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猛将赵云传》系列是贵阳本土作家曹伟于2015年——2017年陆续出版的一部历史热销书。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1)

(图为:2015年图书宣传图片)

《三国猛将赵云传》简介:本书从枪术大师童渊借宿赵家欲收赵云为徒,留下初级入门枪术离开之事开篇,讲述了赵云有心习武,长大后到太行山拜师,习得绝技“百鸟朝凤枪”,又无意间成为义军骑兵统领,消灭为害常山郡的黄巾余党,后受命参加袁绍军,加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直讲到在长坂坡与曹军决战,怀抱婴儿刘禅杀出重围,展现了三国猛将赵云的传奇人生。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2)

(图为:三国猛将赵云传2)

读者评价:赵云身上有的正气,是这个时代所亟须的;赵云智勇双全的能耐,也是当今许多青年所缺失的;而赵云身上展现的仁、义、诚、敬、孝,也是时代所倡导的…… 曹伟《三国猛将赵云传(2)》 中各种精彩的环境和情景描写,画面感*强,使人过目不忘。每章节结尾处还有"雄兵踏马衣甲冷,遥想桂阳峥嵘日。本是乱世沉浮人,一腔赤诚洗血恨"等流淌于作者笔下的深刻品鉴。这样的笔法我很喜欢,加上"闷雷春雨夜品剑,千里之外赠红颜。两心不渝天地鉴,白首直到夕阳间"等细节所折射的侠骨柔情,使赵云有血有肉,可学可仿。名家品读:

熬了四个夜晚,读完了作者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猛将赵云传2》。掩卷长思,有不少感想。择其一二抄录如下,聊算对小弟赠我小说的些微回报。

无情未必真豪杰,丈夫也应柔情多。一个高大英雄,如果仅有轰轰烈烈的旷世壮举,匮乏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也是单薄的。壮举后面,有月下的温情脉脉,壮举愈壮,温情愈温;伟业之中,有屋里的柔情似水,伟业愈伟,柔情愈柔。硬汉,有牵肠挂肚的情思,动人愈深;奇男,有怜香惜玉的暖怀,感人愈透。《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的奇男硬汉,比比皆是,男痴女怨,绯恻情怀,要么没有,要么浅点即止。不是作家才思不够,是作品旨趣使然。作者深知此理,更深知如依旧例,不仅再写赵云必要存疑,而且重述老旧,也鲜有喜爱,于是文思一展,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地为我们再现了英雄赵云情痴痴意绵绵的暖人故事,让千古英雄赵云,更立体,更丰满,更接地气,更生活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月光如雪,赵云经过凉亭时,驻足观看,思绪万千,想起博望坡上,红颜薄命,又想起那曰云鹭单薄的背影,赵云心中一阵刺痛。"景语皆情语。云鹭还未与赵云成婚。"单薄""刺痛",赵云深爱云鹭之心跃然纸上。"赵方找到了小溪桥,又回旅店歇息至亥时,这才出门径直来到小溪桥。又见马云鹭未到,便背手站在东面桥头静心观景。只听河水潺潺,夜虫高歌,不时有萤火虫从身边飞过。赵云感到心情甚佳。"为了确定约会不错地点,赵云先行找定;"虫"也高歌,"水"也潺潺,喜由心生,境皆欢畅,情深意笃的热恋中的暖男情怀,一目了然。"赵云点点头,心中甚是激动,分别一年时间,他时常会在夜空下遥望荆州方向,思念远方佳人。想到自己即将与马云鹭相见,脸上露出一丝温暖的微笑。"此时的赵云,刚立了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大功,可谓功高盖世,伟绩昭昭,但他没被事业大成弄昏了头脑,没有把满腔柔情视作不屑,而是深情地想与云鹭相见,实现他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愿望。大志与柔怀,旷远与细腻,赵云,委实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心中的可爱人儿!"洞房之中,赵云轻揭新婚的红盖头,只见盖头下的佳人,冰肌玉肤,细腻似酥,细润如脂,粉光若腻,犹如月宫嫦娥下凡间。"赵云与敌手厮杀时,总是抽、夺、搅、绞、压、刺、横等,而今是"轻揭",似乎手重丁点,都会疼了云鹭;新婚的云鹭,在赵云眼里,又这么貌美如花,可爱至极。如此怜香惜玉的赵云,焉能不令读者心中喜爱、由衷赞赏?"赵云也不看镜,走到马云鹭身旁,轻轻将双手搭在她的香肩上,柔声说:'这些年,苦了云鹭了。`他这话说出,心中一阵爱怜。"此时的赵云,不仅功丰业伟,名满天下,而且是刘备的心暖,孔明的爱将,蜀汉政权的重要基石之一,但赵云没有心高气傲,没有喜新厌旧,没有对结发之妻马云鹭有半点嫌弃之意,而是爱恋如初,怜惜如旧,不改初心,一如既往地视云鹭为心尖宝贝怀中至尊。"搭"在云鹭肩上的双手依然是爱意深厚的"轻轻的",他眼里云鹭的肩依然是令人陶醉的"香"的,他对云鹭说话,依然是温情满满的"柔"的。由此,我们想到当今不少所谓功成名就的达官富贾,把结发妻视作糟粕,视作拖累,视作包袱,轻者,另结新欢,背叛老妻,重者,置旧死地,重携红粉。两相对照,美好,锦上添花;丑陋,污沟撒粪。(贵州省乌当区作协副主席 罗进)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3)

部分名家评价

少帅传猛将,才气动灵根。

--叶三思﹙笔名叶笛。《诗刊》社全国诗会特聘导师,原《花溪》杂志编审。﹚

品三国人物,数风流人物赵云不可多得也!

--中国诗词协会会长黄莽

小时候读三国,我最喜欢的将军就是赵云。他相貌英俊,武艺超群,百战百胜,被人誉为常胜将军。他做事稳重,不骄不躁,重情重义,令人神往。曹伟的《三国猛将赵云传》抒写了赵云成为一代名将的英雄传奇,相信读者朋友们都会喜欢。

--著名作家、编辑陈红晓

作者把满腔热血浇灌在了这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巨作中,力透纸背地塑造了一位英俊潇洒、智勇双全的三国猛将赵云形象!

--畅销小说《脑控手机》《逆反星球》作者黄韦达

乱世天下,英雄辈出,试问谁忠肝义胆、千古美名?请看《三国猛将赵云传》,你将走进三国,随作者一起演绎名将传奇。

--著名科幻作家、《宇宙通鉴》作者张晶晶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4)

作品访谈:

2015年7月24日,清镇市文联所属的清镇市作家协会为曹伟的新书举办了一次座谈会,笔者深为地方有这样一位文学新秀而感喟、感动、感激——感喟于近些年来文学创作与欣赏的萎顿,感动于一位年轻人对文学创作十数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痴迷,感激于英雄情结从他的笔下到读者心中的复活。

近日将一些与《三国猛将赵云传》有关的创作问题,对作者做了网上访谈。现将涉及的相关问题和曹伟的回复展示给大家,期望能对阅读欣赏他的作品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引起大家的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

作者你好,在你的新书《三国猛将赵云传》出版发行的座谈会上,我发言时概略地说过我的个人感受:佩服,感动,高兴。记得当时你曾经说过(书中也有提及)创作初衷:英雄情结——基于对三国时期这位常胜将军的崇敬和怀念,同时也是为了塑造一种心仪的硬汉形象。从主题来说这当然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尤其是在人们的精气神都处于普遍低迷的背景之下。

但我接下来想着重了解的是关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等方面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算是“隔空”访谈,有空时你可书面回复给我,不拘时限。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5)

一、关于人物

(一)赵云

问:通过座谈会上的介绍,大家都知道这位“传主”的形象,你主要取材于陈寿的历史著作《三国志》和罗贯中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但在前两部著作中,赵云只是众多形象之一,作者赋予的笔墨并不算多,而在你的《三国猛将赵云传》中,他则成了第一主人公。问题是:相对于陈、罗二人的著作,你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否有所发展、变化?若有,大致包括了哪些?

答:李老师,您好。在我的作品中,赵云作为第一主人公,相对于《三国演义》等书将赵云摆上了完美的神坛而言,我更多的是还原赵云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成长和因为环境而自我树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其他“配角”

问:在叙事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配角”的陪衬,包括正面的烘托和反面的衬托。问题是:相对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尤其是后者),与赵云相关的那些人物,你大致做过哪些取舍?亦即“舍”了哪些,“取”了哪些?另外增加了哪些?在丰富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上,安排这些形象分别有哪些具体的考虑?

答:在任何作品中,每一个主角都需要强有力的配角来衬托,我在创作中,也为赵云设定了几位宿命的对手:第一位是张郃,俩人本来可以成为好朋友,可惜在乱世中,俩人都是生不由己,最终只得在战场上决一雌雄。第二位是张绣,因为他加入董卓阵营,所以才引来童渊与赵云的这段缘分。第三位是童飞,虽然出场不多,但因为他的出现,直接导致童渊自杀,让赵云经历了一次蜕变,心智更加成熟。可以说,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有他独特的理由。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那就是吕布。我安排了赵云与吕布相见,就是想通过俩人的对话,为吕布这个被历史定位为反复无常的人,作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

我在作品中对这些人的塑造,可以说都是为了体现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间的矛盾与碰撞。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6)

二、关于情节

问:在叙事类作品中,情节是使人物丰满完成主人公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作品赢得读者的基本要素,这成了人们的共识。问题是:在这部作品中,你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涉及到的赵云的重要情节有哪些取舍?另外增加了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取舍对刻画赵云这位“传主”会有什么样的帮助?

答:由于《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作品中涉及赵云的重要情节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我能做的只是艺术的再创作,并通过添加一些新剧情,渲染赵云的个人魅力,还有就是突出他的忠诚。赵云在刘备落魄的时候,毅然加入了刘备阵营,自此忠贞不二,就算刘备一败再败,赵云也依然陪伴在他身旁。其实当时他有更好的选择和发展,但他义无反顾的放弃了,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之一。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7)

三、关于人物、情节及其与其他著作的“碰撞”

问: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部作品中选取的人物和情节,大家都知道你不可能只是简单的移植,还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问题是:你采取了哪些措施避免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与前面两部作品的“碰撞”——雷同或重复?

答:作为历史小说,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相同历史时期前辈作品的架构的,而我也不奢求能够超越经典,所以我能做到的,仅仅是用现代人的理念去看这段历史,再通过大胆的创作,力求达到一个属于我自己的高度,这是一个更加适合现代人去欣赏的层面。

四、关于《三国猛将赵云传》的体裁定位

问:你的这部作品,总的故事框架尤其是主人公是真实的,一些细节则做了适当的虚构,这在传记类作品包括报告文学中都是得到充分认可的。问题是:在历史小说、章回小说、人物传记(这几个概念的内涵有交叉)几个选项中,你认为你的这部作品更接近于哪一个?

答:我这部作品,最早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定位为历史小说,后来由于文史出版社需要新建一个跨度人物传记系列,又被特别选出来,作为跨度系列的首发作品,效果也正如文史所料:从上月中旬上架至今,就坐上了文史出版社所发行的历史类小说七月份销量第一的宝座。而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体裁定位,就是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章回小说与人物传记,甚至武侠小说的综合体。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8)

五、关于人物形象的臧否

问:记得你说过,在作品中,你并没有刻意把哪一个形象刻画成“反面角色”,亦即不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贴“标签”,一切由人物自身的言行去“说话”。问题是:除了赵云之外,在作品中,另外有没有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角色?如果有,分别是谁?可否具体说说?

答:除了赵云,我最喜欢的角色应该就是杨昆,虽然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在他身上,我更加细微地寄托了“军人”这个词语的所蕴涵的英雄情结。例如在长坂之战时,杨昆的最后形象是战死仍然手握军旗、屹立不倒。其实这些,我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试图通过小说的形式对七十年前牺牲的抗日烈士进行缅怀,希望能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

至于最不喜欢的角色,我没有答案,毕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没人知道哪条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一切只有我们后人自己在心中得出评价。

六、关于《孙子兵法》

问: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你不仅先后花了十五年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情感酝酿和素材积累,在精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基础上,还自学了《孙子兵法》,这值得所有的读者感动。问题是:你对《孙子兵法》的感悟是怎样体现到作品中的?或者说,是怎样落实到具体的战例上去的?另外,你在这部作品的谋篇布局上,是否从《孙子兵法》中获益?

答:我研究《孙子兵法》,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古代战争。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战争,才能通过笔,去将千年前的战争场景通过文字来展现到读者面前。《孙子兵法》是古代兵法之首,其第一篇《始计》作为全部十三篇的中心思想,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仁”字,而赵云,便是心存仁念。在攻取益州后,刘备将成都城内房产土地分封诸将,而赵云却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从赵云这句话,可见他是真心爱护百姓,也是孙子兵法中“仁”的表现,这是最值得我去为之立传的理由。

我在《孙子兵法》中受益匪浅,在作品里面,无时不将其体现到战争中,比如在“故安之战”里,崔巨业知道被围在城中的公孙瓒会去请求援兵,故意装作被偷袭后营,大败而退;在引出公孙瓒追赶到己方埋伏点时,他又故意告知公孙瓒林中有埋伏;而这时的公孙瓒正沉浸于突然的胜利中,听了崔巨业的话,不但不会相信,反而更加放心大胆的追赶,结果果然中了埋伏;可见兵法中言:“奇正相生,无穷无尽。”所以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也可以学到一些军事谋略,这是在社会工作中同样可以用得到的知识。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9)

问:《三国猛将赵云传》拥有很多网络粉丝,出版后在现实中购买实体书的也很不少,在文学作品大多不被看好的时代氛围里面,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肯定和难得的鼓励。身为作者,你认为这部作品成功之处在哪里?你认为其中还有不足之处吗?若有,你认为是什么?

答:这部书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归功于对读者群的定位、对写作手法的创新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拥护。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要在自己写得痛快的同时把读者的兴趣所在放在首位,明确这部作品的灵魂,而且不要拘泥于前人定下的创作规矩,敢于创新。每一部作品都会存在某些不足,我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比如在对一些人物的塑造中,形象不是很清晰,而是显得有些模糊,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

八、关于续书

问:《三国猛将赵云传》的情节并不完整,人物塑造也没有最后完成——在叙事最为紧张的关键环节,戛然而止。这个遗憾,可否理解成这是你有意设置的悬念?在续书中,关于人物形象与情节布局,你将会有哪些新的安排?

答:这部作品本来应该是一个全稿本出版的,但考虑到长坂坡是赵云的人生高峰,所以到长坂,便暂时终结,因为在后面情节的设计,还需要我仔细的思考。必须给读者一个最美好的结局,当然这个结局不会违背历史。而且在后半部分的创作中,我也必须认真地收集读者的评价和建议,力求使情节更加完美。

在续书(已于2017年1月出版并受邀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展)里面,我将会以三国历史上最为宏大壮观的战争——赤壁之战为开篇,预计明年年中仍然会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公费出版发行,请广大读者拭目以待。(李玉真)

三国赵云传摘抄(三国猛将赵云传)(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