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想衣裳花想容——艳冠群芳的薛宝钗(宠冠后宫的杨玉环)

薛宝钗是杨贵妃应该没什么悬念吧?有一章叫《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可谓是官方认证了。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宝玉问宝钗为何不去看戏?宝钗说自己怕热,贾宝玉回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大怒,冷笑说自己倒像杨贵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作杨国忠的!

这样看来,林黛玉被史湘云比作戏子,却一点不生云妹妹的气,只是生气贾宝玉在她们姊妹中间逼逼叨,是不是一点不小性儿了呢?毕竟杨贵妃可比戏子高贵得多了。戏子在古代是最低贱的存在。

偏题了,咱再扯回薛宝钗。从宝玉的这段话中(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个信息:

1,薛宝钗体丰(我并不是说宝姐姐肥胖,但至少体态丰盈,不瘦)

2,贾宝玉并不是第一个把薛宝钗比作杨妃的,他们是谁?下人?姊妹?反正说的人应该不少,而且相对是客观公正的,不然不至于让宝玉当面说出来。

3,宝钗反应很大,少见的“大怒”,后面还拿小丫鬟撒气,更坐实贾宝玉所言非虚。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比王夫人(红楼梦中的杨贵妃)(1)

宝姐姐体态丰盈;杨贵妃掀起唐朝一阵另类审美。

宝姐姐入京为选秀,最终不成入贾府;杨贵妃初入宫门寿王妃,百尺竿头入君怀。

宝姐姐有个哥哥是呆霸王,作为低配版杨国忠可以打杀人命,不当回事儿;杨贵妃有个哥哥是高官厚禄,祸国殃民。

薛蟠如果没有薛姨妈,薛宝钗给他作后盾,一个丧父,家道中落的纨绔未必敢如此嚣张,他们不过借贾府之势;杨国忠若没有杨贵妃和唐玄宗也做不到一国宰相,不过假帝王之威,受姊妹之惠。

相比作恶的薛蟠,妹妹宝钗是端庄守礼的;相比祸国的杨国忠,妹妹杨玉环也是无辜受累的。

最终,薛宝钗金簪雪里埋;杨玉环吊死马嵬坡。宝姐姐的结局众说纷纭,杨贵妃的结局也分歧颇多。但说破天去,都是悲剧。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比王夫人(红楼梦中的杨贵妃)(2)

二,荷花羞玉颜,沉吟碧云间 ——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西施 飞燕 谢道韫)

书一开头就说林妹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此定其颜值也。

后来又借宝玉之口,称其为“颦颦”,古有东施效颦,颦即西施,颦亦是林黛玉。

西施原名施夷光,后人只知西施;林黛玉入贾府,便被更名颦儿,后来府内姊妹多以颦儿称之(古代女子小名只丈夫可更,此 凡间木石初相见,其情已定!)。

西施的爱情故事后人相传,黛玉的木石前盟也让人念念不忘。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者是真有强迫症,写完杨贵妃(薛宝钗)就写赵飞燕,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赵飞燕(环肥燕瘦,定2女之体态)。

林妹妹的才华自不必说,要说也说不完。

林黛玉是捧心之美的西施(定颜值);是泣残红的赵飞燕(定体态);更是谢道韫(堪怜咏絮才)。

作者于黛玉身上不惜一切美好。谁让她是世外仙姝呢?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比王夫人(红楼梦中的杨贵妃)(3)

三,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远嫁的贾探春(昭君出塞

探春的判词:#我说红楼梦#

才自精明志自高(能力,才干),

生于末世运偏消(悲剧,命运)。

清明涕泣江边望(寂寞,孤独),

千里东风一梦遥。(归家无望)

从判词上来看,我是不觉得探春有像李少红版红楼梦中那样归家的机会,还帮助家族兴旺(emmm......),一梦遥么,就是回家如做梦或者梦中归家的感觉。归来无望,自己顾好自己就是万幸了。

昭君出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故事,人民网称王昭君是和平使者。

如果说昭君出塞为汉匈两家维持了和平,那探春远嫁就是贾府的续命符,虽逃不过最终的落败却在大厦将倾之际扶了一把,富贵是没有了,但朝廷并未收走人命,也算留恩了。只是不知海外或番邦的探春又是怎样的光景。其实,我觉得,倒未必就很差了,探春这样的人到哪都不应该过得差的,除非是不可抗力因素

在群芳夜宴的大型剧透现场,探春抽中:瑶池仙品,日边红倚云栽(大家还记得娇杏吗?娇杏=侥幸,杏者,幸也!或许作者把唯一的幸运给了探春吧!)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然后大家都说我家已经出了一个王妃(贾元春),还要出一个王妃不成......可不就应了吗?

王熙凤盛赞贾探春的能力;脂砚斋也说探春不走,贾府不会那么快的衰败。可见此女的能力,在探春理家,开诗社,抄家等事上三小姐的能力可窥得一二。

王昭君是代替公主出塞,贾探春也是替人(南安王妃大概舍不得自家女儿)远嫁;

王昭君才貌出众,贾探春也非庸碌之辈;王昭君的功绩汉人不敢忘,贾探春的功劳有良心的贾家人也不该忘。

二女都是——远离故土难再归,要独自面对异国他乡的风霜雪雨,举目无亲,还要做出一番成就,有价值,人家才会让你活!

昭君不出塞,可能在宫苑孤独终老;探春不远嫁,必定随贾府一起倾覆。所以离开家乡对她们来说,既幸又不幸,幸的是,她们可以自己出去闯一番;不幸的是骨肉分离,闯得好叫出人头地,闯不好叫客死异乡。但即便出人头地,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心酸。换做迎春,当场死亡。(没有贬低二小姐的意思,各有各的遭遇,成就了性格,也就各有各的命运了。)

昭君明显是算闯得好的一类了(于国于家有功),但其中艰辛,你细品!饶是如此,王昭君在丈夫死后请求回国都被驳回,当时的朝廷,对这位功在社稷的和平使者实在不怎样。国家就说一句:入乡随俗。却教昭君如何自处?如何面对丈夫死后再嫁丈夫的儿子的尴尬?国家尚以一妇人安邦定国,也难怪贾府用女儿换荣耀。#历史冷知识#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比王夫人(红楼梦中的杨贵妃)(4)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四,一许董相国,再许吕温侯——红楼绝色-秦可卿,香菱 (美人计:貂蝉)

秦可卿颜值 ——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林黛玉,可谓兼美。而香菱呢?(本名甄英莲=真应怜)书里说她长得像秦可卿。用这样两位美人儿来比貂蝉,不算高攀吧?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之妻,却和公公贾珍有染;

像不像?貂蝉也是周旋于父子2人。董卓和吕布都不是好东西,贾蓉父子亦然。

董卓亡于貂蝉之计,吕布也因她成为三姓家奴;《红楼梦》中说:造衅开端实在宁(即罪恶开始的地方是宁国府)又说 :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句是说秦可卿的。这样上下联系起来,贾府败亡,秦可卿是有重大关系!那不正应了董卓父子亡于貂蝉吗?

那我为何要把香菱这个可怜的姑娘又扯进来呢?

因为无奈啊!无论是貂蝉,秦可卿,杨贵妃,西施等等这些女子,从国家兴衰到家族荣辱,是她们可以定的吗?她们只是在其中扮演承上启下的作用,真正的决定权都是在男人身上的。

没有杨贵妃,也会有李贵妃,李隆基的前半生固然是明君,但他到了一定年纪就想享乐了,自己也觉得自己有享乐的资格和资本,杨玉环只是在这个时候恰巧的出现在李隆基面前。

没有貂蝉的美人计,也会有其他女子的美人计或别的 离间董卓和吕布本就凉薄的父子情。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比王夫人(红楼梦中的杨贵妃)(5)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就像香菱一样,本是书香世家的小姐,却被拐子拐走,夕打暮骂,后有公子冯渊(逢冤)痴情于她,将她赎身。本以为可以就此安稳度日,不想拐子不当人子,将香菱一女许两家(此处又对上貂蝉),许给薛蟠,薛蟠打死对香菱情深意重的冯渊,带走香菱,香菱最终被薛蟠之妻夏金桂虐待致死。薛蟠也必死于人命官司,红楼梦中就是现世报的。

三个女子————

貂蝉——周旋于董卓父子二人,二人均不得好死。——父子因貂蝉反目,走向灭亡。

秦可卿——周旋于贾蓉父子2人,均下场凄凉。——秦可卿是败家的根本,带着贾府一起走向灭亡。

香菱——先许冯渊,后许薛蟠。——美色误人,冯渊为香菱而死,薛蟠必定偿命,馋香菱美色者皆走向灭亡。此薛家之亡也。

和三女有关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其实红楼里和貂蝉相似度更高的可能是贾元春,因为贾元春的政治色彩过于浓烈,描述也不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她死于两派争斗,省亲也是太上皇的意思,而她可能因此失宠于自己的丈夫,反正也是周旋于父子之间,她的判词里有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都是猛兽。

合上了貂蝉之于董卓,吕布;秦可卿之于贾珍,贾蓉;香菱之于薛蟠,夏金桂;贾元春之于虎,兕。

1,贪恋美色者皆亡;

2,美女被群兽环伺;

3,都善用一个女人撬动家族或国家的衰亡;

4,杨贵妃,西施,王昭君,貂蝉,谢道韫,赵飞燕哪一个是有好结局的吗?

最后用秦可卿的判词结束本文吧 ——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