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点感性的、私人的话。

自从我听说熊顿漫画要被改编成电影、而且还是白百何和吴彦祖主演的那天起,我就对这部《滚蛋吧!肿瘤君》怀有天然的抗拒心态。

一个注定有着悲剧结局的故事,怎么能被粉饰成小妞电影偶像喜剧?如果体会过绝症陪护经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就无法以一颗强健的心来期待这样一部作品。

抵触了这么久的结果是,首映这天,我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契机看到了这部电影,而且是在全国人民心情都很沉重的时刻。影片结束后我落荒而逃,因为不想被同行们看见我哭得一塌糊涂的样子。

以下是个有点啰嗦的引言。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1)

昨天晚上临睡前我躺着床上,刷出了关于天津塘沽爆炸的第一条微博。当时以为就是个十几公里外星星点点的火灾秒拍,没想到看到一半,突然一个冲天火球炸裂,整个屏幕都被照亮了,随即一声巨响,我被吓得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

——出大事了。

我心情有点慌乱和复杂。作为媒体人,除了担心陌生朋友们的人身安全以外,还对即将接受大众检验的新闻报道感到忧心忡忡。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也是半夜,同样做记者的爸爸接到一个电话出了门,一架飞机坠毁在了大连海域,正在展开海上搜救。早上爸爸回来了,摇摇头说,不让报。那是那个年代,上级一声号令,无一人生还的重大空难竟然可以做到普通民众几乎无人知晓。

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则受到另一种掩耳盗铃般的无力阻塞,然后无孔不入地肆意蔓延,官方自欺欺人的结果就是妖言惑众,人心惶惶。果不其然,第二天醒来再刷微博,什么CNN记者遭暴力阻拦,什么天津卫视放动画片放韩剧,什么化学品泄露污染,圣母婊、键盘侠、地域黑、道德帝、傻逼,种种毫无意义的争执,什么难听词都拿出来对骂。相比之下,官方的、真实的、有用的信息太少太少。

两三天之内,先后听说校友失联遇害,天津塘沽爆炸,陕西山体滑坡,北京三里屯砍人,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日子怎么这么不太平?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2)

其实今天本该有好几个很有料的电影发布会。白百何吴彦祖《肿瘤君》首映礼,刘亦菲宋承宪《第三种爱情》发布会&秀恩爱,郑恺郭采洁张艺兴《前任2》发布会,明天还有最火小鲜肉TFBOYS的活动,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取消或改为祈福。

我觉得这几家片方今天的处理方式挺得体的。关于自觉禁娱这件事,有人说难道一个地方出事,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人就不能正常生活了?我是觉得,一个心脏有温度的人,看完那些真实视频的心情应该跟看一部灾难商业片不一样。无论是哪个领域的记者,都应该对社会民生抱有敏感与良知。的确,灾难和娱乐无关,但是生命和每个人有关。

今天一进发布会会场,腾讯的朋友就跟我说,“我都不想来了,心情不好。”我说我懂。然后接到妈妈短信,说明天要回老家祭奠姥姥,姥姥去世三年了。

竟然都三年了吗?时间可真快啊。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3)

铺了这么长的开场白,只是想略微解释一下我是带着怎样极度压抑的心情去看这部《滚蛋吧!肿瘤君》的。

看这部电影我几乎从头哭到尾,从熊顿还没发现病情就开始眼泪打转,到结尾的视频自白彻底泪崩。片子比想象中的还要轻松有趣,我也比想象中的还要承受不住。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4)

之前就听影评人们透露过,这片有很多内心外化的类型片戏仿段落,灾难片,僵尸片,韩剧,宫廷剧,符合爱幻想的女漫画家的人物设定,也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我并没觉得这些段落对于整个故事的融入度有多好,但作为在国内尚且新鲜的一种技法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韩延大概跟宁浩、程耳一样,也是个喜欢模仿新形式的导演,他三年前那部《第一次》就在俗套恋爱情节之外,套用了双重视角的结构。

灯光,摄影,美术,都是标准的小妞糖水片。许多插曲都是烂大街类别,尽管我承认用得也挺贴切。熊顿的俩闺蜜每次一出现,就瞬间穿越到《失恋33天》《匆匆那年》《致青春》《小时代》等一系列青春片里。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5)

尽管有这些小瑕疵,这部电影的情感还是完完全全打动到我了,是我有史以来在电影院里贡献泪水最多的一次。

首先我觉得《肿瘤君》的调性很舒服,不煽情做作,不贩卖情怀,虽然看时难免会哭会难过,但看完能给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每个人,尤其是有家人遭遇过类似不幸的人,都会对死亡和癌症等字眼心存隐痛。但看完这部电影,再联想起近来发生的生命无常的许多事情,会给你正视伤痛、振作人生的力量。起码我看到熊顿去世前满足地看着朋友们在自己梦想道路上不断前进的眼神,听到她一系列放纵自由的未竟愿望后豁然明白,对于我们所爱的人,最好的悼念方式就是好好活下去,帮他们去体验一个更大更美好的世界。在这个世事纷乱的时刻,我们需要熊顿精神。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6)

片中刻画了熊顿的亲情、友情、爱情,她是一个被温暖包围的幸福人。我想大家都不会质疑的是,亲情在片中所占篇幅最小,但却最感人。熊顿爸爸纠结薯片口味忽而恸哭的苍老背影,熊顿躺在妈妈怀抱里又坚强又脆弱的告别,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直戳人心窝。其次是和梁医生的戏份,比萌芽阶段的恋情更珍贵的是互为精神支柱的感情,送毛线那段催泪指数也很高。友情部分也不难看,当然精简一点会更好。

作为曾经的病患亲属,片中许多台词我都非常感同身受。就像囧瑟夫主演的《抗癌的我》源于导演真实经历一样,这类题材的电影,若非有过类似体验的人,恐怕是不愿拍也绝对拍不好的。那种在死神面前挣扎着站起来的情绪,需要打磨好很多微妙的细节才行。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7)

这些韩延都完成得很好。同样值得敬佩的是白百何,我认为这是她从影以来的巅峰表现,完全可以证明她是个好演员。最后那段VCR,在国内女演员里可以当教科书。经历过《被偷走的那五年》《分手合约》《滚蛋吧!肿瘤君》“癌症三部曲”之后,白百何也实现了作为演员的蜕变,她不仅可以担起小妞电影,也可以担起这些其他女演员不愿触碰的、有意义的角色。

以前我觉得白百何演谁都像白百何,这次我只看见一个活灵活现、令人信服的熊顿,白百何消失了。片尾也没俗套地来张熊顿本人的照片,白百何的形象塑造深入人心。这个暑期档她跟王珞丹撞脸撞类型撞档期的八卦就不念叨了,俩人的演技我也无意对比,但是我想白百何更会挑片子,知道什么样的电影天生就像为她量身打造的。

肿瘤专家逝世前的反思(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好好活)(8)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尽管熊顿本人早已离去,但她知道自己的故事会被拍成电影,白百何也是她心里最合适的人选。我们唯一能为熊顿做的,就是记住她教给我们的这句话:死只是一个结果,重要的是怎么活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做完想做的事,爱过想爱的人

为塘沽与山阳人民祈福。

电影娱情办(films4fun),FOR FILM FOR FUN

长按扫描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