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又叫蚂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利用它可治疗心绞痛、脑中风、跌打损伤等症。目前野生水蛭资源越来越少,而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千吨水蛭,导致价格不断攀升。

目前,在水蛭养殖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牟取暴利者利用人们对这一行业缺乏了解和求富心切的心理,把初养者导向误区。至于什么“无水速生蛭”更是凭空而出,勿轻信。

水蛭养殖基本知识(勿轻信无水速生蛭)(1)

水蛭养殖基本知识(勿轻信无水速生蛭)(2)

稻田生态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

1.稻田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面积667~1334平方米为宜。

①沟。在田四周挖沟,深1.2米,宽2.0米,另在田中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成“井”、“丰”形。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25%左右。

②堤。堤面宽1米,高0.6米。

③防逃墙及进排水口。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注:忌田在上,水在下, 易导致水质受污染,水里的生物链根本就没形成。

3.水蛭种放养

水蛭养殖基本知识(勿轻信无水速生蛭)(3)

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水草和螺蛳等,保证一放养水蛭种就能让它吃到适口的饵料。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也可于春夏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000尾。(注:水蛭在放入饲养池之前,要对饲养池池进行消毒处理,不要直接投放,不管是水泥池还是泥土池都要消毒。消毒后的蛭池需清洗干净,灌水后先放人几条水蛭试养1 天,确无不良反应时,再投放种苗饲养。)

4.平时管理

①投饵。

水蛭养殖基本知识(勿轻信无水速生蛭)(4)

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一般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中、后期一般每亩要各投入200-300公斤;河蚌宜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公斤即可(无条件的可以不投)。一般田螺繁殖期与宽体金线蛭繁殖期相吻合,小水蛭既可吃到小螺蛳,也可很容易地钻进蚌壳内吸食体液。

②施肥。

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667平方米施3000千克。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667平方米施10千克,既补充水蛭饵料又作追肥,少量多次。

③用药。

由于水蛭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的生态作用,故水稻及水蛭均极少发生病害。一般不需用药。

④水质。

水温宜保持在15-30℃,10℃以下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当水透明度小于25-35厘米时,即应换水;同时要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对水的污染。

⑤防天敌。

老鼠是宽体金线蛭成熟个体的天敌,鱼、虾、蟹和水生昆虫的幼虫都是宽体金线蛭幼体的天敌,所以要设法在室内外预防和消灭老鼠。在室外池塘里投放水蛭之前,用茶饼、巴豆、漂白粉及五氯酚钠等药物清塘杀灭水中的虾、蟹和水生昆虫的幼虫,但决不要用生石灰清塘。

⑥防逃。

每天勤巡塘,发现堤、防逃墙、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

水蛭养殖基本知识(勿轻信无水速生蛭)(5)

注:清晨、傍晚或晚上要对养殖池进行巡视密切注意水蛭的生长情况及其表现;特别在高温季节应注意肠道感染、体壁溃疡等疾病的发生。用水要过滤,以防野杂鱼、蟹等进入。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有条件者,中可进行水体循环式养殖,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150条,但要分次多量投入田螺。

以上是水蛭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的简要介绍,仅供参考。水蛭的饲养与繁殖是一件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费时费工,又必须细心和耐心才能养殖成功。希望想养殖水蛭的新手朋友们要谨慎行事,在正式养殖水蛭之前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咨询精通这方面技术的专家和真正实践养殖的经验老道的养殖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