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字,有多、通晓、大之意,因此与义相国家联系的往往是一些美好之词,有形容见多识广的“渊博”和“博古通今”,有形容物产丰富的“地大物博”,还有形容人的知识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成为“博士”。也正因为这样,如果在地名中有个“博”字,也可以彰显出那里在某方面有明显的突出之处。
山东省就有三地以“博”为名,分别是博平、博山、博兴,那么这三地的“博”字来历一样吗?
博平博平县之名得来挺有意思。最早为春秋时期齐国博陵邑,《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就记载了它的存在,齐威王六年(前351年):“晋伐我,至博陵”。
清道光年间博平县域
博陵之名的来历,以清朝《博平县志》记载:“博陵,博平之旧治也,邑傍大堤东隈,因堤取义,号博陵焉。尔雅云:广阔曰博,大阜曰陵,兹固博陵之名义乎”。
大意就是博平一带地处平原,地域广阔,但又有大禹治水时所建高耸的古堤经过,即广阔而又有高地,故而得名为“博陵”。
待经过战国、秦朝,汉朝建立之后“又因境无名山大川之阪阻,更置县曰博平”,到了汉朝就却被认为没有名山,只剩广阔了,因此就改名为“博平”。
1930年时候的博平县
博平县曾在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省入聊城县,又于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后来直到1956年并入茌平县,存世约2100年左右。
博山博山县设县时间并不算太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今天博山一带远离周边各县治所,且事务繁剧、管理困难,因此析益都县的孝妇、怀德等2乡34社,济南府淄川县的大峪竺21庄,泰安直隶州莱芜县的乐疃等7庄地置博山县,以颜神镇为治所置博山县。
民国时期绘制的博山城
博山县名字的来历为境内的博山,位于今天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五十里、鲁山之西。《新唐书·高祖本纪》载:隋末“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左才相为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他自封“博山公”,就是以博山为名。
清康熙《益都县志》上的“颜神山川图”
博兴滨州市的博兴县,在西汉时置县,开始名字为博昌县,其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昌水其势平博,故曰博昌。”因为境内的昌水水势平且广博,故此得名“博昌”。五代时期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建立后唐,他的祖父朱邪赤心由唐朝皇帝赐名李国昌。在后唐势力范围内的博昌县,需要避讳而改为博兴县。
清朝博兴县《历代沿革旧治合图》中有今古县治位置
从以上情况看,山东省三个地方名字中虽然都有一个“博”字,但是它们的来历却是各不相同的。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