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孩子写信给爸妈(写给小班爸妈的一封信)(1)

本月初开始,各区的幼儿园招生登记已经陆续启动,这就表示你家孩子将要真正的走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不是像在托班“体验”生活。

还没经过的人会说,不就是上个幼儿园吗?呵呵哒,他们可能还无法体会,孩子第一次需要独自面对新的陌生环境,家长们这一天的心情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所以,为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如今许多孩子在入园前都有“托班经历”,同一个班上,有时候入过“托”的孩子比例甚至会占到全班总数的三分二以上。除了那些一两岁就被“送托”的宝宝,还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是在入园前的半年或几个月才被托起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大大减低宝贝的入园焦虑。

小班的孩子写信给爸妈(写给小班爸妈的一封信)(2)

幼儿园里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一种科学的“启蒙”,就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教育的“关键期”,发展孩子的智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 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身体正常的发育以及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奠定良好的 终身发展基础。

接孩子放学你会问什么?

每天离园回家的时候,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他期待着与家人分享一天的生活感受,期待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认可、鼓励与支持。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就会培养亲密的家庭关系,使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对新的生活和学习充满向往。

中国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

1、你今天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引导着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

当我们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时,孩子也会更加看重自己的生活过程、物质环境,学习成果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可能会让孩子忽视了自己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兴趣的建立等。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明天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和期待。

第一句话试试问这些: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今天你又学习了什么新本领?”

“你的好朋友是谁?”

在孩子离园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给孩子的表达、情感抒发创造良好的机会。

孩子,为什么我不能和你愉快的聊天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乳臭未干的时候,就已经不喜欢甚至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的孩子也变得不愿意和你聊天,有了自己的死党和小秘密。这时候,也许你会失落,很怀念孩子小时候和你无所不谈的时光。从无所不谈到有所保留,再到非必要不谈话,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觉得,每天用“吼叫”和孩子沟通行不通,但是却苦于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才能和孩子进行良性沟通。

其实,除了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往往并不是只适用于育儿。它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肯尼斯·巴里西在《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谈起坏情绪?我们明明知道并非这样,为什么他们还总是说“一切都好”?小孩子为什么总是捂住耳朵,大声吼叫,根本不理会我们的问题,或者说“我不会告诉你的”。他们为什么总是拒绝听从我们的想法?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不跟我们交谈,是因为他们生气了或者觉得很丢脸,或者害怕我们会批评他们,又或者交谈并不能让他们好受一些。一般我们问孩子问题,他们听到的绝不仅仅是问题本身。他们听出了话外之音和暗示。直觉告诉他那些听起来很中性的问题其实并不中性。他会怀疑我们这么问的用意何在?在与各年龄层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了孩子不愿意交谈的四个基本原因。

原因一:“谈话次数太多了”

治疗中,孩子经常抱怨“谈话次数太多了”。其实是他们担心谈话只会让他们重新经历糟糕的感觉,这种担心确实有一些道理。孩子并非时时都处在坏情绪中。某个时刻,可能他已经经历了一种尽管脆弱,但足够完美的情绪平衡,坏情绪有所缓解,他不希望这种平衡被打破。

小班的孩子写信给爸妈(写给小班爸妈的一封信)(3)

如果我们让他自己待着,他确信坏情绪会消失。当我们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理解时,例如我们会说“我认为孩子有时害怕一旦谈起这些问题,他们只会觉得痛苦……他们不想重新再经历这种糟糕的感觉……他们觉得聊天没什么用”,许多孩子都会承认这种担心。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有时候“谈论痛苦时,那一刻你确实再次觉得痛苦”。之后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意见“有时候聊一聊也很好,因为你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你会感觉好受一些”。

原因二:“我没有问题”

孩子不愿意聊天最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自己哪里出问题了。孩子经常会被说“你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啊”,例如,父母生气时会问“你怎么回事?”或者说孩子“真坏”。这时,孩子保持沉默,以保护自己,免得表现出很羞愧。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愿意谈论自己的担扰,却对那些糟糕的情绪闭口不提,因为担扰不会像被同龄人排挤一样,直接危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感觉太痛苦,孩子不愿提起。他们害怕听到我们的回答,害怕这些回答会证实他们那些说不出的担心(即都是他们的问题),或者我们会责备他们(他们因此会激动地责备他人)。

当孩子意识到我们的问题中隐含或暗示出我们觉得他的问题很严重,不是多数孩子都存在的普遍问题时,他会立即变得防备起来,不愿意继续聊下去。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很多小朋友都这么觉得或都有这种问题,大人有时也有这种坏情绪,孩子通常会明显放松下来,之后会敞开心扉。

原因三:反抗和争辩

孩子也会用拒绝谈话作为表达抗议或争辩的手段。回忆每一次被批评,或预见到可能的批评都会激起我们心中的防御意识,每一次情感伤痛都会让孩子的保护壳变得越来越硬。如果我们经常批评孩子,他们会不再与你交流或选择离开。

在许多家庭里,批评、争吵和无结果的争论成为一种常态:孩子形成了防御习惯,心底里在争辩。当你让他聊聊时,他预见到可能招致更多的批评,或者太气愤了没办法聊天。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愿意交谈其实在表达抗议。

原因四:“聊天没有用”

许多孩子觉得聊天根本没用,并坚信聊了也不会有任何帮助。他们可能曾努力与父母交谈,解释他们的感受,尤其是传达他们感受到的不公平的感觉。但是交谈进行得并不顺利,父母可能掌控了整个对话,并没有花时间好好听他们的想法。因此,孩子觉得,聊天实际上是“被聊天”。

孩子不愿意交谈还有其他的原因:他可能因为你的反对而觉得很焦虑,或者他需要保护自主权(“我想自己做”)。有些孩子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谈论自己的感受。

不能那样聊天,那应该怎样聊呢?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l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钢琴,你用信赖的语气说:“孩子,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坐不住、三分钟的热情还想学钢琴?”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l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l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宝贝,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小班的孩子写信给爸妈(写给小班爸妈的一封信)(4)

l 赞美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

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l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

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我们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一生,行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言语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语言用不好,只是重复的废话,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语言用的好,令孩子如沐春风,欣然接受,还有一句顶万句的神奇效果。

孩子感冒和过敏性鼻炎不一样,家长要分清

百花盛开,花红柳绿,这绝对是爹妈遛娃的绝佳时机,然而一旦发现宝宝有打喷嚏的现象,就怀疑是不是衣服穿少了,没有及时擦汗风一吹着凉啦,让小宝贝感冒了呢?

NO!其实,还有一种疾病跟感冒神似,那就是——过敏!你家宝宝很有可能是被一批春日里组团而来的过敏源打扰啦!当空气随风吹来的过敏源物质刺激宝宝鼻腔黏膜,就会出现打喷嚏、鼻子痒、流清鼻涕、咳嗽、气喘等和感冒相似的症状。

今天,我们除了根据大家需求一块儿看看感冒与鼻炎如何区分治疗,也一块看看宝宝雾霾天应该如何做好护理与防护措施!

一、流涕、鼻塞、咳嗽≠感冒!

1、鼻痒: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鼻腔与咽喉部位会非常痒,还可能伴有眼、耳、咽喉等多处发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

2、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伴随着打喷嚏还会有大量鼻涕;感冒初期一般也会流清鼻涕,但量不会很多

3、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连续打喷嚏;感冒也会打喷嚏,但次数不多;

4、全身症状:过敏性鼻炎无全身症状;感冒则有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

5、症状出现顺序:感冒症状通常是逐一出现,常以喉咙痛开始,接着打喷嚏,后来才流鼻水,且较不易引起眼睛及喉咙发痒。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是全部一起来,打喷嚏、流清鼻水、鼻子痒、鼻塞等等,避免过敏原后即可缓解,且病人常有病史可循。

6、症状持续时间:针对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怎么鉴别来说,若症状持续时间超过7-10天,就可能不是感冒。

7、症状发作的间隔时间:感冒症状往往是暴露、接触到病毒数天后才出现;过敏性鼻炎是几乎接触到过敏原后立即发作。譬如每次打扫房间,灰尘一扬起就打喷嚏、流鼻水,这表示可能患过敏性鼻炎。

小班的孩子写信给爸妈(写给小班爸妈的一封信)(5)

二、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有:

1、出现阵发性或者连续性的喷嚏,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表现之一。每次发作时一般不少于五个喷嚏,甚至还会出现十几个几十个喷嚏。特别喜欢在早晨和晚上打喷嚏,而且一打起喷嚏,就像正在扫射的机关枪,突然又剧烈,轻易停止不了。

2、出现鼻涕。打完喷嚏后,清水鼻涕一直流不停。而且,每次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可持续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3、出现鼻塞的症状。由于患者的病情有所不同,鼻塞的程度也是轻重不一,一般多为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严重时,还会出现交替性的鼻塞症状。

4、出现嗅觉障碍。幼儿常常会因为患病而闻不到气味,难受时要张开嘴才能呼吸。

5、有流眼泪的症状。幼儿眼睛会发痒,不停地揉眼睛,并且泪水也会不断地流下来。

鼻炎是儿童常见的病,随着社会发展,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严重,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鼻子不适,有时候父母不注意,感冒没和鼻炎分清楚,导致问题恶化。所以,孩子鼻子不适千万要分清,看看是感冒引起,还是孩子有鼻炎倾向。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亲子成长的教育方式,请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