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的人是什么意思(双重标准的祖师爷)(1)

鲁智深

如果说梁山一百单八个好汉中,哪个好汉活得最快意人生,那么,十有八九的看官都会说,这个人肯定非鲁智深莫属。

确实,这个花和尚鲁智深想喝酒时就喝酒,想撒野时就撒野,见了不平事,抡起禅杖就要打。用小说的原话说是“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甚至连在杭州六和寺里圆寂时所作的那首颂子,鲁智深也说得酣畅淋漓,通达人生真谛。

所以,难怪李卓吾也好,金圣叹也罢,见了我们这位鲁大哥,总是要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一叠声地称赞他为“佛!”“佛!”“活佛!”“活佛!”

各位看官你看,李卓吾是这样赞叹鲁智深的:“大丈夫,真男子。”

金圣叹是这样赞赏鲁智深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甚至连茅盾先生也这样感叹道:“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他言。”

双重标准的人是什么意思(双重标准的祖师爷)(2)

但是,如果我们撇开鲁智深身上那件光鲜的袈裟,透过他那豪爽的笑声,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咱们的这位鲁大哥,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鲁智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就是鲁智深竟然还是个吹牛高手。而且,这鲁智深吹牛的水平,可以说是一点也不比舞台上那位吹牛时“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的马季先生差个一分半毫。如果套用现在江湖上的那种路子,那么,这个鲁智深肯定就是个大师级的人物了。

那么,这个吹牛高手鲁大师也就是花和尚鲁智深,他一般是怎么吹牛的呢?

我们总结了一下,鲁智深的吹牛方法大概可以分为这样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自我拔高。

自打小时候在语文课本里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之后,内心就对这个鲁提辖无比的崇拜,总觉得他实在是个厉害角色,不但正义感妥妥地爆棚,而且还是武林高手中的绝顶高手。

现在重读《水浒传》,对鲁智深又有了一个新认识,那就是鲁智深对镇关西,也就是那个卖肉的郑屠的评价,竟然用的是双重标准。

就象现在某国的那个金毛大统领,对我们中国的任何事情,都喜欢用双重标准来说事一样。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鲁智深一不小心就成了双重标准的国际祖师爷了。

双重标准的人是什么意思(双重标准的祖师爷)(3)

那么,鲁智深评价镇关西的双重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鲁智深的双重标准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那就是“贬时贬煞,捧时捧煞”。

而“贬”与“捧”之间的分界线,就是镇关西之死。

在打死镇关西之前,鲁智深对镇关西的评价方法是一个 “贬”字,也就是“贬时贬煞”。

因为,此时的镇关西,在鲁智深的眼里只不过是个不入流的“杀猪的郑屠”,是个“腌臜泼才”,是个象“狗一样的人”。

小说编写者专门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十分传神地刻划出了鲁智深对镇关西的那种发自内心的鄙视。

这个细节就是,当鲁智深听明了这个所谓的“镇关西”,原来就是那个在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之后,鲁智深就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国骂,来表达自己对郑屠的蔑视。

那句国骂就一个字:“呸!”

金圣叹在这句简单的国骂下面,写了一句很有意味的批语:“只一字可以抺倒天下人。”真是批到了点子上。

双重标准的人是什么意思(双重标准的祖师爷)(4)

但是,当鲁智深三拳打死了郑屠之后,鲁智深对他的评价方法却一下子改变了,竟然变成了一个“捧”字,也就是“捧时捧煞”。

于是,在鲁智深的嘴里,这个郑屠再也不是什么“狗一样的人”了,鲁智深开口闭口说道的都是“镇关西”的威名,而“郑屠”这两个字,从此也就在鲁智深的嘴里永远地消失了。

而且,我们从鲁智深与人提及“镇关西”时的言语之间,还能清晰感受到他那份满满的自得和舒适。

比如在桃花庄,鲁智深就当着刘太公的面,对桃花山的大头领李忠说道,俺在渭州时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

后来,鲁智深在二龙山遇到杨志,在十字坡碰见张青的时候,也向他们吹嘘自己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这个光辉的历史。

那么,鲁智深在打死了郑屠之后,为什么要改口称他为“镇关西”呢?

鲁智深之所以要称郑屠为“镇关西”,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借用借用“镇关西”这个名头,来妆点一下自己的名声。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就要问了,这鲁智深是个多厉害的人物啊,他还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吗?

答案很简单,鲁智深不但需要这个妆点,而且是很需要这个妆点。那具体的原因,且听下回分解。

(图片取自网络,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