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链转移印度(苹果链搬家到印度)(1)

iPhone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印度,我们应该高兴,还是悲伤?

一直以来,中国都被称为“世界工厂”,并借此完善了自身的工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过最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中国在配合产业升级的同时,应该将产能落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淘汰出去。

如今,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苹果将产业链向印度进行迁移,似乎满足了这些专家学者的预期。但我们真的已经“高级”到足以淘汰如苹果链,这样的“低端”产业了么?苹果链如果全面撤出中国,我们应该高兴么?

一、“印度制造”席卷全球

近几年,印度经济迅猛发展,印度孟买股票指数更是在2021年10月份达到了历史新高——62245.43点。

苹果产业链转移印度(苹果链搬家到印度)(2)

在吸引外资方面,印度抛出了“印度制造”的概念,效仿当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外资。“印度制造”这个概念很快得到各国跨国巨头的响应。比如雷克萨斯、特斯拉、亚马逊、DHL等数十家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印度投资建厂的热潮中。

根据已公布的《2021年全球制造业风险指数》报告显示,对全球48个国家的成本竞争力和运营条件进行评估,印度制造业的适宜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位,超过了美国,仅次于中国。

而且,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的成绩远不止于此。

根据《2021世界关税报告》中对全球135个国家的关税统计,印度关税排名第9位。印度在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逐年调高进口关税,其一是平衡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其二是倒逼外资公司在印度本土建厂。

以iPhone为例,其定位本身就属于中高端的智能手机。如果不能实现当地生产,压低生产成本和关税成本,那么将难以提高在印度当地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印度这个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消费市场,苹果CEO库克自然不会轻言放弃。那么,在印度当地建厂,就是苹果的必然选择。

苹果产业链转移印度(苹果链搬家到印度)(3)

但以印度当前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水平,能满足苹果的要求么?

二、库克布局下,印度制造的“自力更生”

早在2016年,富士康曾与印度签订协议,将在印度建设一座iPhone工厂,并买下1200公顷土地。1年之后的2017年,印度正式开始量产iPhone。

如果论制造业水平,此时的印度和世纪之初的中国差不多。富士康对印度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因此印度最初生产的只是iPhone se系列手机的部分零件,直到2022年,经过5年的技术沉淀,外加印度充沛的廉价劳动力,印度终于有资格推出高性价比的本土生产的iPhone 13了。

随着苹果与印度合作的加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印度又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半导体和显示器公司的“100亿美元激励计划”,鼓励手机制造商们在印度本土建厂、销售。

苹果产业链转移印度(苹果链搬家到印度)(4)

为了利用印度的“100亿美元激励计划”,苹果要确保从2022年至2025年间,分阶段生产至少价值100亿美元的iPhone。难道苹果真的要放弃中国的“苹果链”,在印度重塑一个么?

三、我们有资格甩掉“低端制造”的标签了

根据苹果在2020年公布的前200名供应商名单,来自中国厂商共有 96 家,占比高达48%,可谓占据了“苹果链”的半壁江山。其中大陆企业有 48 家,主要集中在精密组件及材料供应模块上。

不过在这组数据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大陆厂商供应的多为价值含量较低、可替换性强的产品或技术。比如散热组件、声学器件、连接器等零部件。

对比而言,美国、韩国的供应商虽然数量不如大陆厂商,但以高通、三星等为代表的供应商提供的基带芯片、OLED屏、存储芯片等产品放眼全球都难以找到替代品。

苹果产业链转移印度(苹果链搬家到印度)(5)

而从提供的产品价值来看,大陆厂商占比仅有10%左右。而且也多数是靠国内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也正是基于此,很多专家就说,做低端制造又赚不到钱,这样的低端制造不要也罢。但我们真的已经有能力甩掉“低端制造”的标签了吗?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曾对此驳斥说:“中国制造业底子薄,我们的制造业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要留住外资。”

四、结语

2022年1月佳能以“天价离职补偿”刷爆了互联网,看似日资企业“大方”的背后,却是以佳能为代表的日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决绝。

虽说近些年来,国产高端制造业升级取得了很多成绩,打破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拥有了诸如盾构机、磁悬浮列车、核废料处理等关键技术。但在宏观层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退,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过剩的劳动力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蓄水池。

毕竟互联网、房地产都已逐步进入了行业寒冬期,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才刚刚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