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娘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是商州霍家的大小姐,脖子里挂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

十七岁这年,有一天瑾娘带着丫鬟和随从去长安城外的舅父家探亲,路过一段山路时,她听到有人哭泣。

她命人停下马车,对随行的丫鬟说:“小翠,我们去看看是何人哭泣?”

主仆二人下了马车,见山路边上有一个穿着寒酸的年轻女子正在哭泣,她见陌生人来了,有点不好意思,擦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尽可能的把声音压到最低,变成了抽泣。

民间传说借命故事(民间故事女子山路舍财)(1)

瑾娘从小没有受过委屈,更没受过苦,所以也不懂何为人间疾苦,见女子这般伤心难过,就好心地问道:“姐姐,你这是遇上什么事了?为啥这么难过?”

女子本来就是无处诉苦,才一个人躲在山路上哭,现在见有人问她,就想把委屈一股脑儿倒出来。

“妹妹有所不知,我家相公得了重病,可家中贫穷拿不出钱来医治,我一想到他将不久于人世,我年纪轻轻要守寡,心里就难受,只能到这没人的地方哭一场,然后继续回家伺候生病的相公。”

“你相公是何病,有钱能治好吗?”瑾娘对女子的遭遇很是同情,不由自主的问道。

“有很多钱就能治好,可我家除了三间茅草屋,连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哪来那么多钱呀。”女子说到这里,又流下了眼泪。

“小翠,咱们带了多少银两?”

“小姐,咱们出门带的钱不多,而且这里离舅老爷家还远,我们没有多余的钱给她。”小翠精打细算了一番,然后对瑾娘实话实说。

瑾娘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没想到现在想帮一下这个女子,却拿不出来钱。她思索了一阵,突然扯下脖子里的玉佩递给女子说:“这个应该值不少钱,你拿去换些银两给你相公治病。”

女子还没接,小翠一把夺过玉佩说:“不行不行,小姐,这是霍家的传家玉佩,你怎么能拿去帮别人。”

瑾娘又从她手里拿了回来,说:“玉佩再值钱,也只是死物,现在能救一条人命,能帮就帮一下。”

瑾娘话刚说完,天空飘起了雨点,赶路要紧,瑾娘把玉佩塞到女子手中,转身就上了马车。

民间传说借命故事(民间故事女子山路舍财)(2)

女子拿着玉佩,还没来得及问恩人的姓名住址,她就已经远去了。雨下大了,女子也只好往家中走去。

很快瑾娘就把这事情忘了,更没有想到来年的一场大雨让商州遭受了罕见的水灾,再大的霍家在天灾面前也很渺小,整个城都被淹了,很多人都来不及逃走就被水冲走了。

瑾娘的母亲心疼女儿,找了一截木头塞在女儿怀里,就让瑾娘随着水漂走了。瑾娘也不知道漂了多长时间,才被路人救起。

瑾娘全身都湿透了,又冷又饿,此刻她才明白了钱财的重要性,可她身无分文,只能跟随逃难的大军往长安城中走去。

长安城里有很多善良的大户人家都在家门口施粥,保证流民能活下去,可人山人海的逃难大军你挤我,我挤你,瑾娘根本抢不到粥。

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瑾娘也顾不上什么体面不体面了,在主家锅里还有最后一碗粥的时候,她终于抢到了一碗。

她刚把粥端到嘴边,看到旁边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因为锅里没粥了,正哇哇大哭。瑾娘看到这一幕心酸的不行,送往嘴边的碗也停在了半空中。

她把粥递到小男孩跟前说:“你别哭了,姐姐的粥给你喝。”

小男孩可能真是饿极了,端过碗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小男孩的妈妈只好一个劲地给瑾娘道谢。

民间传说借命故事(民间故事女子山路舍财)(3)

瑾娘看着大街上到处都是逃难的人,她默默地离开了人群,独自往一个偏僻的山路上走去。

可她几天没吃东西,身上越来越没有力气,没走多远她就晕倒在了路边。

等她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旁边一男一女正焦急地看着她。

女子见她醒来,赶紧把一碗米汤送到她跟前说:“妹妹,你终于醒了,先喝点汤。”

瑾娘此时也顾不上礼仪,端起碗一饮而尽,喝完了才看着女子说:“谢谢你们救了我。”

女子笑了笑说:“妹妹不认识我了?我叫云姑,这是我相公,叫陈久福。”

瑾娘想了半天,摇了摇头说:“我们认识吗?”

云姑拿出一块玉佩,放到瑾娘的手里说:“去年我家相公病重,幸亏妹妹赠送玉佩,我才当了银两救了相公。后来我们夫妻二人省吃俭用,总算给你把玉佩赎回来了。”

瑾娘看着这块玉佩,才想起山路上哭泣的女子,仅仅一年的光景,却是物是人非,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

云姑赶紧安慰道:“世间缘分奇妙,今日我家相公下工回家,正好遇见妹妹晕倒在路边,他就把你背了回来,我一看正是我苦寻多日的你。”

瑾娘也没想到当年自己的无心之举,不仅救了别人,今天还救了自己,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瑾娘当即就和云姑结拜为姐妹,云姑夫妻听闻瑾娘家中遭遇水灾,就把她留在了自己家中,尽管日子贫穷,但也不会少了瑾娘一口饭。

民间传说借命故事(民间故事女子山路舍财)(4)

瑾娘调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掉了玉佩,和云姑夫妻做起了粮食生意,三人都能吃苦耐劳,生意越做越好,不久瑾娘就在长安城中置办了宅院,暂时安顿了下来。

可她心中记挂商州的亲人,特意找时间回去了一趟,只可惜父母都在水灾中丧生,兄弟姐妹也各自冲散了,下落不明,霍家宅院也败落了。

回到长安,瑾娘认真做生意。不管何时,她都让粮仓存放一些粮食,如果碰上灾年,有难民流落此地,她和云姑就会开设粥棚,亲自给他们施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种下善根,定有善报!瑾娘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所以她不忘本,时时刻刻用粮食提醒自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本故事为【桃子姐姐】的原创民间故事,素材取自民间传说和原创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寓教于乐,与封建迷信无关!

▲本故事严禁擅自搬运,抄袭!如果有公众号申请转载,请私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