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也有不太顺利的时候。而走麦城的考试,与看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密切关系。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

我是电影迷。小时候文化资源少,高中时看电影的欲望受到高考任务的压制,到了大学,总想把高中耽误看的电影都补上。

记得有一学年期末考“工程力学”,我自以为复习得还不错,没有什么压力,于是,在考试的头一天晚上,就鬼使神差地去电影院温习了一遍老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2)

这部1947拍摄的影片由蔡楚生、郑君里编剧并导演。影片分为上(八年离乱)、下(天亮前后)两部,长达3个多小时,是对八年抗战的一次全景式记录,“九一八”,“七七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影片中都有所体现。

尽管影片是围绕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从上海到汉口,再到重庆的撤守轨迹,最后又随着抗战胜利回归上海的场景变化而演进的,但是,它不是以宏大叙事架构史诗般的抗战大戏,而是聚焦八年抗战中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故事,让人们体会“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剧。这种以小博大的处理手法,便于导演驾驭,也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并融入剧情之中。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3)

影片一共有三条叙事线。两条戏份较重,一条戏份相对较轻。

第一条是张家的大儿子张忠良(陶金饰)的叙事线,是故事的主线。他作为夜校教师,与上海顺和纱厂的女工素芬(白杨饰)相识并相爱,后来成婚,有了一个儿子。九一八事变后,他宣传抗日,并积极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战,淞沪会战后,因参加救护队离开上海转赴汉口,后来被浮,侥幸逃了出来,历尽磨难,辗转来到重庆,陷入无依无靠的悲惨境地。恰遇到抗战前在上海认识的纱厂温经理的小姨子王丽珍(舒绣文饰),在这个交际花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工作。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4)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闷彷徨之后,他和王丽珍结婚,当上了商界大亨庞浩公的私人秘书,过上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同时也成为金钱世界的奴隶,成为庞浩公和王丽珍的附庸,挺不起腰杆。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后又和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上官云珠饰)纠缠在一起。即使回到上海,见到了妻儿妈妈,依然软弱,把妈妈和老婆孩子忘在脑后,他是他妻子,他的家庭悲剧的直接作俑者之一。

所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张忠良革命理想的付诸东流,有个人品行操守“忠”与“良”的丧失,更有对爱情,对家庭的背叛。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5)

第二条是张忠良妻子素芬及其一家老小的叙事线,是另一故事主线。抗战爆发后,张忠良和张忠民兄弟二人先后离开家里,素芬带着公公,婆婆(吴茵饰)和儿子回到乡下。但乡下已被日寇侵占,公公因向日寇要求减少征收粮食被日本人吊死。在二儿子忠民的安排下,素芬和儿子、婆婆又回到上海,到了难民事务所帮忙,等待着张忠良回到上海,盼望着抗战胜利。

在日寇的残酷统治下,一家三口贫困交加,艰难度日,最后素芬不得不到何文艳家做了女佣。当她在何文艳举行的晚宴上,认出日思夜念的丈夫时,丈夫软弱中体现出的无情让她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她将实情告诉婆婆,婆婆找到儿子,诉说素芬的艰难困苦,当面痛斥儿子,但懦弱的张忠良给不出任何承诺,素芬陷入绝境,投江自尽。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6)

所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素芬与张忠良海誓山盟的爱情的付之东流,有素芬对于活下去的勇气的丧失,更有她善良贤惠,吃苦耐劳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在忘恩负义的无情的打击下的香消玉殒。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7)

最后一条叙事线是张家二儿子张忠民及其同事,戏份不多,但代表了希望。二儿子张忠民是学校的老师,身边有一批进步青年,其中有他的女朋友婉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追随着原来的老校长,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们在得知张家爸爸被日本吊死后,杀鬼子,炸敌人的营地,开展复仇,坚持抗日游击战。抗战胜利后,从素芬收到的张忠民的来信看,他与婉华结婚,已经成为光荣的八路军战士,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哥哥的道路。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8)

戏份重的恰恰是悲剧,戏份轻的则代表着希望,具有一定的对比。

然而,作为一个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情绪还是被强烈的悲剧色彩压抑住了。黑白片的沉重感,扮演素芬的演员白杨绝望中流着眼泪,搂抱着自己的儿子,艰难地把儿子支走的画面,还有婆婆最后痛苦地发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追问,都深深地镌刻在观众的心里。

一个人互换人生的电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9)

第二天考试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电影中的素芬投河的场景和张忠良软弱,无情的嘴脸。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精力集中到考试上,一考完,我就知道考砸了。最终,我的成绩是60分。人们大都知道,这个成绩一般包含着老师的善良与鼓励。这是我仅有的一次如此待遇。我虽然侥幸过关,但这次考试对我是刻骨铭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