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湖州法院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为发挥领导干部先学、领学、导学作用,进一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法院落地生根,开设【二十大精神·院长说】专栏,邀请全市两级法院院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心得体会,以供学习交流。

二十大精神院长说②(二十大精神院长说②)(1)

二十大精神院长说②(二十大精神院长说②)(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司法机关,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办理中体验到公平正义,在纠纷化解中体会到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大场景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直接感受和最终评价。

对标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奋斗目标,我们将扛起首位区法院的政治担当,按照全市法院司法公信力评价提升工程的工作部署,谋发展、促改革、开新局,争做排头兵、勇当领头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是聚焦平安发展大局在司法供给中真正认同司法公信力

紧扣区委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首位区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惩处虚假诉讼、“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童装产业蝶变转型等重要部署,强化知识产权多跨协同保护,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切实服务“三聚三保三落实”,依法保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不断充分发挥司法在助企纾困方面的司法作用,通过金融审判、破产审判等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二是健全多元化解机制在多元解纷选择中感受司法公信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公证、律师参与调解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完善“一入驻三下沉”诉源治理模式,加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共享法庭”运作实效,持续推动优质司法资源下沉基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诉前分流、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专业领域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实现在金融、劳动争议等领域纠纷有效化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化诉调服务。

三是提升诉讼参与便利在更好纠纷化解中涵养司法公信力

立案窗口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进行诉讼的“第一站”,也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在诉服团队整体入驻社会治理中心的基础上,打造便民立案窗口,按照“一站式”的要求,让人民群众便捷了解全部的诉讼风险和流程。不断推进全域数字法院建设,深入完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机制,通过可视化的交互,让人民群众更直接的参与诉讼,切实提升便利性。同时,还要注重特殊群体的线上参与能力辅助,提供“适老型”“残疾友好型”的诉讼服务,避免影响特殊群体参与诉讼的权益和体验。

四是加大拒执打击力度在胜诉权益兑现中看见司法公信力

通过健全完善执行督促机制,推动完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对守信企业在行政审批、资金扶持、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肯定行评价,激励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统筹推进执行“一件事”集成化改革,坚持数字赋能、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覆盖不动产、证券、股权、车辆、银行存款、金融理财产品、住房公积金等主要财产形式在线上一键查控处置系统,健全拒执打击联动机制,推动打击拒执犯罪常态化,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生效裁判的法律权威。

五是构建评价监督机制在沟通过程中切实体验司法公信力

纵深推进清廉法院建设,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建强支部战斗堡垒,深化“法徽熠熠照初心”党建品牌,完善“一庭一支部一品牌”党建网络,强化法院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审判质效指标评估体系,以程序管控、“四类案件”监管为抓手,实现审判质效的全面提升,让“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成为吴兴法院最鲜明的标识。不断健全法官与律师互评、人大评议机制,依托“全域数字法院建设”“12368热线”等,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内部进行排查整改,外部确保及时反馈,切实形成“内部提升—外部监督”的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