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情》
题注:这是李白的一首“闺怨”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仙不但写闺怨诗,写的还不只一首,之前学过的《春思》也是相同题材的作品。不过《春思》是乐府诗形式,这首《怨情》是格律诗形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诗文格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水韵上平四支)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首句出律,二句犯三平尾,“颦”,一作“蹙”入声仄音,则为正格。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中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三句半拗句,四句补救。湿,入声仄音。
格律来看,除了首句出律,二句颦应改蹙,其余没问题。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蹙)蛾眉。
美人,指美貌且有德行的女子。“香草美人”语出《离骚序》,指忠贞贤良之士。这里应该有很明显的暗喻。
珠帘,珠串的帷帘。卷珠帘,意指卷帘而望,是一个有所期盼的动作情态。
深坐:两层意思,一是指坐的时间很长久。二是指坐于“深闺”不便抛头露面。
颦(pín):皱眉。这个颦用的有大问题,首先格律上犯三平尾,大忌。其次语法上,颦是皱眉的意思,如“东施效颦”,既然已经有皱眉的意思,何必又连一个“蛾眉”成为“颦蛾眉”,眉的意思重复了两次。如果用另一版本的“蹙蛾眉”则以上问题均迎刃而解,“蹙”是入声仄音,且词性、词义上也更准确。所以这一定是抄错了,李白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我个人绝对站在“蹙蛾眉”这边。
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
译文:美人卷起珠帘向外张望,深闺独坐还愁眉不展。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但见:只看见。
译文:只见她脸上还残留着斑斑泪痕,却不知她心里暗暗怨恨的人是谁。
赏析与感悟:
1.闺怨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很多诗人都创作过这类诗词。李白这首《怨情》,能在众多闺怨诗中脱颖而出,一定有它不凡之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美人卷珠帘”,深闺中的美人,轻轻卷起珠帘,定定的望着远方。一个“卷珠帘”的动作,带出了远望的神情,再延伸出期盼的思绪。简简单单用一个动作,就将美人的心理活动传神的表达出来了。
“深坐蹙蛾眉”,她久久的坐着,愁眉紧锁,好像还在痴痴的等待。“深坐”、“蹙眉”,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美人内心的期盼渐渐化为失望。
“但见泪痕湿”,期盼与等待,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深深地遗憾和绝望,不知不觉中潸然泪下,弄花了精心画的妆。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牵挂、是爱,却用了一个“恨”字,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矣。这绝望的恨,是恨那个未归的“他”,还是恨自己太痴傻,亦或是恨年华易逝、时光太匆匆。
作者李白已经留出给读者任意想象的空间。只要是你能共情到的情感,这里的留白都可以填上。这就叫语言浅显、言短意长、刻画生动、韵味无穷。
2.今天又有新收获:什么是好诗?“意境”和“留白”都做到位了,这就算的上是一首好诗吧。《唐诗笺要》:“不可明内说尽”六字,乃作诗秘钥。《唐诗训解》:“不知恨谁”、最妙。
3.闺怨诗不是随便写的,大都有所指。“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诗仙也曾有过自己的光辉岁月,但后来被赐金放还,仕途再无起色。此时的李白就如这个深闺怨妇一般,内心满满的遗憾和绝望,他多么期望能再次得到皇帝的亲昵而受到重用。可惜的是,李白此后的人生道路更为坎坷,一直到去世,都未能实现心中所盼。
#创作挑战赛#
#秋日生活打卡季#
#唐诗##天天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