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高峰时段,一辆辆塞得满满的公交车飞速驶过,不远处的地铁口也被人群挤爆……此时欲哭无泪的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画面,就是一辆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朝着自己驶来。
至于司机会不会欺客、安全性如何、车辆是否够档次……这些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总之尽快带我到达目的地才是王道。
然后一旦离开了上述的特定语境,我们对“出租车”这个名词根深蒂固的印象,便只剩下了两个字——疯狂。
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其实可能更糟糕
疯狂?其实我也不想这样
但凡是打过车的人,都领教过的哥的姐们的各种野路子。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开车既不安全,而且也会提高运营成本。
身为老司机的出租师傅们,不可能不知道上述道理。至于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疯,其实在中学的政治经济学课中早就有了答案:
根据“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这一公式,由于出租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允许拼车,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只有尽可能的压缩生产时间,才能提高回报。
有位话唠司机就跟笔者算了一笔细账:“凑够每天400元份子钱(司机交给主管单位的营运费),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下午要花两个小时来赚回油料成本,剩下到夜班交车前的这段时间,才能用来养家糊口。”上述的“理想状况”,还是在不堵车、不加油、不吃饭、不上厕所、不长时间空车行驶、不和乘客发生纠纷的情况下。
听完这话,我感觉眼前这位一面在疯狂变道加塞,一面在猛烈吐槽的出租司机,分明就是郭达……哦,不,是杰森·斯坦森在《怒火攻心》中饰演的那个不疯就会死的家伙……
一旦疯不下去,中毒的郭坦森就会因为肾上腺激素不足而导致心脏衰竭——这的确是国内相当一部分出租司机的职业生活写照
笔者的三观,就这样被师傅的一席话颠覆了。根据我过去在游戏中的体验来看,开出租明明是一件嗨到爆的事情啊!
疯狂?原本和出租车无关
现在去机厅“现代”街机游戏的朋友应该知道,大部分街机游戏,像是音游、赛车游戏,不管你水平有多高,晚上一会,游戏都会自动结束。除了比较传统的街机游戏类型,你很难见到当年那种水平够高就能“一币通关”的设定了。
这种变迁,在街机行业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其中的一个抛弃了“一币通关”的经典作品,就是《疯狂出租车》。
在《疯狂出租车》的设计师菅野显二看来,街机和家用机游戏之间有着明确的分界线。在20世纪末家用机全面普及的背景之下,不能带回家玩的街机软件应该采取“短平快”的设计路线,在限定时间给予玩家足够多的感官刺激。
用菅野显二自己的话来说:“可以一币通关的街机游戏,最终会毁掉整个行业”,在街机濒临消亡的残酷现实下更是如此。
当时的世嘉拥有着丰富的赛车游戏产品线和制作经验,此类作品的玩家普遍对游戏时间的长短并不敏感。即便如此,竞速狂人们也无法忍受无论开好开坏,限定时间一到都要强行结束的无良设计。
为了实现“花100日元却只能玩3分钟”的险恶用心,菅野显二很自然地想到了一坐上驾驶椅,就要身体力行“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名言的出租车司机。
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疯狂出租车》这个点子,是制作人菅野显二是在美国一次乘坐出租车的疯狂经历之后想出来的。其实,早在2000年的一次IGN专访中,人家就已经辟谣了。
疯狂?听起来简单,玩起来复杂
《疯狂出租车》的规则说起来只有一句话:在默认3分钟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将乘客送到目的地,以获得更高的排名。
在这个前提下,距离越远,回报自然越大。
游戏时间够的情况下,要选距离越远的红色乘客将收益最大化,最后剩余时间不够的情况下选择绿色乘客争取能多赚一点赚一点。
玩家的第一要务,自然是以最快速度送达指定位置,以获得对应的报酬。下车后的乘客对你作出的评价关系到宝贵的奖励游戏时间。其中“Speedly”的评价会获得5秒附加时间,而“Normal”仅奖励两秒,剩下的两个“差评”就别想延长时间,能把钱拿回来就不错了。
比“啥也没有”更惨的,就是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在一通胡喷之后,乘客们甭管有多危险,都会像上图这样不顾一切地跳车逃跑,让你不止损失车资,还有自己宝贵的时间——哦,不对,应该叫“生命”才对!
和世嘉同期的街机RAC相比,《疯狂出租车》的操控难度并不大。在上图中3D悬浮箭头和绿色提示圈的帮助下,也不大容易在偌大的开放式现代都市中迷路。
在争分夺秒的压力之下,这部走粗放路线的游戏也需要我们用细腻的操作来应对。就拿最基本的停车接客来说,如果你一脚油门冲过去,乘客会被吓跑,再等他们上车,时间自然也被浪费了。将车停在刚好的位置,需要你对油门、刹车和方向有着精准的把握才行。
到达目的地之前,我们就要思考如何以最快速度拉到下一个客人。用漂亮的甩尾动作,将车头对准下一个想去的地方。像下图这样慢吞吞地调头,肯定是不行的。
幸运的是,乘客们不但热衷给小费,而且兴奋点普遍较低。漂移、躲闪、空中飞车等等动作都能让他们发出爽朗的笑声。短时间内连续获得奖励还能形成Combo,让自己的分数刷刷上涨。
总之,你要祭出“拧干毛巾里面最后一滴水”的精神,不在没有意义的动作上浪费一秒。
刷分的最好办法,就是开进反向车道,靠连续躲避和漂移形成长时间的Combo
想排名靠前,你就不得不让自己“疯”起来。时间和分数挑战两种竞速游戏的常见玩法,就这样在出租车的身上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持续引爆着疯狂的重金属旋律。
疯狂?它有远胜同期的超前性
这是历史上第一款呈现3D开放都市场景的街机竞速游戏。
游戏中的这座虚构城市,虽然在规模上无法和三年后GTA3中的自由城相提并论,但却实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不仅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块一应俱全,而且还浓缩了美国各个主要城市的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纽约的高楼大厦、旧金山夸张的坡道、迈阿密的棕榈海滩。
日后发行的DC版《疯狂出租车》进一步扩大了地图的范围,增强了游戏的探索性
这是一部将美式邪典精神诠释到极致的竞速游戏。
无论从起源、资本构成还是创作思路上来看,世嘉都算不上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日本游戏公司。即便在1979年中山隼雄完成世嘉在日资产收购之后,美国文化的硬派基因依然得到了传承。
世嘉创始人——朝鲜战争美军退役空军士兵大卫·罗森
在《疯狂出租车》中,我们看到的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美式邪典气质,到处都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黑色幽默。你的乘客中除了常见的大众脸以外,也有各种“有故事的人”,其中包括有会空翻的老太太、杀马特社会人士、从翻车现场爬出来的大叔、逃跑的新娘……
这位飞机头的上车动作很有特色
乘客们的目的地,和他们的身份也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比如球迷要去体育场,手捧鲜花的老腊肉要去大学把妹,正经危坐的神父要去教堂讲经布道。不过,大部分NPC的出行还是有着浓郁的佛系色彩,有的甚至要让你将车开进海底,让你把车当潜水艇使。
比开潜水还要猛的,是更加接地气的县城出租神器——三蹦子。
从标题画面就开始在玩家耳畔狂轰滥炸的数首重金属/朋克名曲,也为“疯狂”这一主题增色不少。时至今日,来自Bad Religion乐团的主题曲《Ten in 2010》,依然是很多世嘉死忠的必备手机铃声。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植入连锁品牌的竞速游戏:当年很多玩家听到NPC说出“Take me to the KFC”之后,都愣了一下,继而会心一笑。疯狂出租车的乘客们不仅仅对炸鸡感兴趣,他们还要去必胜客吃披萨,去斐乐(FILA)选购运动用品,去钟楼音像买唱片。
1998年,还在首都某间地下室中苦苦思考人生方向的马云爸爸,不曾想到自己会在20年后成为上图两个餐饮连锁的主要合伙人。
当时还属于意大利高端运动品牌的斐乐,也无法预知自己会在9年之后被韩资收购,强大逼格从此一落千丈。
至于钟楼唱片的坟头草,早已是长得老高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款“出租车模拟器”也算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疯狂?一辈子有一次足矣
2001年,世嘉将《疯狂出租车》的主要设计注册为专利(美国专利号6,200,138)。同年发现《辛普森家族:怒路族》中也出现“出租车模拟器”这一玩法,并且游戏系统和自己高度相似,世嘉遂将EA和FOX互动两家公司告上法庭。
这场游戏专利侵权诉讼,最终以庭外和解告终。
此后不久横空出世的GTA3,同样自带有出租车小游戏。也许是因为它的游戏机制和自己的相似度不高,也许是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世嘉已经无暇顾及这些破事,GTA3就这样逃过了一劫……
《疯狂出租车》中的乘客再怪咖,也断然不会对司机师傅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虽然《疯狂出租车》系列直到去年还在陆续推出“新作”,但它的正篇作品,到了2002年Xbox上的系列第三作《高速狂奔》就已经结束了。之后全面进军掌机市场的所谓续作,已经和原来的制作组没有多大关系了。
高开低走的系列评分
在移动游戏市场,《疯狂出租车》系列也表现惨淡。2014年的《城市狂飙》是一个类似《神庙逃亡》的纵版跑酷游戏,去年的《出租大亨》则变成了标准的经营模拟。至于在国内有过运营的所谓《疯狂出租车》手游版,也是一个在初代基础上加入各种氪金道具的移植版,就连输入玩家姓名,也要像当年的街机版那样上下滚动字母……这样的“新作”,不提也罢。
我们不得不承认,“疯狂出租车”在今天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经典品牌。以至于在搜索引擎输入这五个字,跳出来的绝大部分信息和这部游戏已经没有多少关系,只能看到自带疯狂属性的出租车,依然在现实世界不停制造着各种充满“社会味”的新闻事件。
然而,和那些消逝的经典带给我们的惆怅感伤不同的是,今天我们回忆起《疯狂出租车》这部作品,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当年内心涌动的热血和快乐。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人的一生注定要疯狂一次”,我们应该感谢这辆在重金属旋律中纵横驰骋的小黄车,给了当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自己“疯一次”的机会。
疯狂?现实有比出租车更疯的东西
随着网约车的竞争、出租行业的自律和经营权垄断格局的松动,现实世界的“疯狂出租车”,正在慢慢变成历史。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客运服务业永远需要“Crazy Taxi”传达的那种”为了客户体验不惜拼尽一切的精神”。
这个道理,对于时下竞争激烈的快递行业来说也是相通的。最近,国内大件快递的领先企业——德邦快递也干了一件 “疯狂”的事,在今年的3月29的年会上,德邦快递现场为82位快递小哥分别颁发了价值10万元的金砖,以激励他们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德邦为什么会给优秀快递小哥们发这样的“重奖”呢?大概是因为,这些快递小哥们都继承了“疯狂出租车”的精神遗产:接单速度快如闪电,服务态度全程优质。货品无论大小,无论楼层多高,都直接送到家门口。即便现实世界并没有分数排行榜,没有顾客不断递来的小费,他们也会为“S级”评价拼搏,以践行德邦人的使命——物畅其流、人尽其才。
创始于1996年的德邦快递,是一家始终将用户放在中心位置的企业。在服务上,德邦也践行着“疯狂”的高标准,比如:GPS全程货物跟踪;体贴入微的增值服务体系;接到任何电话不主动挂断,认真听完用户需求;遇到双十一等快递高峰期做好顺畅的物流准备;提供安装加固、擦拭包装、送大件货品上楼等服务,所有这些标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服务专业、高性价比的快递体验。
其实,所谓“疯狂”并不是真的疯,而是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德邦正是凭借着这种态度成为大件快递的领先品牌。赶快拿起电话给德邦快递小哥来一单,体验一把什么叫做真正的“疯狂速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