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对体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人们已经发现,不良体质是发病的内因,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人们也从实践中认识到,外界环境、发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影响都可能使体质发生改变。
因此,不良体质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改变周围环境、改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积极的养生方法,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今天开始,周涛主任就籍此跟大家一起细致地聊聊中医传统的“体质养生”话题。
第三讲 畏寒怕冷的阳虚体质
阳气就是人体中的能量或者热量。阳虚就是身体中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畏寒怕冷,肢体不温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调养法则
温补脾肾,化湿通阳。
阳虚体质的调养应当以温阳驱寒为主。阳气虚损可以导致人体脏器的机能受损,代谢受阻,从而寒湿之邪内生。肾是“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温阳当从两个“根本”入手,推动阳气在体内生长、交通,使气血周流顺畅。人体好比一个火炉,应当把湿气驱除,燃料干燥充足,炉内通风良好生命之火才能旺盛。因此,改善阳虚体质不仅要“温”,还要“通”。
1、精神调养
阳虚体质的人由于身体各部分处于功能低减状态,精神亦不振奋,性格多沉静、内向,常常情绪不佳,易低沉。精神的调养应当以振奋精神为主,和喜怒、去忧悲、防惊恐,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以愉悦改变心境,提高心理素质。
阳虚体质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活起居调整精神状态。比如,阳光明媚、气候温暖之时,饭后,晨起,运动中,等阳气生发旺盛的时候,积极条畅情志,借势开胸抒怀,使阳气通达全身。
2、起居调养
阳虚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保暖的重要性。很多素体阳虚的人盛夏之时依旧长衣长裤,隆冬时节不敢出门,这一点都不夸张,而且十分重要。本身身体阳气虚弱,出门更应当保护好体内热量不要轻易散失,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有活动汗出,应当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大汗,或汗出当风,避免进一步损伤阳气。
平日作息应有规律,不能因畏寒倦怠,放弃劳作。适当进行体力劳动,以微微出汗,不致疲乏为度。
卧室应当朝阳,多接受正午阳光照射,帮助体内阳气的生发,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
3、运动调养
“动能生阳”,所以阳虚体质的人,要加强体育锻炼,一年四季坚持不懈,每天1-2次。
具体项目因个人体力强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广播操、球类活动等,重点加强腰腹部和脊柱的运动,也可于天气晴暖之时,郊游爬山。
运动强度应控制在手脚温热、面色红润、微微汗出为度,如出现眩晕、肢体麻木、眼前发黑等不适症状应当立即停止运动,补充水分和食物。
运动时应避开极端天气,冬季应以室内运动为主,防止感染风寒。
4、饮食调养
阳虚体质的人脾胃之气较弱,稍有不调即容易导致消化类疾病。饮食调养应以温胃健脾为主。温热的食物以去寒气,清淡的食物以护脾胃。脾胃消化得好,营养物质得到吸收,身体的能量才能充足。
可以补阳的食物有:韭菜、茴香、茄子、辣椒、龙眼、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鹿肉、驴肉、鸡肉、鸭肉、鹌鹑、鲍鱼、黄鳝、羊乳、红糖、大料、花椒、胡椒、肉桂、酒等。
阳虚体质者,平时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腻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如田螺、螃蟹、西瓜、黄瓜、苦瓜、冬瓜、芹菜、绿豆、蚕豆、绿茶等。
5、易得疾病
阳气虚损,寒从中生,病理产物得不到代谢,脏腑机能易受损害。
心阳虚衰可导致心脏搏动无力,心脏自身滋养障碍,面色苍白,唇舌苍白,头晕目眩,甚则可有胸闷、心绞痛,心脏搏动过缓,易得冠心病、低血压等疾病。
胃阳虚可体现为腹中冷痛(得温则减)、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厌食,易得胃溃疡等疾病。
脾阳虚体现为四肢不温、久泻久痢、晨起面目水肿、大便溏薄、身体消瘦。
肾阳虚可见周身畏寒,下肢水肿,小便清长,齿摇发脱,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冷不孕、痛经、闭经、带下清稀量多,易患早衰、不孕不育、性功能低减、水肿等疾病。
6、药物保健
阳虚者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
可以补阳的中药有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等。这些中药可以单服,或作为煲汤时的佐料。平时可以选择几种中药泡水喝,代茶饮用。
肢冷畏寒可以单取紫河车3克研粉每日冲服;若肾阳虚衰、早衰、性功能减退,可用冬虫夏草1克、枸杞子3克、淫羊藿3克每日代茶饮用;腰膝冷痛、下肢水肿、气短虚喘,可用蛤蚧粉3克、海马粉3克,以牛膝30克煎水,每日冲服。另外,还可用人参1棵,鹿茸15克,枸杞15克,杜仲15克,海狗肾2个,冬虫夏草3克,用高度白酒2000毫升浸泡一个月,制成药酒,每日饮用一盅,也可使人壮阳回春,精神焕发。
补阳方剂有治疗真阳虚衰的右归丸。此方可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可应用于多种由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齿动发脱、阳痿遗精等疾病。
另有桂附地黄丸,原名肾气丸,也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对肾阳虚引起的腰腹冷痛、少腹拘急、下肢水肿有较好疗效。
阳虚体质调补多在冬季,说到冬令进补,大家经常会提到“膏方”和“底补”两种方式。
膏方,又称膏剂,全名为煎膏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其制作方法是采用天然原料加水煎煮,经过浓缩后即成稠糊的、半流体状的膏方。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可将煎膏分为清膏和蜜膏两种。原料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蜜膏则是在清膏的基础上加入了蜂蜜。
“底补”就是打基础,服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但又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的现象。
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加红枣成羊肉红枣汤,也有同样的功效。
7、四季养生
阳虚体质的人最难适应一年四季季节的更替,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尤其不耐严冬。冬季严寒,阳虚体质尤其畏惧寒冷,此时应少出门,保证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程度,多加衣被,尤其应注意腰部和下肢部的保暖。
饮食应以温热滋补之品为主,可少量饮白酒或壮阳药酒以驱散寒邪。冬季应坚持运动,适当从事体力劳动,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注意应以室内活动为主,活动量以身暖、微微汗出为度。
“春夏养阳”,春季风多,昼夜温差较大,阳虚体质的人应注意“春捂”,应逐渐减少衣被,适当从事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饮食多用粮食蔬菜,增强抵御流行疾病的能力,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地方活动,以防感染流行性疾病。
夏日,阳虚体质之人大都可以耐受高温,应当避免电风扇、空调直吹。夏夜应慎用凉席,睡觉时应着衣被,防止夏夜寒风伤阳。户外活动时应避开酷日照射,避免大汗大渴。饮食宜清淡,切莫妄食生冷。注意固护脾胃以存阳。
秋季寒凉,宜及时增添衣被。饮食宜进补,秋季气候凉燥,除注意服用温补食物之外,还应当兼顾滋阴,以免过于温燥。入冬天冷之前适当多做户外运动,为入冬打造良好的身体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