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小仙

最经得起推敲的夫妻(她用怎样的择偶观)(1)

此去柳花如梦,英雄美人的时代已成为茶余闲话,然而此情不悔、不改、不尽,任这百年悠悠历史的褒贬洗礼,她依然如一个时代的样本,依然是那秦淮河畔永不衰败的桃花美人,一步一挪,尽是风情。

一种凄凉,十分憔悴

柳如是,“秦淮八艳”之首,文学成就最高,个性最为叛逆,爱情经历最为坎坷。她的一首经典词作《金明池·咏寒柳》,被陈寅恪先生评价为明末最佳词作,“当日胜流均不敢与抗手”,这首词让当年那些名士才子在柳如是的才华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因家境贫寒,柳如是很小就被卖到松江盛泽镇归家院做婢女。所谓归家院,实即一妓女院。幼小的柳如是受到归应院掌门徐佛的熏陶,也能诗词,擅书画,才艺出众。稍长,相国周道登告老还乡,就挑了柳如是去侍候他的母亲。柳如是的才情吸引了周道登,她成为周道登的宠妾,遭到其他妻妾的嫉妒,被陷害逐出周府,再次被卖进了妓院。

面对命运的摧残她并没有堕落,她独自在江浙一带漂泊,以相对自由的身份跟江南的名士交流唱和。“扁舟一叶,放浪山湖间,与高才名辈相游处”,无与伦比的美丽,迥异常人的才华,和自由叛逆的个性很快就让她在江南佳丽当中脱颖而出。很多名士慕名而来,千金散尽,只为了求得见她一面。不过柳如是并不以自己的美丽和才华去吸引男子,她褪下红妆打扮成儒生的样子,和江南名士们诗词唱和,和他们兄弟相称,她还经常和他们纵论国事,忧国忧民,“格调高觉,词翰倾一时”。

柳如是作为传统社会一介女子,却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在与其往来的名士中,张溥、陈子龙、李存我均是有铮铮铁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在盛泽时,柳如是曾对张溥说:“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

最经得起推敲的夫妻(她用怎样的择偶观)(2)

自主择婿的三点要求

飘零的身世让柳如是命运多舛,她多么渴望能拥有一个正常的温馨的小家,一个懂她爱她的贴心人,可是柳如是是一个连家都没有的江湖歌女,虽然很多江南名士被她的美貌和才学所吸引,纷纷慕名而来,但是又有几个是真心打算跟她相守一生的人生伴侣呢?

而且柳如是自视甚高,她对爱情和婚姻至少有三点要求。第一一定要彼此真心相爱,第二,彼此在人生上一定要相互尊重,第三在才学上面两个人一定要是旗鼓相当。所以尽管围绕在如是的身边千方百计想要千金买她一笑的男人很多,但是柳如是很难真正地动心,因为她要的爱情不是露水姻缘,她要堂堂正正地作为妻子在另外一个男子的生命当中,占据唯一重要的位置。

崇祯六年,也就是柳如是16岁那年,她生命当中终于出现了一位对她而言非常重要的男子陈子龙。陈子龙是云间派的首席诗人,也是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位一流大诗人,被后人誉为是明朝一代词宗。他对于如是真诚而热烈的追求终于让如是怦然心动。她筑起的一道又一道爱情防线一层一层被瓦解,迎来了她一生当中真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陈子龙比柳如是年长十岁,他的沉稳,博学,深情,温暖了如是飘零孤独的心。两个人的感情很快就如火如荼,而且他们之间彼此的诗词唱和也都分别达到了各自生命当中的高潮。陈子龙是如是真心倾慕的对象,她甚至是模仿曹植的《洛神赋》,专门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男洛神赋》献给她的爱人。子龙就是她心目当中的“男神”,是最为理想的爱情伴侣,也是她寻找了一生的红尘知己。他们一度借居住在松江的南园,两个人一起享受着共同品茗,共同赏花,共同赋诗饮酒的美好的爱情时光,爱情让他们忘怀了复杂艰难的世事,在他们的世界里面只有彼此。

然而,这一段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剧收场。陈子龙毕竟是一个已有家室的人,于情于理,他们之间的感情不管多深,也只能被放浪不羁的士大夫们看做才子佳人之间的一段风流佳话,柳如是永远无法堂堂正正地走入陈子龙的生活。半年后,陈子龙妻张氏带着一干人等,大闹鸳鸯楼,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离去。

最经得起推敲的夫妻(她用怎样的择偶观)(3)

传奇般的相遇

和子龙的这段爱情,是让如是这一辈子多没有办法忘怀的经历,但是这一段恋情的夭折,也让如是比从前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对她而言,要寻找一份彼此相爱,彼此尊重的爱情是多么多么的艰难。那么如是这一株花在寒冬当中“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能否遇到她一直在等待着的那缕“梅魂”,能够陪伴她,爱她,尊重她,在每一个黄昏与她“深怜低语”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柳如是读到了当代文坛巨儒钱谦益的作品。钱谦益是万历年间的探花,曾经官至礼部右侍郎,主盟文坛已经数十年,所以柳如是一见他的作品立即大为惊叹。这么多年的漂泊江湖,名士才子其实如是已经见过了不少,但是钱谦益仅凭他的作品就征服了心比天高的如是。柳如是甚至放言宣称“此生非才学,如钱学士者不嫁”。

一次钱谦益游山玩水,途经杭州时拜访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在她客厅的书桌上,一帧淡雅的诗笺上写着一首小诗:

垂杨小苑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丽别致的诗句,谁写的?”“柳姑娘。”“是名满苏杭的柳姑娘柳隐么?”“正是。”“真个名不虚传啊!”钱谦益本是诗词大家,一边读,一边叹,不由得诗兴大发,立马步原韵和诗一首,即柳如是刚才见面时所吟的诗,不赘。第二天,经草衣道人引见,钱谦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论诗,以文会友,格外尽兴。钱谦益对此一直念念不忘,想不到今天,这位风华绝代的才女竟女扮男装,乘一叶小舟翩若惊鸿地出现在自己的“半野堂”上。

柳如是本是有备而来,当即赠钱谦益七律一首,名曰《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濛。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诗中把钱谦益比做东汉大儒马融,而风流儒雅更在马融之上,直把钱谦益夸得眉开眼笑。钱谦益早就知道柳如是择婿标准颇高,但今得美人亲访,不妨大胆一试芳心。钱谦益也题了一首诗《柳如是过访山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

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土问鸿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

钱谦益把柳如是比做私奔的文君,又用了章台、王昌等事关风流的典故,聪明的柳如是岂有不明之理。她敬钱谦益学识渊博,钱谦益怜爱她出淤泥而不染,一敬一爱,一段有声有色的忘年之恋揭开了序幕。从此,寂静的“半野堂”中时时荡漾起一老一少忘年之交的笑声。他们踏雪赏梅,寒舟垂钓,湖中荡舟,山上看月,诗酒做伴,日子过得快乐、和谐。

十天之后,仅仅十天的时间,钱谦益专门为柳如是修建了“我闻室”,因为柳如是字“如是”,号“我闻居士”,是取佛经当中“如是我闻”的意思。十二月初二,钱谦益从船上迎接柳如是入住“我闻室”。从这一天起,柳如是像柳絮一般漂泊的人生终于有了一个停泊的港湾,所以如是始终把这一天视为她和钱谦益的定情之日,是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最经得起推敲的夫妻(她用怎样的择偶观)(4)

琴瑟和谐成佳话

第二年,也就是1641年,谦益以迎娶嫡妻的盛大仪式和如是举行大婚,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钱谦益是江南士族,并且早已经娶亲,可是现在他以迎娶正室夫人的这样一种礼仪,来迎娶一名娼家女子,在当时看来实在是有违士大夫的体统,有违朝廷大臣的威严,有违世俗的观念,所以钱谦益的这个非常大胆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物议沸腾。在婚礼进行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游船被人仍满了瓦砾,石块,可是钱谦益面不改色,怡然自得。

婚后钱谦益不仅尊称如是为“河东君”,连钱氏的上上下下的家人都以“柳夫人”来尊称如是,这样的尊重深深地温暖了如是那一颗飘零如同柳絮一般的孤独的心灵。

其时钱已五十九岁,而柳则年方二十三岁,虽是老夫少妻,却是情投意合,恩爱无比。谦益年纪大,皮肤黑,长相很困难。可柳如是是青春妙龄,容貌姣好。有一天柳如是就撒娇,故意问钱谦益你到底爱我什么?钱谦益说道:“我爱你白的面、黑的发啊!”言外之意是无一处不爱;接着,钱谦益又反问娇妻,柳如是偏着头想了想,娇嗔地说:“我爱你白的发、黑的面啊!”如是的敏捷和幽默,让钱谦益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夫妻这种调侃让闺房生活充满了情趣,而且竟不胫而走,一时传为美谈。

如是生性豪迈不羁,而钱谦益也很洒脱,每当有好朋友来拜访他们,钱谦益总是会请出柳夫人入席,在席间大家彼此一起诗词唱和,而如是是一袭儒生的服装飘巾大袖,落落大方。平时慕名上门,向钱谦益求救的客人也络绎不绝,因为有时候访客不多,钱谦益见不过来,又觉得很累,他就会让如是代替自己去应酬客人。如是的博学和辩才往往会让倾倒不已。有时候重要的客人还需要进行礼节性的回访,那如是会带着贴身的女仆和客人酬唱往来,甚至是一连几天,而钱谦益也丝毫都没有芥蒂,他还戏称妻子为“柳儒士”。钱谦益叹服于如是的博学智慧,对她的喜爱,对她的依赖,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加的浓厚。

最经得起推敲的夫妻(她用怎样的择偶观)(5)

严酷考验现节操

再美好的婚姻也有不足,就在柳如是以为自己的人生再无遗憾之时,一个重大的变故,让夫妻二人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公元1644年四月,清兵入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五月份的时候,清兵逼近南京,蜷缩在这里的南明弘光小朝廷根本就无力抵抗。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她亲自备办一席酒,举杯向钱谦益说:“此时应当取义全节,以副盛名。”钱谦益思索再三,也点头同意。第二天,两人泛舟湖上,约定双双投水自尽。没想到钱谦益在船上四顾茫然,伸手探水再三,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想不到他所敬重的夫君竟然说出这样毫无气节的话来,深感绝望,二话没说,转身就扑向水中。钱谦益仓皇失措,幸亏船上用人及时救起,柳如是没有死成。

柳如是见事已如此,又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但钱谦益表面唯唯,实际上却已剃发留辫,投降清朝了。柳如是也无可奈何。当年秋季,清廷颁旨令众降官赴北京授职,大家都携妻妾同行,唯独如是坚决不肯随钱北上。动身那天,如是竟身着象征朱明王朝的大红衣衫站在道边为丈夫送行。同路的降官见柳氏此举不仅又羞又愧,同时也为她的大胆捏了一把汗。然而柳如是此时已是心如止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不过在如是的影响之下,钱谦益也并非一个完全没有名族气节的人。他在清朝入仕,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就以生病为理由辞官归隐。伺候钱谦益和柳如是一起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当中,频繁地奔走在江南一带,他的晚年作品,也蕴含着浓厚的遗民的忧思,如是更是将她多年来积累的所有的珠宝首饰尽数捐出用来资助南方起义军的反清复明的运功。甚至如是自己还充当了这些起义军的地下联络员和情报员,他们也经常利用文人之间的诗词雅集,他们的宴饮唱和来作为掩护,暗中策应像郑成功等人领导的反清复明的斗争。

在顺治四年的时候,钱谦益还因为被人告发参与反清复明的战斗,被捕入狱。30岁的如是当时也正好生了一场重病,可是她是奋不顾身地强撑着病体,冒死护送丈夫,甚至大胆地上书,为丈夫辩白陈情,她愿意以身代夫受死,如果不能够挽救她的丈夫,她也愿意以身相殉。在如是的全力营救之下,钱谦益最后是被释放生还。回忆起这段经历,钱谦益曾经非常感慨地写过一句诗“徒行赴难有贤妻”,有这样一位不仅能够同富贵更能够共同患难的妻子,他夫复何求呢?

一位曾今轻歌曼舞,美若天仙的江南佳丽,如今俨然是视死如归的女侠,她以实际行动在证明,一个心中始终有真爱的人,无论是爱她的爱人,还是爱她的民族国家,她都会义无反顾,生死不渝。公元1664年,也就是康熙三年的五月二十四日,八十三岁高龄的钱谦益走完了他的一生。六月二十八日,如是以三尺白绫结束了她四十七的生命。钱谦益的儿子将她和钱谦益合葬在一起,葬礼的规格等同于正室夫人。

三百多年后当我重新翻阅如是的一生,我的眼前仿佛有萤火虫的微光在闪亮,尽管微笑的力量不一定能够改变世界,但她始终亮着自己的一盏灯。她服从内在的力量,微小但不渺小的生命始终亮着一盏自己的灯,顽强地和黑暗来抗争。她的身世就像柳絮一样“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出身卑微,坎坷多难,最后以悲剧的形式来结束一生。可是她的节操,她的人格却像梅花一样幽贞高洁“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梅花的幽幽暗香,就像爱人温暖的陪伴,润泽着她孤独的内心,滋养着她高贵的灵魂,更诠释着她对爱情永恒的守望。

最经得起推敲的夫妻(她用怎样的择偶观)(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