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1)

一、应该具备的解题意识

①审题意识:琢磨题目的每一个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对象、答题区间、答题方向,从题干中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向题目要答案,确保准确答题。题干的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②文本意识: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切忌凭空想象。

③得分意识:简答题的分数,与难易度、文字量有紧密联系。如果一道题2分,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点或四点,题目的分值,是答题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④关键词意识:筛选的信息点过多,就必须摘录关键词,整合同义近义项,然后,将这些具体信息,提炼概括为抽象的“上位概念”。

⑤分条意识:只要是主观题,都应该条理清晰,所以,答案必须分条列款。

二、弄清传主身份、分析传主品质

1、身份:

①科学家

(学术观点、理论著作、科研实践、国家集体、人才培养、关心后辈、家国情怀)

②教育家

(教育观念、教学成果、教育实践、思想品质、师生关系、人才培养、家国情怀)

③军事家

(军事观点、军事理论、军事才能、军事实践、指挥作战、人才培养、勇气谋略、家国情怀)

④文学家

(文学观念、创作思想、文学成果、关注内容、人文情怀、关心后辈、家国情怀)

2、品质:

①人格魅力——主要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专业能力、道德品质、为人处事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

②成就贡献——学术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本专业成果、其他领域、国家集体成果等。

③优秀品质——思想性格、道德品质、行为言语、为人态度、人际关系(家人、他人)家国情怀、集体意识、团队合作、勇气意志、人才培养、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不懈等。

品质术语】:

①勤奋好学、发奋读书、认真细致、善于思考、讲究方法

②坚持不懈、没有放弃、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饶、脚踏实地、勇敢果决

③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独特的思维、个性

④敢于重新选择、敢为天下先、创新、打破常规、善于合作、勇于实践、 善于发现、努力探索、敢于质疑

⑤思想超前、反对权威、坚持个性(原则)追求真理、坚守信念、 意志坚定、恪守标准、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强烈的正义感、过人勇气、真诚正直、善良友爱、善于反思、刻苦学习、擅长沟通、不安现状

答题思路】:①以文本为依据,分清传主身份,看文本中有无以上条款。②分条概括(贡献/品质) 具体事例(只需关键词)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2)

三、掌握传记的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2、人物描写方法

注:环境(景物)描写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

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

细节描写作用:

(1)突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细节描,使人物个性丰满、越鲜明。(传记、小说等都适用)

(2)深化主题,有力地表达中心。(传记、小说等都适用)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适用)

(4)真实性。(传记适用)

(5)自然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除了营造典型环境之外,还起到象征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作用。(传记、小说、诗歌等适用)

3、引用

【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①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③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凸显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④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3)

4、艺术技巧类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 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7)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8)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9)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10)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1)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2)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3)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4)先抑后扬:使文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5)象征:①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小结:从近年来高考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4)

人称:

①自传(第一人称):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他传(第三人称):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

①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③插叙: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D、艺术技巧

①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②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③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④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⑤白描:方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⑥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⑦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句式的修辞功能;各种写作技巧的效果。诸如:①运用背景,可拓展视野;②蓄势于前,急转于后,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③立“文眼”能帮助读者准确迅速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或脉络;④设置线索,可一线贯珠;⑤侧面烘托,可凸现主体;⑥欲扬先抑,“扬”效更佳;⑦虚实相生,可扩大容量;⑧回环反复,可增加韵律美;⑨疏密相间,可增加节奏美;⑩对比行文,可增加表现力;⑾幽默诙谐,可增加可读性;⑿巧用误会,能引人入胜。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5)

四、掌握传记阅读常见题型

(一)鉴赏人物形象

题型一:概括人物的生平经历(事件)

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题型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点的方法 :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5)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来突出传主形象。如:

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传主形象的作用

②运用对比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③运用选材(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来塑造传主形象

题型三: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形象的常用方法(写作技巧):

⑴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细节),侧面描写(环境、他人……)

⑵表达技巧:对比、衬托、首尾呼用、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衬、引用

⑶选材组材:材料典型、构思巧妙、矛盾冲突激烈、以小见大……

(二)怎样理解关键词句

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1)从关键词语入手。

(2)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境:找同义互解或反义相解,虚实互解的句子,指代性词语要还原)

(3)从手法入手(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表面义和深层义)

(4)从语法入手(单句要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并列复句两个并列意思叠加,偏正关系放在正句上)

(5)从结构位置入手。

开头句作用

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4.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即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提出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句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结尾句作用

1.总结上文,突出中心;

2.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6)从文章主旨入手。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6)

(三)如何解答作用鉴赏题

题型一:传记主人公的典型事迹有什么作用

1.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增加传记真实性、引起读者兴趣。

2.表现传主什么性格、品质、精神、形象。

3.段落(结构)作用

题型二:写与传记主人公有关的人物有什么作用(写别人)

1.内容上:写了……谁(内容)

2.结构上:引出主人公……描写

3.手法效果:对比鲜明突出,陪衬或衬托烘托 (两人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主人公 ……性格品质;了解社会背景;烘托主人公的形象等)

题型三:段落的作用

1、内容上:该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精神、品质、个性特征

2、结构上:具体看是文首、文中、文尾

3、手法效果: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

段落知识

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小说);引起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开门见山。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为下文……铺垫、引出下文什么内容;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到……,层层深入);前后照应

结尾段: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标题作用:揭示文章主题;注意实虚与双关;起线索作用等。

提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答许多不相关的术语。

题型四:引用的作用

1.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 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 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直接采用大量的原始材料)

2.引用诗词: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呈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引用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丰富文章内容

4.引用传记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印证作者的观点,使专辑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思考角度】:

①对传记主人公的作用:使得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记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②对文本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强文字底蕴。

③对结构的作用:照应题目,设置悬念,留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

④对读者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记主人公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四)如何解答对标题的理解

题型:文章以“------”为题有什么好处? 文章题目中的“-------”有什么含义?

答题思路:1、结构:①贯穿全文线索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内容:①表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③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主旨: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4、人物 :表明人物……性格(品质),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写法:修辞手法

(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变色龙》

(b、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爸爸的花儿落了》

(五)传记人物成功(取得…成就)的原因

1、外因:

①家庭支持 ②朋友关心 ③时代背景(社会原因)④别人对传主的态度(帮助);

⑤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 ⑥客观环境(条件)

2、内因

①兴趣、热爱(爱好)理想、目标(高远)志向

②态度(努力、勤奋、坚持不懈)方法(借鉴、总结)或其他优秀品质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7)

(六)概括筛选信息类

题型

1.概括传记中叙写传主哪几件事情(人生经历);

2.概括传主一生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3.概括传主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4.请概括… …的原因.

5. …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 … …有哪些因素,请简要分析

7.传主的贡献有…(包括思想和行为)

方法

1、抓关键词,确认概括类型。

2、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提炼答题角度。

3、依据角度,勾画试题检索区。利用标题、首尾段(句)、过渡句、主旨句、中心句、评议句、关联词等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

4、依据角度,重组和概括检索区内的重要信息。在所划定的文段区间,根据题干设问方式,对语句信息进行处理,删繁就简,去其枝叶,或提取重组,或合并转述,最终定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当信息散点分布时,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当信息集点分布时,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条理清晰语言凝练。

5、草拟答案,进行修改。

6、确认答案,誊写到答题纸上。

(七)如何鉴赏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表现了传主或坦荡磊落,或谦逊谨慎的精神;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表现了作者对传主的敬佩、赞许、肯定之情。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熟记下列术语:诙谐幽默、平易晓畅、含蓄典雅、尖刻犀利、清新明快、朴实无华

解题思路:(1)表达方式:人称 叙述顺序

(2)语言风格:答题切入点:①从语义句式入手;②从修辞角度体会;③从语言风格上揣摩。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8)

(八)怎样理行文脉络?

题型一:事件概括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传记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题型二:层次安排

命题方式: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或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答题模式:材料上以“……”为中心;内容上由“……”到“……”逐层深入,按照“……”的顺序展开。

方法

①化面为点,连点成线,切线为段,由每段的中心句(点)入手,分析语段的逻辑关系,连成(线),然后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组成(段)。

②分析首尾,注意过渡照应,注意材料详略主次的安排,把握行文线索及写作的顺序。

③运用过渡词语,如“之后、然后、以及、最后”等;运用结构术语,如“由浅入深、前后照应、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形散神聚、先抑后扬”等。

(九) 题例

与技巧相关的题目类型:

1、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答案: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苏东坡传》(节选)中在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答案:文章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还运用了侧面描写。(1)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反衬苏东坡突出的治水才能;(2)劝回纷纷逃难的富有之家,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3)禁卫军欣然相助,说明苏东坡富有感召力;(4)皇帝颁旨嘉许,表明苏东坡治水卓有成效。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