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许多地方十室九空,特别是江淮以北,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就北方来说,山西因东有太行山作屏障,受战争破坏较小,多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晋南汾河沿岸广大地区,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人口最多的县。

于是,明洪武至永乐年间,政府便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据说:在洪洞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旁有一棵汉槐,此地为移民源头。开始百姓都不愿迁移,明政府发出告示“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消息传开,百姓们立马集结在大槐树下。

此时,大队官兵前来,一官员宣布“大明皇帝救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说罢,百姓们在刀逼棒喝下,踏上迁徙之路……于是,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山西洪洞如今还有一些关于大槐树下移民的习俗和传说:

大槐树移民是啥回事(大槐树移民必知的三大习俗)(1)

二、脚趾两瓣和背手

官兵包围百姓后,怕人逃跑,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以做识记。后来,移民的后代脚小趾甲便成两瓣的了,“传说防止你逃跑,小脚指头割一刀,指甲割开两小片,祖祖辈辈都不变”。另外,山东有一句俗话“谁的小脚趾甲是两瓣的,谁的老家就在大槐树底下”。

再者,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百姓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此外,称大小便为“解手”就是因为强迫移民时被押送的官军把手臂捆绑着,中途内急,需要把手臂松绑,久而久之,“解手”便成了小便的意思了。

大槐树移民是啥回事(大槐树移民必知的三大习俗)(2)

三、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

洪洞大槐树下移民都熟知这样一幅对联“父帝王夫帝王父夫帝王,姐皇后妹皇后姐妹皇后”。这里,姐妹指的是娥皇、女英,父指的尧王,夫指的是舜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尧王年老就想找一个好点的接班人,几经探访,发现舜不仅孝顺而且极为聪慧。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下嫁于舜,后来又经过多次考察,均证明舜有杰出的政治管理能力,尧王欣然将帝位禅让给舜。

为祭奠尧舜,今天的大槐树区域出现这些奇怪的遗迹,比如:“怪王村”、“神象岭”、“象窝沟”、“鸟儿峰”、“舜井”、“仓院里”、“谈心树”、“马地里”、“饮马池”、“羊圈墓”、“思过洞”、“回心石”。

除了这三大习俗你还知道那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