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教育领域,每天与大家分享教育类内容。记得关注“小上谈教育”!非常感谢大家哦~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要全面理解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2)

一、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实施中要特别注意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要把握其内涵。“知识与技能”维度特别提出要重视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学习,也就是说实验不仅是提供化学事实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3)

“过程与方法”维度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全体学生经历形成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4)

二是化学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学会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教育家刘彦海指出:这两个过程是融于一体的,在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中领悟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应该把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逐步形成探究周围世界的志趣。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5)

其次,“三维”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同时,这三个目标维度只是学生科学素养的要素,不一定都是显性的,但需要协调发展。教育家文力指出:三维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和关键,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方向和保障。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6)

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目标,就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中国教授联盟主席、经济学家刘劲哲指出:要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7)

二、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8)

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的,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至于各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都将在相应的选修模块中进一步学习。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9)

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最基本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但不要任意添加。增补的前提是有利于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新课要求与模块学习结束时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0)

像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在前两章有了初步印象后,在后续所有单元学习中,必须反复出现,反复应用,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后,才提高到期望的高度。在把握教学要求时,还要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有些内容是必教必考的,而有些可只教不考或者选教选考,有些则选教不考。根据教学需要而增补的内容一般不作为学分认定的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1)

由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要求的描述不是非常具体,对于教学深广度的把握,还可具体参考下列建议:

①比较现行的人教版、山东科技版和江苏教育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2)

②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三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学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不作为学分认定内容;

③市化学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组织力量编写各章单元测试题,有A、B两卷,供不同起点层次的学生使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或重组后选用。另外,市教研室化学科还将根据以上原则,组织编写必修模块各章节的教学要求说明,也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3)

三、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化学1中的第三章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以“事实学习”为特征的课型,为了避免这类内容学习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问题,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习。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4)

本章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周期和主族这条过去最熟悉的线索,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横向分类,横向比较,了解通性,突出特性。这样的集中介绍,有其明显的特点,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又缺乏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大量实验归纳知识,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胡同。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5)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金属活动顺序”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才能使基础知识清晰。具体而言,“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三部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6)

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中,在学习了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形成整体知识;在“金属与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上,就应充分利用“金属的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7)

教材安排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冲淡了这一主线,况且前面已有观察方法的训练(钠与水反应),同一堂课中进行两个这么高难度的实验训练,时间紧,探究学习难以充分展开。因此可考虑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把“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放在第一课时,将“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操作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主线,又保证了科学探究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18)

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习的一个范例和文本,教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