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四十一回(玩味红楼梦45第二十二回)(1)

窦跃生

你说《红楼梦》到底有多伟大?

说中国第五大发明。你服不服?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之后《红楼梦》能不能排在第五?

开国领袖毛主席这样排次。

调查问卷:

1。你喜欢的人物是?

2。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一个篓儿,没有口儿,里头卧个小黄狗儿。这是谜语。你猜猜是什么?这一回的灯谜非常有意思。大人小孩都可以在猜谜的玩味中学到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文学创作加入“谜语”元素,更增添几分神秘感。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chèn算命预言)语

(听戏剧的唱词宝玉悟出了参禅的机密,制作灯谜贾政悲哀预言。谶语,音“衬”。有诗谶、谜谶、戏谶。预示,预测将来应验的命运。很像抽签算卦,卦签上的话。)

话说贾琏听凤姐说有话商量,就停下脚步问是什么话。凤姐说,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说到底怎么办理呢?贾琏说,我知道怎么办!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现在倒没了主意?凤姐说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惯例在那里。现在她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天说,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照的惯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子。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着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着说,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昨天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然不是整生日,也算是将笄之年(音:机。到了结发结婚的年龄。是少年少女生命中的关键之年。少女把头发束向头顶,用簪子簪着。笄,就是簪子。将笄,就是快到十五周岁了。及笄,是已经到了。这里和豆蔻年华,而立之年,耄耋之年是一样的。小知识普及)。老太太说,要替她作生日。想来如果替她作,自然比往年林妹妹的不一样。贾琏说,既然这样,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说,我也这么想,所以听听你的意见。我如果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明白告诉你了。贾琏笑着说,算了,算了,这空头人情我不领。你不盘查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路走了,不说什么。

(凤姐是个强势又多疑的女子。她的聪明有点过分。她想用谈话的方式一箭双雕。笼络丈夫的心,套出丈夫的秘密。这样过日子太累。所以,男人们都不喜欢凤姐这样的女人。她设一个陷阱,让丈夫跳进去,再批驳对方不操心。这样的夫妻关系是最难处的。其实,大事她从来都是背着丈夫独断专行,而小事装装样子,请示丈夫,给点面子。凤姐死治尤二姐,怎么不请示?她放高利贷,怎么不请示?她包揽诉讼,怎么不请示?她在姑妈面前也使用了同样的伎俩。一个总经理,大事不请示董事长,惯用暗箱操作;小事装装样子。她有一万个心眼子。)

就说史湘云住了两天,就要回去。贾母就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好住下。又一面派人回去,把自己过去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送礼。

(很多读者喜欢湘云。喜欢她的直爽,才华。她还有一个优点:手巧。擅长女红,针线、编织活儿好。因为她是老太太娘家的人,又孤苦伶仃。深受老太太疼爱。可怜见的。听说宝姐姐过生日,特意准备了针线礼物。湘云外表大大咧咧,内心细致。)

谁想贾母自从见到宝钗来了,喜欢她稳重平和,正好她才过第一个生辰,就自己出钱二十两银子,喊了凤姐来,交给她置办酒席唱戏。凤姐凑趣笑着说,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管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然高兴要热闹,就少不了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主,这意思还叫我赔上。就是拿不出来也算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刁难我们。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私房钱只留给他,我们如今虽然不配使用,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钱?够戏钱?说得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也笑着说,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你婆婆也不敢犟嘴,你和我梆梆的。凤姐笑着说,我婆婆也是一样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反说我犟嘴。说着,又逗贾母笑了一会儿,贾母十分喜悦。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四十一回(玩味红楼梦45第二十二回)(2)

(凤姐最会在老太太面前说笑话,逗老太太高兴。凤姐冰雪聪明,她知道贾家的最高统帅是老太太。只要讨了最高统帅的欢心,总经理这个位置就稳当了。这把金交椅就是自己的。说,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是有典故的。是汉文帝时候的一个故事,皇帝做梦上天,有个叫邓通的人顶了一下,就上了天界。凤姐借用这个故事,一面夸赞老太太登上仙界,一面夸赞宝玉孝顺。一语双关。两面讨好。还有一种说法,老太太病重,需要一个亲近的人顶替去五台山许愿。宝玉去了。俗话说得好,三句好话当钱使。说好听的话和说不好听的话使用同样的力气,干嘛非要说不好听的话呢?话从心出。心态好了,说话就好。大家都要学会好好说话哦。其实,宝钗家也是非常有钱的。住在贾家不掏房租,其他费用自家开支。薛家是皇商,替宫廷采办物品。上千两银子在薛蟠手里如哗哗流水。听凤姐说话,贾母十分喜悦。)

到了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天黑了,大家娘儿姊妹等人说笑时,贾母就问宝钗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了的食品,就总是按照贾母平时喜欢的说了出来。贾母更加喜欢。第二天就先送来衣服玩具礼物,王夫人,凤姐,黛玉等人都有随份子不一,不用多写。到了二十一日,就在贾母院子中搭了家常小巧的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曲弋阳腔两种都有。就在贾母上房摆了几桌家宴酒席,并没有一个外面的客人,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人,其余都是自己人(奇怪,黛玉是自家人,不是客人)。这天早上,宝玉不见林黛玉,就到她房中来找,只见黛玉歪在炕上(很多地方写“歪”在床上,半躺在贵妃床上)。宝玉笑着说,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哪一出?我好点。黛玉冷笑着说,你既然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儿犯不上借光问我。宝玉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办了,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起她来,携手出去。

(不知道宝钗做人累不累?一味地讨好老太太,不敢说出自己真心话。好像戴着假面具做人。老百姓种庄稼,看着老天爷的天色;小公务员做事,看着上司的脸色。不过,宝钗活着就是为了别人。宝钗说话,贾母更加喜欢。戏剧文化博大精深。这里提到昆曲和弋阳腔。我是个戏迷,从小在剧团长大,武打和唱腔也有基础,三岁上台演出,九岁演京剧《智取威虎山》少剑波,十七岁差点当了戏剧演员。以后阴差阳错当了记者。徽班进京,京剧成了主流。我们家乡戏有:豫剧、越调、曲剧。我也比较喜欢黄梅戏、越剧。我更喜欢芭蕾舞剧。还有一些稀有戏种,有的濒临灭绝,有的自生自灭。邓州市的“锣卷戏”,台湾的“歌仔戏”,被誉为“天下第一团”的内乡宛梆“等等。艺术是相通的,戏剧艺术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没有办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让凤姐点。凤姐也知道贾母喜欢热闹,更喜欢滑稽发笑的喜剧,就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非常喜欢,然后就让黛玉点。黛玉就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说,今天本来是我特意带着你们玩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地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这才点了一出。然后宝玉,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人都各点了,一出出上演。到了上酒席时,贾母又让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处《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说,只好点这些戏。宝钗说,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辞藻更妙。宝玉说,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着说,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拿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词极妙,你什么时候知道。宝玉见说的这样好,就凑近来央求,好姐姐,念给我听听。宝钗就念: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暂且擦一擦英雄的眼泪,相互离别在处士的家。感谢慈悲剃发超度在莲花台下。转眼之间突然分离没有缘法。赤条条来去没有牵挂。哪里找到抵挡烟雨的蓑衣竹笠卷了铺盖一个人行走天下,任凭我草鞋破烂的碗随处化缘吧!《点绛唇》《寄生草》都是曲牌名。点绛唇,是点了红色的嘴唇。寄生草,是生长在大树植物上的花草。有一种兰花:石斛,也属寄生草。宝钗用心良苦。一面讨好老太太,点了热闹戏;一面讨好宝玉,热闹中夹着辞藻华丽的诗意戏文。这戏文确实值得玩味:英雄泪,莲花台,烟雨蓑笠,芒鞋破钵。宝钗读书多,见识广。是宝玉的一字师。她开始点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来是“鲁智深醉闹山门”,一个是《西游记》一个是《三国演义》都是名著。)

宝玉听了,喜欢得拍打膝盖画圈,不断称赞,又称赞宝钗没有不知道的书,林黛玉说,安静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说得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到了晚上散戏时,贾母深爱那个扮演小旦和一个扮演小丑的,就让人带进来,细看时越发可怜见的。就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了一会儿。贾母让人另外拿来一些肉果给她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着说,这个孩子扮相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就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到了,也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着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了一个眼色。大家却都听见了这句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会儿散了。

(看到宝钗和宝玉亲密,黛玉就不高兴。黛玉读书多。不仅知道鲁智深醉闹山门的故事,还知道尉迟敬德装疯不出征的故事。把两出戏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讽刺宝玉和宝钗。贾母赏赐小旦,就有好戏看了。老奸巨猾的凤姐挑起事端,说唱戏的小旦像一个人。稳重有分寸的宝钗笑着不说话。宝玉也猜到了,不敢说。只有性格直爽,口无遮拦的湘云说,像林妹妹。通过这一串子细微的言行,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戏剧的角色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彩蛋、丑旦等。)

晚上,湘云换衣服时,就让翠缕把衣服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说,忙什么,等走的那天再包不晚。湘云说,明天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靠近她说,好妹妹,你错怪我了。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明明知道,不说出来,也都因为怕她恼。谁知你不设防就说了出来,她怎么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她,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儿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还委屈了我。如果是别人,哪怕她得罪了十个人,和我什么相干呢。湘云甩手说,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取笑都可以,只有我说了就错了。我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不行!宝玉急得说,我还是为你,反而不对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踏!湘云说,大正月里,少信口胡说。这些不要紧的毒誓,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爱恼的人,会辖治(整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路来到贾母里间,忿忿不平地躺着去了。

(这段文字读了很虐心。湘云怪了,要走。宝玉好心好意给她使眼色,她误解是看别人的鼻子眼睛。宝玉不想让任何人心里难受,就来解释。实际上,湘云认为别人都没有看出来,自己好聪明。把宝玉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宝玉怕湘云得罪黛玉。结果,不仅得罪了湘云,也得罪了黛玉,两头受气。这往往是善良人的无奈。湘云非常气愤的是,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最让人难受的是:亲情之间的误解,亲情之间恶语对内心的厮杀。宝玉就发毒誓,我要是没安好心,就叫我死。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湘云已经意识到误解了宝玉,但是气没消。唉,鸡毛蒜皮,就是大祸的导火索。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如果是现在,说那个女孩像演员,像歌星、明星,会非常高兴吧。)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找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就推出来,把门关上。宝玉又不知道什么意思,在窗外只是喊好妹妹。黛玉不理他。宝玉闷闷地低头自我审查。袭人早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就起来开门,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就进来问,凡事都有个原因,说出来,人也不委屈。好好的就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林黛玉冷笑着说,问我,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原来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说,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有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还厉害呢!宝玉听了,没法分辨。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四十一回(玩味红楼梦45第二十二回)(3)

(宝玉在湘云那里没有消气,又到黛玉这里。谁知,反惹得黛玉也生气。比戏子,是贵族小姐最忌讳的。一般唱戏的小女孩,家中都很贫穷。从五六岁就卖到戏班子,受尽了磨难。尤其是黛玉从小就受苦,失去父母,不能接受从高贵到卑贱的落差。当然,和我们的时代不能比。那些明星出场费动不动几千万。一些富豪老板,跟明星合个影,都觉得非常光彩,挂在公司当招牌。宝玉没有笑,也不对。这是黛玉的感受。自己受到侮辱,男朋友该怎么办呢?)

黛玉又说,这样还可以饶恕。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是安的什么心?是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她是公侯的小姐,我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玩,假如我回了口,怎么不是她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就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样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动不动就恼。你又怕她得罪我,我恼她,和你什么想干?她得罪了我,又和你什么相干?

(有一句歇后语叫:老鼠钻风匣--两头受气。宝玉的好心,反惹得湘云和黛玉都恼他。一个说看他的脸色,一个说他看笑话。从这里看,黛玉却是喜欢钻牛角尖。使劲儿往里钻,不能自拔。这种性格的人,不仅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属于心灵扭曲吧?没有朋友的人生,好寂寞啊。)

宝玉听说,刚才和湘云私人谈话,她也听见了。细想自己本来为她二人,怕生不和恼了,就在中间调解,没有想到没有调解成功,反而落了两处的毁谤。正好扣合了前天看到《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说,”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这样的话。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眼下不过这两个人,还没有应酬和谐,将来还想干什么?想到这些也不用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了。林黛玉见他去了,就知道想想没意思,赌气走了一句话也不说,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就说,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有一个词语:弄巧成拙。就像说宝玉一样。庄子的文章说,有能力的人多劳累,有智慧的人多忧伤,没有能力的人什么也不求,吃得饱玩得美,就像没有拴住的游船在水上自由漂游。山上的树木长成了有用之材,就被砍伐;源泉的水甘甜,就会被取干涸。自作聪明,反受其害。宝玉总是失落,刚好在庄子的文章中找到安慰。宝玉这时的状况可以用两个词形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想想看,一个贵族少爷,衣食无忧,却让几个小姐折腾得头晕脑胀。是啊,将来怎么办?整个大家族几百号人,需要他去管理,并且家族的败落一个烂摊子,他怎么应付?所以,他沉迷于“庄子”,消极,颓废,甚至走上出家之路,一了百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贾政看完,心中想到,这个东西很有限。只是小小年纪制作这样的词句,更加感觉不吉利,都不是永远福寿之辈。想到这里,越觉得烦闷,露出非常悲戚的表情,因此把刚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是低头沉思。

(宝钗的这个灯谜,信息量大,情感元素细密。这些不吉利让贾政内心压抑。刚才是勉强支撑,现在訇然倒塌。他仿佛预感到了贾家大厦倾倒的趋势。)

贾母见到贾政这样的情景,想到或者是他身体劳累疲乏也不一定,又加上恐怕拘束了众姊妹不能高兴玩耍,就对贾政说,你还是不要猜了,去休息吧。让我们再坐一会儿,也好散了。贾政一听这话,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这才退出去了。回到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由伤悲感慨,不说什么。

就说贾母见贾政去了,就说,你们可自在高兴高兴吧。一句话没说完,早看见宝玉跑到围屏灯笼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个破得不恰当,好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宝钗就说,还像刚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怎不斯文一些。凤姐从里间出来插嘴说,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天让你寸步不离才好。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如果这样,恐怕现在正出汗呢。说得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和李纨,以及姊妹们说笑了一会儿,也觉得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经是沙漏计时间四更鼓响,就把食物撤了,赏赐散发给了大家,就起身说,我们休息吧。明天还是过节,应该早点起床。明天晚上再玩吧。等着听下回细说。

(“贾正经”一走,大家说笑活跃起来。最淘气的是宝玉,好像开了锁的猴子。形象比喻艺术手法。最嚣张的是凤姐。像是打机关枪一样,讽刺宝玉一阵子。宝玉扯着凤姐儿,扭股糖似的,粘糊糊转圈缠绕。这种活泼的语言,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