病,王秀才无论妻子如何好说歹说,都是不以为然。

王秀才依然十分懒散,对功名和读书没有任何兴趣,王秀才唯一感兴趣的是,又是非常不入流的事——王秀才只对斗蟋蟀感兴趣。

妻子看到王秀才如此不务正业,气得几次回了娘家,可回来后一看,王秀才依然是个懒惰的秀才,一切还是白搭。

日子久了,妻子也没有希望了,只能一天天的叹息,捶胸顿足的,而王秀才依然我行我素,日日夜夜与那些自己宝贝的蟋蟀为伍。

某天王秀才去集市上搜寻新的蟋蟀,这蟋蟀啊,要坚持换,要选更厉害力气更大的!

所以王秀才经常会在集市上一圈一圈的逛着,王秀才就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蟋蟀,但这次王秀才在集市上,很快就瞪大了眼睛——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2)

王秀才惊喜的发现,集市中间最近来了个男子,这男子是个少年模样,面前的竹筒里摆放着许许多多十分厉害的蟋蟀,一看就个个都是常胜将军!

王秀才十分心动,低下头,仔细的挑选了半天这才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哎呀,眼前这些蟋蟀啊,都太厉害了,一个个都非常厉害,王秀才看的是爱不释手,于是决心赶快买2只回家。

王秀才好奇的问这少年,蟋蟀多少钱啊。

却没想到这少年摇摇头,随手伸出了一个手指,比划了一下。

王秀才大吃一惊,以为蟋蟀要十两银子,忍不住的捶胸顿足,你这蟋蟀虽然好,但是价格未免也太高了吧!难不成真以为是黄金吗?

却没想到,少年只是淡淡的看了王秀才一眼,叹息着摇了摇头,这才开口道:“不是十两,是十文钱,一只蟋蟀,十文钱就够了。”

王秀才顿时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居然这么便宜?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3)

王秀才马上喜不自胜,赶快买了好几只蟋蟀,左右辛辛苦苦的挑选来挑选去,少年看了王秀才如此惊喜的样子,叹息了一声,却没说话。

等过了一会儿后,王秀才挑选好了,付了钱后,王秀才喜滋滋的拿着竹筒,笑着叹气道:“你这少年啊,真是不识货,蟋蟀价格卖的可太便宜了,你这是亏了啊。”

王秀才本十分得意,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却没想到王秀才这话啊,不仅没有得到少年的赞赏,少年反而是摇了摇头,十分的不以为然。

少年道:“虽然你十分在乎这蟋蟀,觉得他们值钱,但我却不这样,在我眼里,这些蟋蟀啊,不过是家后茅厕发现的虫子,那里值什么钱呢,所以对我来说十文钱都多了。”

王秀才听到这话,一时半会说不出话来,脸上居然霎时是一阵红一阵白的,十分精彩!

王秀才又听见少年,挥舞了一下手中的书卷,摇头解释道:“反而,我虽然觉得这蟋蟀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价值,但是我却觉得,我手中你的书籍有很大的价值,通过书籍我能学到知识,而用这些知识,我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用一辈子卖蟋蟀谋生了。多有价值啊。”

王秀才听到这话,顿时眼睛都直了。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4)

他从来没有一刻,觉得自己居然是如此如此的玩物丧志,连这么一个稚嫩青涩的少年,都比他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这个贫穷的蟋蟀少年,尚且知道读书考取功名。

而自己呢,吃穿不愁,却如此的玩物丧志,甚至天天斗蟋蟀为乐趣,妻子看了也是一个劲摇头……

想到这里,王秀才心里无比惭愧,心里也十分难受了起来。

王秀才阴沉着一张脸回到了家,妻子一进门就看见王秀才今天神态不对,妻子好奇的询问王秀才发生了什么,王秀才却只是摇着头,一个劲的叹气,说自己要思索些什么。

妻子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问,于是房间里就只有王秀才一个人,他就这样坐着思索了一晚上。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王秀才找到了妻子,妻子诧异的看他气起的如此之早,王秀才忽然泪流满面,告诉自己道:“我昨天思考了好多事,我发现我自己啊,错了。我也太不务正业了,真是可惜我有如此好的娘子,吃穿又不愁看了!从此我也要考功名,男儿总得有个志向嘛!”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5)

说完,王秀才就把昨天发生的一切,包括蟋蟀少年说的话,全部原原本本告诉了妻子。

妻子一开始听得瞠目结舌,但是听着听着,倒也觉得十分有道理,忍不住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妻子也不知道王秀才是不是真的变了,只能叹息一声,宽慰般的拍了拍王秀才的肩膀,语重心长道:“那你就好好努力吧。从此好好专心考功名,这才是大事,总比你天天斗蟋蟀有意思多了。

王秀才仔细一琢磨妻子这话,确实挺有道理,于是王秀才啊,从此就从斗蟋蟀吃瓜的懒汉,又变成了个十分好学,十分兢兢业业关心功名的男子。

后来只要有亲戚一来到王秀才家里,很快就能看见他奋笔疾书,反复阅读学习的模样。

而妻子呢,自然也是非常高兴他的转变,在妻子眼里啊,,只有好好考功名才是个出路呢,见到王秀才从此不斗蟋蟀写文章,妻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从此逢人就说,众人听到了王秀才的转变,心里也是侃侃撑奇,觉得十分奇异。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6)

后来王秀才开始一天天的考功名,考了一天又一天,苦读了1年又一年,却半天还没有任何成绩,王秀才见自己成绩不怎么样,心中难免有些安然。

说来也是巧合,王秀才这边正愁眉苦脸的时候,那边居然听说之前那个蟋蟀少年都考中了科举,中了大官,王秀才听到这话,心情十分复杂,又十分不是滋味。

某天王秀才在路上赶集的时候,又遇到了已经坐在轿子里的蟋蟀少年,如今一切早已经今非昔比,王秀才也只能恭恭敬敬的喊少年的名字,也不知道少年会不会应答。

本以为少年不会再理睬寒酸的自己了,王秀才却没想到,这少年十分的平易近人,虽然如今身份差别已经很大,但少年却还是赤城如同往昔。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7)

少年见王秀才如今穿着贫寒,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声,少年在王秀才的耳边,压低了声音说道:“其实啊,我为什么能考中状元,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运气外,我还有必胜的工具呢……”

必胜的工具?这话吸引起了王秀才的注意,于是他瞪大了眼睛,十分好奇这必胜的工具。

少年见王秀才感兴趣了,也懒得隐瞒,于是附耳趴在了王秀才的耳边,幽幽道:“对,我就是靠这必胜的小东西,这才日子久了,居然考功名成功,还年纪轻轻就成了状元,如今不知道让多少人羡慕……”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8)

王秀才听到少年这样说,顿时羡慕的的眼睛都直了,只恨不得自己能取代少年。

少年见王秀才也不是个很复杂的人,索性就开诚布公,全部说了出来。

少年叹了口气,告诉王秀才,其实啊,自己其实能考上功名,完全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而为什么文章写得好呢,单纯是因为自己每次写文章前,为了自己的风格和快乐,都会吃下一碗鸡血。本来只是壮壮胆,却没想到啊,这鸡血果然是辟邪用的好东西,每一次吃下,总是文思泉涌,思路非常清晰,很快就写出了文章。

这样一来二去,很快自己就考中科举了,精神也非常之好。

王秀才听到少年说的事情后,也是半信半疑,毕竟一碗小小的鸡血,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你?

王秀才有些怀疑,但是回到家中后,王秀才想要试试少年说的办法提升精神,让自己文思泉涌,但是王秀才又觉得有些荒唐,所以半天没有尝试。

犹豫着犹豫着,王秀才觉得没意思了,于是一咬牙,就这样决心尝试,王秀才叫妻子拿来了一碗鸡血,和妻子大眼瞪小眼后,王秀才终于忍住恶心的感觉,一口气把这些鸡血喝了下去,然后赶快回到书房,开始彻夜写作阅读温书。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9)

一开始王秀才觉得没什么变化,心中还觉得少年糊弄自己,可过了片刻后,方才喝的鸡血全部起了效果,浑身变得十分炙热,头脑也十分灵活。

王秀才很快就文思泉涌,写出了许多诗词。

王秀才等药效过了后,这才大吃一惊,十分惊喜鸡血的功效,从此天天温书,每天叫妻子准备好鸡血,王秀才一心等待着明年的科举考试,一举成为状元。

王秀才本来一切胜券在握,可某天喝鸡血的时候,王秀才喝掉鸡血后,忽然身体莫名的疼痛,王秀才晕倒过去,然后很快就一命呜呼,妻子都觉得奇怪,怎么莫名其妙就这样呢?

最后大夫看了后,皱着眉头,只摇头解释说:“这鸡血啊,不能生吃,里面有寄生虫,可惜,王秀才就这样,这才没了命!””

妻子听到这话,顿时心中五雷轰顶。

聊斋故事民间(聊斋故事打鸡血)(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