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灯法师,原名范靖鹤,又名范无病,出生于1902年。可能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这个和尚,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就跟金庸小说里面的少林高僧一般,武艺高强。没错,他就是一位武僧,是真正的武术家,曾经师从少林寺高僧,武艺高强,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海灯法师去世,少林寺却对此无动于衷,他们到底有何恩怨?

海灯法师圆寂少林寺的反应(海灯法师圆寂后)(1)

海灯在1989年1月10日去世,一时间社会各界都开始了对他的各种纪念活动。他生前曾经多处向人讨教武艺,未逢一败,因此被人称为“绝世高手”;与此同时,他也时不时地向周围的人传播佛教,甚至还开过讲坛,在佛教徒心中地位很高;同时他还师从少林高僧,做过少林寺的第三十二代方丈,是“少林高僧”。

这么一个大人物死了,连许多不相干的信徒都要前去祭拜一下他,为何他的“师门”少林寺反而却没了声响呢?乃至于连一个花圈都没有赠送给他呢?少林寺又与海灯法师有何恩怨呢?这一切,就得从海灯法师的往年经历说起了。这位出生于上个世纪的老和尚,一生有太多的经历了,也有太多的争议了。

海灯法师圆寂少林寺的反应(海灯法师圆寂后)(2)

1928年的时候,天下还处在军阀混战的时候,少林寺也遭遇了军阀的祸害。石友三放火烧了少林寺的寺庙,少林寺当中大量的典籍被一烧而空。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少林寺的僧人流落民间,这其中也包括一位叫做汝峰的少林寺武僧。范靖鹤(海灯法师原名)收留了流落民间的汝峰,并且拜他为师,学习少林武艺。

后来汝峰离开,范靖鹤就专心致志地练习汝峰教给他的武艺。他在学习武艺的同时,还研究出了一些自己的特色,让他的武艺进一步的提升,逐渐在民间有了不小的名气。后来他索性也出家,变成了海灯法师。少林寺听闻海灯的名声,就请他前去教授武艺,并且被他惊人的武艺所折服。

海灯把从少林传来的武艺又传回了少林,然后又去云游四海了。不过,因为与少林寺有这份恩情,所以他还经常回到少林寺看看弟子们的武艺。1982年的时候,少林寺带头的和尚行正法师还邀请海灯当上了少林寺的第三十二任方丈。从海灯自己的经历来讲,他是对少林寺有大恩的人,少林寺却对他的葬礼没有任何表示,这合适吗?

海灯法师圆寂少林寺的反应(海灯法师圆寂后)(3)

然而,少林寺的说法却与海灯法师的说法完全不一样。少林寺的名誉方丈德禅法师称:海灯确实是曾经来过少林寺的和尚,可却完全不像他自己说得那么光彩。因为海灯只是作为行脚僧人前来借宿而已,并非教授武艺;相反,海灯还曾经向少林高僧请教武艺,却遭到了少林高僧的拒绝,因为少林高僧觉得他那一套完全不是少林武艺。

最让少林寺的和尚受不了的是,海灯居然自称自己是少林寺的第三十二任方丈,这简直就是“弥天大谎”。由于时代的变迁,少林寺在清朝期间就很少有实打实的“方丈”这个职位了。因为在行正法师之前,少林寺的方丈起码要追溯到康熙年间去,此后少林寺只有主持,或者是带头的和尚,并没有方丈。

海灯法师圆寂少林寺的反应(海灯法师圆寂后)(4)

而行正法师本人才是第二十九任方丈,又哪里来的第三十二任方丈呢?这显然是不存在的。即使是现在在任的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师的弟子释永信,也不过是少林寺的第三十任方丈而已。海灯法师又如何成了少林寺的第三十二任方丈呢?因为这个原因,少林寺和海灯法师的关系很是不和。

在少林寺看来,海灯法师根本就是一个借着少林寺炒作自己名声的人,除此之外他和少林寺的关系真的没有多大。而且他还冒充少林寺的第三十二任方丈,这显然不能算是很友好的行为了。所以,海灯法师的葬礼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前去送礼又或者是慰问什么的。只不过,他们之间谁的话更接近真实一些呢?

海灯法师圆寂少林寺的反应(海灯法师圆寂后)(5)

其实笔者觉得,这好像并不是很重要。佛教既然说:四大皆空。为何还要在乎这么多的虚名呢?生前尚且不爱名利,死后又何须让人拿着礼物前来祭拜呢?既然是四大皆空,又何必为了一个方丈的名声而相互怨恨呢?这不是佛教所说的“着相”了吗?不爱名利,当潜居山中,布衣糙食,弃繁华如弊屐,避红尘如避刀剑,何须将自己的言论说与他人呢?

当然,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