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60期:

武松的一生中,一共遇到过三个对他非常重要的女人,一个是潘金莲,一个是孙二娘,再有就是玉兰了。

而这些女人中,跟武松最亲的,当属潘金莲,毕竟这是他名正言顺的大嫂。其次便是玉兰,差一点就成为了武松的妻子,最后一个则是曾打算要他命的孙二娘。

可惜,到头来,真正成了他“大嫂”的却是孙二娘,而关系最亲密的潘金莲和玉兰却都死于了他的刀下。

但有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玉兰不过是张都监府上的一个丫鬟,只唱了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激发了武松的内心燥热。而近在眼前,频献殷勤,又貌美如花的潘金莲,怎么就是撩不到他呢?

杨角风谈水浒系列第60期:武松一向谨慎,连潘金莲都毫无办法,为何玉兰却让他放松了警惕?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1)

一、

其实,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对自己,对武松的一种贬低。用一个词形容的话,那就是不能把自己“龌龊”的思想,强行代入到武松身上。

确实,以武松跟武大郎的关系来看,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而武松又是被金圣叹都评价为“天人”的人,有了这个人设,潘金莲不管怎么撩,都难以有所突破。

毕竟武松是人,不是猪狗不如的禽兽!

道理我们都懂,武松我们也都了解,可是对于潘金莲来讲,难道她不懂这里面的伦理道德,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地讨好武松呢?

事实上,武大郎带着打虎英雄武松回家,并介绍自己的老婆潘金莲,武松是行了大礼的:

“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这说明,武松是打心眼儿里高兴,认可这个大嫂,也给足了大哥武大郎的面子。

但他这一拜,却让大嫂潘金莲的内心起了波澜,她甚至会觉得,上天让自己嫁给武大郎,其实就是为了认识武松:

“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这倒也符合潘金莲的人设,要知道当初武大郎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就是因为潘金莲不守妇道嘛:

“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由此可见,一开始潘金莲就没安好心,压根就没把自己定位到大嫂的身份上。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2)

二、

潘金莲初见武松,确实动了心眼儿,可是后来的武松为什么又十分配合呢?

潘金莲建议武松到家里来住,武松二话不说,当场就同意了,说是晚上搬行李,实际上出了炊饼店,直接就奔县衙了,潘金莲一看就乐了:

“那妇人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

捡金元宝本身,就是获得了意外之财,还是半夜捡的,足可见,潘金莲是喜出望外,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小秘密。

而且,后来的这段日子里,武大郎出门卖炊饼,中午是不回家的,家里就潘金莲和武松俩人吃饭。有时候,武松为了能回来吃饭,还特意推掉其他应酬,还跟大嫂解释原因:

“却才又有一个作杯,我不耐烦,一直走到家来。”

这无形中给了潘金莲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半夜捡了元宝,认为武松,就是上天送给她的!

而且,武松也不是钢铁直男,只是一味地享受嫂嫂准备的丰盛午餐,他也会哄大嫂高兴:

“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缎子与嫂嫂做衣裳。”

正是因为这些举动,让潘金莲错误地认为,武松对自己也是有意的,这才有了后面雪天的表白。

大家想象一下,那是一个大雪天,屋里小炉子烧得通红,脸蛋也红扑扑的潘金莲跟武松对面而坐,喝着小酒,吃着小菜,聊着天……

气氛上来了后,两个人已经微醉,潘金莲端着喝了一口的酒杯来一句:

“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3)

三、

就在这一瞬间,武松突然就醒了过来,劈头盖脸地骂了潘金莲一顿,说她不知廉耻,随后撂下一句:

“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这就奇怪了,本来俩人的关系是在循序渐进变好中,为什么这一次,武松反应却这么大?

是不是说他做人相当正派,对女人一点想法都没有,且不近女色呢?

还真不是,事实上,在阳谷县,作为刑警大队长的武松,就已经传出绯闻了,毕竟潘金莲一直在打武松的主意,这方面的消息没少打听:

“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麽?”

虽然武松否认了,但无风不起浪,毕竟武松一表人才,又是打虎英雄,还有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阳谷县,自然少不了女人投怀送抱。

后来武松在十字坡,还戏弄了光着膀子,脱了外衣的孙二娘: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

在快活林大酒店找茬时,也是特意冲蒋门神的小妾去的,戏弄了一番后,将人家扔酒缸里去了。

更重要的是,后来张都监将自己府上的丫鬟玉兰介绍给武松后,武松见人长得漂亮,又会唱曲,一时内心荡漾,也是没有拒绝的。

甚至到了晚上,变得浑身燥热,都激动地睡不着觉了:

“开了门,觉道酒食在腹,未能便睡,去房里脱了衣裳,除下巾帻,拿条梢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4)

四、

要知道,武松在各种场合下没少喝过酒,但像这一次睡不着觉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说他没有动心,那肯定是假话。

也正是因为这次动心,才让武松丧失了警惕,面对玉兰高呼有贼,他稀里糊涂地就上了当,着了张都监他们的道儿,也为他后来血溅鸳鸯楼奠定了基础。

那么,抛去伦理道德因素,同样是女人,武松对潘金莲的举动尚能保持理智,为什么对玉兰却丧失了警惕呢?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武松这种性格的养成过程谈起: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大哥一边卖炊饼,一边将其养大。虽然《水浒传》里面没有展开讲那段历史,但各种评书版本中都有讲,遇到清河县谁家生小孩了,武大郎就抱着武松过去,拿烧饼换人家一顿奶水。

后来武松长大了,也是招是惹非,没少进局子,每次都是大哥花钱了事:

“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

虽然,武松没少给武大郎惹事,但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人们不敢欺负他们。

若日子一直这样下去,搞不好武松就走向了另外的人生道路,比如找杨志讹刀的牛二,比如误打误撞救了宋江的唐牛儿……

当上天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误以为打死了人,于是跑到了柴进府上。也正是在柴进府上,认识了大哥宋江,教他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有了后面的打虎举动。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5)

五、

真正让武松名扬天下的举动,便是景阳冈打虎了,此事本来是英雄行为,但如今读来,却感到了一丝悲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换正常人,都清楚,人跟虎斗,大概率要丧命,包括武松在内,他要真知道会遇到老虎,他也不敢冒这险的,可是偏偏他就冒了,为啥?

就是因为他的谨慎,因为他的警惕,才导致他走了这条险路,毕竟他的前半生都是在这种日子中度过的。

当时他要喝酒,店老板劝他别多喝,喝多了会醉,当时他就说了:

“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

这就说明,武松这人啊,是能闻出酒里面是否有蒙汗药的,这也是后来孙二娘的酒,他不喝的一个原因。

后来喝了酒,他要过岗,店老板又来好心提醒,说官府已经下了官文,这景阳冈是有老虎的,已经伤害了不少人了,要想过岗,得结伴,按时通行。

武松当时就怀疑了:

“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这句话呢,有逞能的成分,也有怀疑的成分,等到走了四五里路,看到树上写着有字,再次提醒有老虎时,他仍然是怀疑这是店小二的诡计:

“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

直到武松走到一座荒废的破庙前,看到了印信榜文,他才相信。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6)

六、

既然知道真有老虎,他为什么还要硬走,而不回头呢?

书中讲的是,他怕人家笑话他,说他不是好汉: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实际上,一方面他不信自己运气这么差,真就会遇到老虎,另一方面,在他心目中,人啊,可比老虎可怕多了,宁可去会老虎,也不想再去会人。

要知道,他在柴进府上住着的这段时间,也是没少受人家白眼,若是他家世强大,会这样吗?小小的年纪,就已经饱受了世态炎凉,这也是为什么宋江慰问他一下,给他衣服,给他看病,他就感激涕零的原因所在。

他实在没什么可依靠的,若是有,那就只剩自己的拳头了!

打虎这件事,站在上帝的角度看,确实是好事,但在武松的角度,却有一丝悲凉。这是武松走投无路,孤注一掷,貌似是打虎,其实是他长久以来,抑郁不得志情绪的一次大爆发。

他明白,这一战,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终归有一方要被打败,终归有一方的命运要改变!

最终,他筋疲力尽,满身血污,踉踉跄跄地将老虎的尸体踩在了脚下……

这是武松的高光时刻,不仅骑着高头大马游街,饱受人们瞻仰。更是深受阳谷县令的赏识,直接被提拔当了都头,还获赠了一千贯钱。

但,刚才我(杨角风)也讲了,这是武松的命运之战,他心里是清楚的。他也一改在柴进府上低三下四,穷困潦倒,不受重视的心态,大手一挥,将一千贯钱分给了众猎户。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7)

七、

在阳谷县遇到了大哥武大郎后,武松更是兴奋不已,他真的觉得自己命运改变了,好日子也真的来了!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武松一生中最幸福,最惬意的一段时间,享受了半生大哥的照顾,终于轮到自己报答他了。

所以,不管是对待大哥武大郎,还是对待大嫂潘金莲,武松是真心的,是真心拿他们当亲人,不带一丝杂念的那种。

刚才我(杨角风)也讲了,武松是直男不假,但并不是不懂女人的那点小心思。他不过是想维持这种状态,这种备受呵护,同时又能呵护别人的这种小幸福。

可惜,潘金莲却一步步地走在破坏这种关系的道路上,并一发不可收拾!

武松拒绝潘金莲,并非是潘金莲不够魅力,也并非是说这种类型的女人,他不喜欢。而是因为,他不想,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大哥,这也是他内心最敏感,最软弱的地方。

可是,虽然他很小心地维护这层关系,但窗户纸还是被捅破了,为此他也进行了施救。比如搬离了大哥家,比如让大哥不要再一出门,就卖一整天炊饼了,咱家现在不缺钱,不要这么拼,少蒸几屉炊饼,早点回来。

但没想到的是,武大郎真听武松的话,每天早早回来,早早关上店铺门,早早放下帘子……

对,坏事就坏在了帘子上,为什么以前西门庆也在阳谷县城溜达,却没见到过潘金莲呢?就是因为,以前潘金莲放帘子时,天都黑了,大街上没人了。现在关门早,潘金莲预测武大要回来了,提前就关了,当时日头还挺高呢。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8)

八、

因为大哥的死,让武松刚刚松弛下来的警惕心,一下子又提到了额头,这个世道就是这样折磨人!

本来武松想通过正常途径,给大哥伸冤,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曾经一度欣赏他,还刚刚因为他护送银子有功,赏了自己的县令,就因为收了西门庆的银子,就变了一副嘴脸。

是的,这种感觉太熟悉了,熟悉到他竟然快忘记了,自己这么卖力地打虎,这么卖力地工作,这么卖力地保护家人,可惜到头来,却成了一场空!

名誉、职务、赏识、亲人……统统都没了,他现在拥有的,又仅剩下了拳头。

替兄报仇之后,武松仿佛回到了以前,即使在刺配的过程中,他也仍然保持警惕,不仅对两个公人,对沿途的人也是如此,比如十字坡的孙二娘。

这时候的武松性格已经开始变化了,变得势力起来,变得做事开始讲利益,讲回报。施恩一再给他提供帮助,并非是因为赏识他,而是因为自己对他有价值,武松不傻,他懂!

所以,醉打蒋门神,是他跟施恩的利益交换,并非是因为什么交情好,或者是什么信任他这个人,愿意跟他交朋友!

再到后来,张都监信任他,给了他一定的地位和金钱,武松当场就表了态:

“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

这是一场利益交换,武松出卖武力,张都监给他金钱,甚至于把玉兰许配给武松,在武松看来,也是一种利益交换。

就像《雍正王朝》里面,李卫要跟着年羹尧走一样,年羹尧不清楚这是去监督他吗?

他当然清楚啊,可是若拒绝的话,怎么能重新获得老四胤禛的信任,又怎么证明自己的忠心呢?

同样,武松没有拒绝玉兰,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接受了玉兰,就等于接受了张都监的领导。就等于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获得了张都监的认可,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所以,对于玉兰,武松是没有怀疑的,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判断,他甚至认为张都监可靠,这才在玉兰喊院子里有贼时,他要去捉的原因:

“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后堂内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所以,武松拒绝潘金莲,是主动拒绝,是打内心里就抗拒这种猪狗不如的事。但接受玉兰,却有点逢场作戏的感觉,也是为了表忠心的行为,是被动接受。

武松的智(武松尚能保持理智)(9)

但不管是主动拒绝,还是被动接受,当这两个人干出伤害大哥,伤害自己的事情后,他丝毫没有犹豫,一刀毙命!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水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