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5月8日,以“金融、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为主题的2015年自贸区论坛在深圳蛇口希尔顿酒店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亚太日报主办金融界网站全程报道此次盛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8个自贸区都是哪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8个自贸区都是哪里(四大自贸区经验介绍)

18个自贸区都是哪里

金融界网站讯 5月8日,以“金融、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为主题的2015年自贸区论坛在深圳蛇口希尔顿酒店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亚太日报主办。金融界网站全程报道此次盛会。

下午的首场论坛以“自贸区面对面”为主题,参与的嘉宾有: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天津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刘恩专、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保税港区管理处处长周耀荣、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平、福建省福州市经贸局常务副局长梁勇。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是亚太日报深圳新闻中心主任杨涛,今天下午是新华社亚太日报社社长主持,但他这两天在遥远的尼泊尔,他托我给大家问好,并且预祝今天的论坛圆满成功,同时今天下午的论坛环节他特意嘱咐我要嘉宾多探讨一些务实的话题,上午大家听了关于自贸区中的各大观念理念,希望大家下午轻松一点,下面有请:

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先生;

天津自贸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刘恩专先生;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保税港区管理处处长周耀荣;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平先生;

福建省福州市经贸局常务副局长梁勇先生;

今天全国我们有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的人员首次凑到一起,机会比较难得,接下来会和各位嘉宾探讨互动一下关于自贸区的改革话题,在第二批自贸区挂牌之际,很多人很关心自贸区自身怎么走,下面各位嘉宾开始互动。各位嘉宾,上午大家头脑中都有很多的东西,下午可以轻松一点,我们从稍微轻松的话题着手。上海自贸区是2013年挂牌,大家也比较关注上海自贸区在这两年来有哪些经验可以参考借鉴,所以我们请徐明棋先生来介绍一下您了解的上海自贸区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有哪些是您觉得障碍瓶颈?

徐明棋:谢谢主持人,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们总结的自贸区运行的经验和改革开放在制度层面的创新,总结起来看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制度试验创新。

第一,贸易措施,主要是在口岸办的统一协调之下建立了统一的平台,现在已经在向全国的海关推广,这一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为什么,因为与发达国家比如和做的比较好的新加坡比,我们目前的这种贸易边境化程度还是没有办法和他们比,新加坡39年前就进入了统一的平台下,进出口还需要向政府填各种各样的表格,所以说上海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试验,现在上海市政府已经要求所属的政府各个办能进入工作,但还是有很多的瓶颈。

第二,投资管理模式,外商引进单一,这一块已经广泛的宣传了,现在我们自贸区统一用负面清单,主要是我们国家主要要和欧洲谈判,是否需要共同成立来承担这方面的改革推进工作。

第三,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银行、证监、中央银行等都有,我个人总结,最有含金量的就是自由贸易账户的设置,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企业可以自由的由境外调动执行,实现了人民币资金,包括外汇资金,外汇已经进入了自由的流动自由进出,但自贸区与境内的账户资金的往来仍然按照跨境管理,只有三个渠道可以进入,一个是贸易,另外是直接投资第三是偿还外债,包括外汇债,这些债务可以从海外调动资金来完善,其他方面的内容也很多,不仅是自贸区,包括民营经济机构都在推,还有人民币的资金池这些都在实验,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将来要国际化运行的期货市场,原油期货和黄金取货正在筹办,马上要开市,外资进入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投资。

第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要求在政府事前审批的推动下建立,上海很努力,但中央要求建立和国外国际惯例相适应的还有一定差距,现在建立的是内部的职能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审查制度,地方上承担整个责任的信息的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执法监管以及中介组织,今天上午有一位领导给我们讲了,接下来要进一步的推动。

第五,政策落实还没有真正取得非常重大的进展,那就是在原来的上海自贸区的总体规划中曾经提到的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文化和社会服务业,而且提到了每个具体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开放突破还有待于具体的规章制度的落实,比如外资进入自贸区,外资的医院,已经有了但还没有开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落实。接下来需要我们在未来的一两年推广,自主层面的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大致情况就是这样。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对现在的进展满意吗?

徐明棋: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我还是满意的,因为在中国改革措施落实往前推进的速度很难,经过我们中央各个部委和上海市政府以及学者企业共同呼吁,总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从企业获得的实际好处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商机推动GDP发展方面还有很多的不满意。

主持人:第二批自贸区虽然高挂牌,但很多的自贸区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像前海到现在已经4年多的时间,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耀荣:主持人好,前海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探索,在2013 之后有一个信息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这个事情终于批下来了,这是一个非常中国的,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结合,对外对内的结合,走出去的引进来的结合,这个面很广,涉及的内容也很多,这是第一。

第二,在自贸区批下来之后,我们也就这个总体方案做了一个建设性的方案,包括蛇口方面近100年的具体措施,我们把一些项目都一条一条的落实了,在这个方案中我们还体现了前海的一些特色特点,第三就是为了促进这项工作就需要比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构建,我们最近市委市政府也明确了,一个层面是领导小组的管理体制,第二是在我们前海合作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加大了自贸区管委会的含义,我们是和蛇口片区统一一个管委会来管,这是人员配置方面。

第三,包括制度创新和负面清单所做的各种系统的发现,我们一直都在做,自贸区批下来之后,我们在这个层级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主持人:感谢,蛇口工业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自贸区之一,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官方运营,蛇口是企业运营的方式,这是和其他的不一样的地方,有请梁勇介绍一下蛇口自贸区是怎么运作的。

杨天平:我以为最后才会提问到我,因为我比较特殊,是一个企业的代表。首先我觉得自贸区的论坛举行的特别是时候,为什么呢,从去年全国人大批准第二批自贸区以来,在蛇口这个地方,老百姓(行情603883,咨询)直接感觉到房价涨了,在座的应该有在蛇口租房子的,房价涨了,但老百姓期望的绝不仅仅是房价涨了,如果有房的房价涨了是好,但没有房的人在这创业租房的人就不太好。到底自贸区给老百姓带来了是什么东西,回想起30多年前蛇口作为全国第一个池塘,也就是蛇口是全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那个时候的人就直接得到了不少实际的东西,比如说工资比内地的高,我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同学在北京一个月拿40多,我在蛇口拿101块钱,这心里觉得很爽,这些东西给蛇口的从业者带来了很多的实惠,当然与此同时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做事情的机会,是一种平台。大家今天只是体会到房价涨了,这远远不够,作为几大自贸区中唯一企业背景的蛇口,我们自己也一直在思考,我们思考的结果就是说一方面,我觉得借自贸区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结合我们自己的产业打造平台,因为现在平台这个事,如果在座的和企业界相关的朋友可能都清楚,平台现在是商业模式中最为突出的,国内的腾讯或者阿里,国外的推特都是平台的发展,蛇口工业区本身是作为一个综合的园区开发运营商,我们自身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智慧的平台,文化的平台,低碳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搭建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达成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物流能起到具体的作用。这就推动了自贸区的发展,助推了蛇口工业区本身的地区的升级,因为升级现在更多的是讲产业的升级,但蛇口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作为有二十几万人口居住的地方,整个地区经过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之后,也确实到了该升级的阶段,我们就想借自贸区的机遇,汇聚各方面的流,希望成功的实现整个区域或者这个城市的升级,因为城市的升级才会对于居住和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工作在城市中的百姓,对于每一个人才会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这个是蛇口在自贸区之后的思考。具体讲到平台,金融业是招商局的主要业务之一,所以我们也希望能搭建金融创新的平台,招商局还希望搭建港口的平台,因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之下,蛇口这个港深圳港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机会,第三个平台是转型升级的平台,城市转型升级的平台,这是我们现在前沿的基本思考。

主持人:谢谢,前海的周主任也在,您平时有没有这些问题聊过?

杨天平:我和前海管理局的关系,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当时的规划过程中,那时候是深圳市规划国土委,那时候还不是现在的陆的概念,还是水的概念,而且在11年前深圳市政府当时还希望招商局能在前海做一些填海的事情做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我们和前海管理局的关系是非常深厚的,从一开始就有,到现在我们有非常好的机制,

主持人:下面请刘恩专先生讲一下天津的自贸区规划是怎么样,和福建、广州上海的区别有哪些?

刘恩专:天津自贸区在第二批自贸区中,属于踩着国家120平方公里的底线上来的,叫做119.9,这三个片区其实是在天津滨海新区开放的基础之上,现在两个片区已经基本成型,有它突出的优势产业,三个片区海港片区其实是以东江为基础,30平方公里,以后会有50、70更大的面积,大家一提到天津自贸区,自然要说融资租赁,其实融资租赁就是中央保税区依托特殊的融资政策搞起来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融资租赁的中心,到现在它已经完成400多架飞机的融资租赁,国内外大的金融租赁的机构也都在这里设立了机构,形成了融资租赁的体系,正在向外延伸,另外一个就是机场片区,机场片区是以空港经济区为中心的,空港经济区不是全部的范围都划到这里,空港经济区是天津港(行情600717,咨询)保税区的扩大区,大家都知道天津港,空港经济区是以航天航空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它的状况就是有1600亿的GDP,从GDP协同发展来说,天津的新的地位是先进制造业的研发基地,这个基地首先是自贸区的空港片区,说起来面积最大的46多的区,它的定位现在是金融创新为主的现在服务业,给大家说的形象一点就是力量目标是要达到北方的物价。从三个片区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心商务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从经济协同发展,再到滨海经济开发开放,从给天津新的城市定位来说,叫做先进制造业的研发基地,金融创新的示范区,航运核心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一个基地三个区,这四个给天津城的定位,核心都要靠天津自贸区靠滨海新区来实现。

主持人:谢谢刘院长,刚才谈到上海、深圳这边,还有天津自贸区,他们几乎都会有一些定位,现在我们听一下福建这边的情况。

梁勇:我觉得在自贸区建设的规划中,福州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既是省会城市又有2000年的历史沉淀,应该说在福州片区主要突出两大主题,一个主题就是国家赋予福建自贸区,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是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这方面是福建的优势。福建的电商也很发达,电商和自贸区结合,我们会推出更优惠的东西,包括海洋经济合作这一块,金融服务贸易等都可能有更多的探讨。

主持人:谢谢各个自贸区的嘉宾把他们做的和想做的给我们全盘呈现了。大家现在想知道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进入自贸区,自贸区欢迎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就从刘院长这边一次回答一下,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超过两分钟,给企业一个明确的预期。

刘恩专:我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我最近回答过,我想自贸区首先是投资便利化,其实投资便利化很多方面来说是投资自由化,包括负面清单。第二个是贸易便利化,这些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其实企业在任何地方首先是要有能力有手段有商机,第二要获得金融上的便利,第三要有业务创新的机会。自贸区相对于整个大的来说,首先它选择的机会都是好的,它能最大限度的给企业提供商机,最大限度的提供投资贸易,提高企业的贸易投资效率。另外,自贸区有很多的业务,尤其是金融创新的业务,所以就有业务创新的机会。

徐明棋:从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来看,首先是有资金的企业,上海现在自贸区是把金桥纳入,所以产业转移很多是把生产线往内地移,相对来说自贸区的便利条件是可以免税。另外,自贸区以外他们在全球融资在海外融资是不受任何事前审批监管限制,资金融资上非常的便利,另外是从事类金融,或者是和金融相关的投资租赁等这一类的企业进入自贸区可以享受资金调度上的便利、方便,可以在全球融资,资金的便利性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再一个,有高端人才,人才聚集,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现在上海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我们高科技园区大概和北京中关村(行情000931,咨询)比稍微有差距,但已经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的企业,现在从事创新性的研发,各方面的便利都会进一步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好处,资金融通便利,包括风险投资这方面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便利,这些企业进入自贸区都很合适,那些传统的搞低端制造业的出口加工的企业目前想进入上海自贸区的话,可能享受到的优惠不一定很多,因为成本也是在不断上升,谢谢。

梁勇:我觉得只要是有些企业,自贸区是税收的洼地,从我这个片区的角度,我都欢迎他们过来,刚才大家想到了自贸区中吸引的地方就是金融创新,服务开放,还有贸易这一块,从制造业来说应该就是区内的地产有限,制造业的地非常大,企业都知道里面有税收的优惠,我觉得这应该体现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效率,第二是效能。我觉得自贸区的政策解读这一块,政府要加强,很多的企业都不知道,我觉得自贸区中应该对企业创业者或者是传统要升级的企业,包括类金融的和服务业电子商务企业都是适合的。

周耀荣:国务院在批的时候,包括每一个自贸区的片区都有明确的定位,前海有三个定位,这几个点都是重合的,尤其是像上海深圳,不可能发展很多的制造业和农业,哪怕搞制造业也是制造业的研发,制造业的研发可以延伸出来其他的产业,所以在前海这个地方来讲,我们在2010年国务院批前规划的时候定了四个产业,物流、科技产业和专业服务或者叫信息服务,国务院批准的又加了一个叫做其他新型战略性产业。第二,前海蛇口片区尤其在前海也有一定的基础,我们这个地区全名叫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重点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现在国家发改委讨论的总部,有些制造业尤其是金额方面,现在搞负面清单,你进来之后还有成本问题。很多的媒体也很关注这个问题,负面清单之后,要考虑企业质量。总的来看,这也是我们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基础,企业自己能赚钱,我觉得这个产业能赚钱,为什么政府要挤我,我觉得市场有时候比我们政府的人更强大。第三,我个人感觉来讲,自贸区涉及到很多的跨境投资和贸易,原来说我们的企业,要三五年以上的发改委立项的,现在都不用,现在都放开,而且都配合我们一带一路走出去,刚才说涉及到跨界和金融,投融资方面,企业也有更大的机会,我们叫它先行先试,它首先得在这里先试。我觉得是设计到跨境投资和贸易的比其他机会更大,金融类的企业1.6万家。

杨天平: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自贸区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主持人:很多企业也在问这个问题。

杨天平:叫做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实这绝不仅限于贸易,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我觉得这些组合的尝试,为很多企业都带来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我觉得这是自贸区给企业带来的。第二,从资本的角度来讲,资本是主力,无论这四个自贸区包括自贸区之外,只要这个企业从自身的发展的角度看,最能实现资本的主力,利润最大化它一定会去。第三,从蛇口本身的角度看,我们过了一个阶段,就是过去中国的招商引资都是设立若干个门类,说我欢迎这样的门类,但蛇口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单一门类单一产业的招商引资,最开始讲到蛇口的大平台实现那几流的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只要你自己能算账,只要你自己的企业做的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只要你的企业是面向国家业态的,都是可以的,他说明天中国的中兴和华为很可能从我们这里走出去,所以我的感觉就是一定是面向未来的企业到自贸区来,你才可能有希望,因为自贸区本身就有这样的意义。

主持人:谢谢。我之前接触过一个会议,我们多个自贸区的部门跟我说他们要推选一个政策,但要中央部委层面和地方层面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在中央部委的层面,如果说企业的需求自贸区的需要比较快,后面怎么协调能解决,各位有没有建议?

刘恩专:中国是一个审批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咱们才搞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自贸区所有的政策指向形式上是贸易合作便利化,事实上是简化协调后面的行政审批手续,所以我们所有的方案中,第一条做什么,都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所以各地从政策战略设计上我们自贸区都是中国自贸区,所以要靠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另外又是地方的自贸区又是区域性的自贸区,要在中央的整合下进行创新试验,从天津自贸区来说,首先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一块,已经做出了框架,就是说有一个提法,叫做自贸区的事自贸区办,绝大多数的不需要通过天津市的审批平台来搞,这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天津滨海新区的行政体制改革基础上又搞了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在这个体系之下,现在已经下达了行政审批手续,这就是怎么样通过自贸区真正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起点。

徐明棋: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我们市里汇报的时候曾经问过我们市长,他说自贸区一直在提各部位减少审批程序,上海市政府层面的审批在自贸区占了多少,我们市长说90%该取消的都取消了,我们听了非常的开心。但说句老实话,就目前来看,中国地方政府的很多审批也都是有各个中央政委很多相关的文件规定你必须要审批,地方政府才在这上面施权,如果说要取消,很多也不是地方政府能随便取消的,还是涉及到中央层面。各个地方政府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央高层改革的变化已经很强烈,从路径依赖的惯性角度出发,可能现有的审批程序他觉得还有必要,所以地方政府是协调,提供审批的减少,上海政府在最近一次会上,市长副市长常务市长都再三强调,各个部位都起码要拿出一项或者三五项行政审批的减少,我希望今年有这方面非常大的丰收,协调还是自贸区未来整个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布局。谢谢。

周耀荣:作为地方政府来讲,是毫无疑义要按照国家的程序走,现在文件都是国务院发的,我们要去执行。第二,国家战略是一个顶层设计,这个需求来自哪里,来自企业和市场,中央各个部委没有接触企业,所以这里大家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理解就有不同。这个洼地是中国的洼地还是世界的洼地,如果是中国的洼地又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和地方这一块的协同性,如果能做好,任何地方对于我们自贸区都很好。前海这个地方叫做合作区加自贸区加保税港区,概念再大一点叫做混合经济特区。

徐明棋:税收优惠,就目前来看,我们其他自贸区要取得前海那样的优惠还不行,以上海为例,这些都是企业聚集度很密集的区域,税收如果从25%降到15%的话,那政府的税收不知道要下降多少,尤其是一个区域的优惠,现在看起来可能性很小,我们现在的财政部长说你要批准的话就找以前的审批人批,所以我们现在要研究的不是税收的优惠,而是一个崭新的吸引我们现在的服务业参与投资竞争的新的税收出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四个自贸区都要进一步研究,来向中央提出取得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的东西,这不是税收优惠,而是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推动高速发展的税收制度。谢谢。

刘恩专:天津发展中一直有税收优惠这一部分,到最后把它去掉了,天津有融资租赁,融资租赁面向全世界,未来说,咱们中国的税收制度的改革空间很大,现在的台湾搞自由经济示范区,他和上海自贸区是同步的,他现在吸引客商投资吸引境外楼盘,叫做租税优惠,一个是大陆的,另外是海外的人士境外所得免税,这种税收政策有很大的新的税收政策的空间,不是没有,现在我感觉咱们过度的强调了自贸区的试验,我们想一个特殊的开放区域,不管怎么说在世界范围看它也是一个特殊的开放区,它没有政策的整体试验,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针对于什么样的活动,前海也是,不是制造业企业都能享受这种优惠,就是说面对国际的开放的服务业,尤其包括制造业,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了,它在境外所得你等着收税,这涉及到税收权的,凡是公民居民,你走到天涯海角都要收税,随着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复杂化国际化,就涉及到基于国外的所得,或者是一些所得税的降低或者是境外所得,现在就是感觉税收政策没有,就是税收的变异。

梁勇:现在国家批的四个省,实际上就是觉得四个省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好处,不能再依据税收这个东西,再依据税收的话那其他省怎么办,说句实在话,既然是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势必要在税率上有一定的度量,目前来看,这个方案显然是不符合的,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方面能有一些动摇的举措,但可能还有难度。

主持人:杨总,您本身是交税的企业,您怎么看?

杨天平:从企业的角度都希望税低一点这能理解,从自贸区的角度,这次中央提出不做政策的拉力。刚才大家讨论的焦点更多的是在税率方面,我觉得自贸区是一种改革的尝试,新的历史背景下的改革的尝试创新的尝试,但改革和创新的本身的精髓就是有一定的矛盾,如果你凡是都说都按照监管去办,那这个就没有创新没有改革的空间了,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30多年前的蛇口在全国率先改革,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是突破了那个时候的体制机制的约束,也是突破了它的束缚,所以它成功了,作为一个试点。今天我觉得除了税收需要我们关注之外,另外,我觉得是怎么能够让各个自贸区,包括各个自贸区内的企业能有创新的改革的空间,我觉得这是大家都需要考虑的事。

主持人:大家很怀念原来在蛇口,当时是在政策体制内经常做突破和尝试,现在尝试的空间和可能性您觉得你那个时候是大了还是小了?

杨天平实事求是的讲比当初小了,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各方面都很完善了,尤其是制度层面,制度不断的完善就意味着你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

主持人:这个问题再往下,现在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中间,您说顶层设计这一块很明确,但我们今天来的也有其他地方的公司,您这一块原来没有什么政策。

周耀荣:为什么要搞一个三代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的压力,如果全国都放开走出去,提高标准,风险也很大,就要找到一个地方先试一下,所以当时就找到了上海,试了之后觉得原来的货物贸易突然又加了服务贸易,人流密集怎么搞,搞不了,所以从现在的模式讲,我旧的赢得是概念往上了,中央也是砸慢慢的修正调整。另外,我们觉得本届政府尤其是改革的力度和决心,非常不容易,现在都叫跨界竞争,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在这个时候很重要,尤其是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很多东西还是要改,这种声音呼吁多了将来也会考虑。

梁勇:要创新,我一直觉得先放开,有问题再收回来也可以。创新的东西要全面,把企业的问题解决了,总结出来就变成了创新,要接地气,我们自己看起来很好看的东西问企业可能并不实用,所以我觉得这方面要发动企业的力量共同倒逼国内的体制改革。四个自贸区来说,要共同向国家部委争取一些政策,如果一个省去讲的话可能力量比较薄,四个省去讲的话力量就强一点,现在四个省集体发声他一定会考虑。另外我觉得除了四个省之外,龙头企业也要发声,企业自己要提出问题,企业有自己的诉求改造,所以我觉得企业提出来比较合理。

刘恩专:现在大家忽略的东西就是我们第二批自贸区怎么解读方案理解方案,就天津来说,已经搞了一年多,我们天津自贸区的三个片区。管委会现在正在河北省的各个城市路演,就是要让老百姓让企业让各级政府了解自贸区有哪些业务创新的机会,有哪些政策上的机会和机制上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要精细精准的全面理解方案,这是我们所谓的制度创新,这是很关键的。这是理解,不是简单的推广,关键是理解,因为每个方案都是经过跟相关的国家部委长期的讨论。

徐明棋:我想强调一下,叫是叫自由贸易试验区,但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传统上一般意义上国外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来玩,贸易并没有完全的自由化,该收的税一分钱不少,如果是原来是在保税区的基础上建的自贸区,那保税区内原来的税收暂时减免的政策,原来不是保税区的还是不能享受任何税收的待遇。海关是按照你的商品进来之后最终的使用率和方向,所以说没有享受到像香港那样的,只是在二线或者一线上不收税,这涉及到中央选择的几个点,是战略意义上的。上海2009年就提出自贸区的规划设计,最后没有批准,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的改革等,现在把这个对外开放和改革的所有的战略意义上的考虑细化成相关的政策措施,拿到自贸区来试,所以你看,我们先试的是投资管理,涎要试一下负面清单管理行不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本来贸易自由化首先是货物贸易完全自由化,再服务贸易自由化,但现在的外部环境是发达国家在推服务业的开放,所以我们以应对这样外部的挑战也要试一试在小范围内的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新的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内部制定的条款也变得越来越难,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要改革,这些法规就制约着不让你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去突破,肯定比30年前要难的多,我的理解是选择自贸区进行制度上的改革试点。我们自贸区和其他区域相比,超前三步中央肯定是相信的,刚才梁主任说,你们已经到了优惠还想进一步优惠吗,从中央的角度来说就是这样,我们承担着进一步向前改革开放的重任,我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谈,我们把本身经济发展的诉求融合到中国整个改革开放体制推进的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各个部委的支持,否则的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小区域获得快速的发展,我觉得这些措施都没有用,除了深圳有特殊性,因为香港在边上,有香港的位置,其他地方都很难。

主持人:谢谢,意思就是接受该接受,推进该推进。接下来给听众两个问题的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的,有提问的可以直接举手,如果没有的话第一部分的论坛就先告一段落,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下面是大家的茶歇时间,休息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