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雪坤)
在生活中,你一定常常碰到这样天使一般的人,他们总是说: “只要你觉得好,我都可以接受。”但是当他们这样表达的时候, 你心里的感受是否真的很好呢?你有没有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今天的《为你读书》要为您读一本融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幸福的体质》。
心的世界里,有太多的“冤假错案”。而心理学的作用之一, 就是帮助我们看清这些“冤假错案”背后真正的逻辑,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梳理出清晰的对策。
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谛三曾提出过“善意操控”的概念,意思是说,有些人看似是为别人倾心付出,实际上却在默默地用表面的善意控制对方,给对方的心上了一道枷锁。
有时候,其后甚至还隐藏着满满的敌意。表面上是“只要你觉得幸福,我可以接受”,但背后隐藏的却是“只要我幸福,你变怎样我都无所谓”。但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背后潜藏的真正意图,只是常常会觉得无法和对方坦然、从容自在地相处,甚至会觉得不堪重负。
有些人以善意为名控制对方的内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受到了对方的“攻击”,却往往难以抗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称这样的人为善意的施虐者。
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这本书里举了一个妈妈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例子,非常典型。这位妈妈会为孩子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倾尽全力地照顾孩子,还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比如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做好了饭苦等着他放学一起吃;自己舍不得买新衣服也要给孩子买新衣服等等。妈妈总是在不断表态:“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其实每个人都活得非常压抑。而且作为孩子,他内心里其实是能感受到母亲这句话背后的空虚、孤独、不幸和焦虑的。他甚至会因为母亲这样的付出而充满内疚,觉得都是自己才让母亲这么辛苦,所以会迫切想要长大,想要逃离。
这样的人虽然嘴上说着“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但是当自己真的发生不幸时,她的态度就会转变成“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了这样”。想想看那些过度付出的女人们,当丈夫或者孩子做得让自己不满意,或者是做了伤害自己的事情时,她们是不是会常常爆发出这样的哀叹—“要不是为了你,我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最后可能还会补上一刀:“好吧,看来我只有忍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忍,行了吧 ?!”
从最初的“只要你幸福,我做什么都可以”,到最后变成了“行了,我只好忍着你”!被付出的一方其实内心充满了委屈,心想:谁让你这样做了?! 你可以不那么付出,你也没必要忍着啊,你这不是自我虐待找罪受吗?
这些过度付出、内心充满了哀伤不幸的可怜天使们,她们其实是被内心深处滋生的空虚感、不安、恐惧、依赖心、自我价值感缺失等操控着的人,她们左右不了自 己的人生,只好用善意和满满的付出来操控别人,以爱之名去要求和挟持对方,来达到自己的期望。
以前我常说:“过度的付出不是爱,是恨,更是索取,看起来是在给,其实是在要!”自以为是的过度付出,不但不会让对方感觉到幸福、快乐,甚至还会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段一方拼命付出、另一方被照顾得特别好的关系中,最先逃跑的却是被付出的一方—因为这种长期被操控的压力,“你看我都做得这么好了,你要是不对我好,你还是人吗”?这种变了味儿的充满胁迫感和压力的爱,谁也受不了!
所以,女人们,请停止你们对男人和孩子无止境的付出吧,先看看自己付出的背后到底想要获得什么,对自己诚实一点!
《幸福的体质》
青音 著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当我们迈向社会,我们可以选择避开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和讨厌的人,但我们却无法绕开“情感”“情绪”和“关系”。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互动的结果,往往是你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你们的关系才成了今天的样子。在人际关系里,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需要多做?什么又是“少即是多”?人际关系里那些“做了的”和“没做的”以及“没做好的”,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情绪?我们又该如何管理好情感和情绪呢?在这本融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中,作者青音用10个章节72个方法,把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彻底讲透。帮助读者避开人际交往思维里的坑,提高人际容纳度,找到安全感、边界感和可控感,学习接纳不同的人,同时悦纳自己,观察并调整每一个当下的心念,自在舒服地在人际关系里找到专属于你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