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1)

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宰月明 卞金华

摘要:本文以同一位执教者在不同班级所开设的两节阅读教学的持续改进实践为依托,翔实地介绍了执教者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持续改进过程,从优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宏观层面和优化词汇知识教学、培养阅读技能的微观层面分析思考持续改进阅读教学实践。笔者希望,本文能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高效阅读教学实践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研修实践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策略;词汇优化教学;阅读技能

一、引言

英语阅读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地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英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持续而全面地发展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陈琳 等,2012:42)。

本文以一位执教者在不同班级所开设的两节持续改进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从优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宏观层面和优化词汇知识教学、培养阅读技能的微观层面开展阅读教学的持续改进实践和思考,为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2)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改进实践

(一)阅读教学材料及教学基本思路分析

本教学改进中所采用的阅读教学文本依据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模块话题“青少年生活”(teenage life)(王守仁、何锋,2011:34)选编而成,文本话题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生活相接近,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人文素养。

该文本共计有5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调剂精神生活,愉悦身心的内容。整个文本共计有196个词,属于中等长度的阅读文本,生词有20个左右,生词比率达5%,属难度较大的语篇。如何处理生词对于学生的流畅阅读以及如何从整体和部分层面感知、理解、解构、建构文本都是很大的挑战。但文本中的人文知识丰富,是教师从阅读文本中提取发展学生人文意识、拓展精神视野(陈琳 等,2012:9)的好素材。

基于阅读教学材料的分析,执教者基本采用了为广大师生所熟悉的训练阅读技能的PWP任务教学模式的阅读教学策略,即读前——读中——读后的整体流程设计解构、建构阅读文本的诸多语言学习活动,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建构和阅读技能的培养,经过两次持续教学改进后,教师的教学思路逐渐清晰,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有力提升。

(二)第一次课试教实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性语言活动任务中习得相关语言知识和能力(陈琳 等,2012:9)。体现任务型教学精髓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把英语阅读教学整个过程划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在三个阅读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持续而渐进地建构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基本教学过程概述及设计说明

在第一次课的试教过程中,学生在激活相关话题知识、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接触、感知、运用、内化了相关话题的新语言知识和话题知识,并在与自身语言知识、话题知识相接近的前提上体验、实践、探究性地获取了目标语言知识、发展了目标阅读技能、提升了人文素养,进而形成了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读前阶段

教师检查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展示他们在课前以小组合作形式所搜集到的有关笑的图片,并利用图片展开如下对话,引入核心关键词“laugh”。

T: 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laughing.

T: Is laughing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S: Yes.

T: Now, let’s learn more about laughing.

教师采用对话引入生词laugh并导入课时话题,随后借助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带领学生学习laughter、stretch、above、breathe、deeply等生词。为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首先示范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诸多笑态,再让学生做一些模仿动作,创设了真实语境,让学生在其中感知词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让学生进行了部分词义配对练习,既操练了与已有话题知识相关的词汇,也为后续文本学习做好了铺垫。

[设计说明]读前阶段主要目的是为阅读过程的开展做准备活动,包括知识的准备和文化背景的准备。读前活动设计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问答、讨论、小测验、游戏等方法复习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或从标题和图片入手预测文本主题,使学生适度了解文章内容。

读前活动旨在发挥背景知识对文本的“预热”和“预测推理”功能。该系列活动能充分刺激并提取学生的已有知识,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和预测课文的话题知识,使已有知识向目标文本中的新知识靠拢、相近或一致。背景知识包括读者阅读文本时的已有全部经历和各种知识:生活经历、教育经历、语法知识、母语知识、第二语言知识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读者的背景知识会影响到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在读前环节,执教者可通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等手段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提升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所不熟悉的话题文本,教师更有必要通过建构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启动整个阅读过程。

(2)读中阶段

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文章标题并回答两个问题;随后采用略读策略浏览文章,把文章中的五个自然段分解成三个部分并找出它们相应的段落。

教师依据文本五个自然段落的特征设计了五个阅读教学任务:任务1. 阅读第一段后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Scientists say that people laugh about ______ times a day. A. 70 B. 15 C. 17 任务2. 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两个关键词来描述该段落。What’s paragraph 2 about? (two words) 任务3. 大声朗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Is laughter good exercise for people? Why? 任务4. 分析第四段,找出其中的一组反义短语。任务5. 认真体会第五段并了解更多关于笑的谚语。

[设计说明]读中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关键信息和获取主要信息,训练相关阅读技能,当然也可以强化语言知识。读中阶段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执教者要注重提供支架引领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关注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杨延从(2013:46)认为,文本是深层的概念和关系的组合,彼此之间具有可及性和相关性,其外在可视的文本衔接构成了文本的文脉(cohesion),而其内在的在外在形式和表层所指下的深层意蕴、寓意构成了文本的意脉(coherence)。阅读过程是总体—部分—总体的循环往复、递进提升的过程。读中环节中,执教者在引导学生运用适切的多样性阅读技能完成了依据整体阅读原则解构文本的阅读教学活动后,还引领学生从细节部分深度解构文本,基本上让学生经历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文本解构活动,建构了学生对文本基本概貌的认知。

(3)读后阶段

教师设计了采访环节:如果你的搭档是“大笑俱乐部”的一员,如何更多地了解俱乐部的具体活动情况;小组还需围绕“How can we make others laugh?”展开讨论,实现课时情感目标的达成。

[设计说明]读后阶段是读后理解性的检测环节。读后任务通过对阅读任务的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内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读后活动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和巩固运用语言材料的阶段,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过程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内化和吸收,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技巧。

读后阶段往往是对读中过程中所解构的文本内容的建构过程。读后活动通常是针对阅读文本所展开的应用性和评价性语言运用活动,也可以采用理解性、建构性或拓展性的语言活动展开对目标文本的总结提升活动,这些活动既可内化学生的语言知识,也可巩固和检查学生围绕文本所取得的图式建构成果。

2. 问题聚焦及原因诊断

第一次课试教之后,执教者对宏观层面的阅读教学模式和微观层面的词汇教学以及阅读技能培养进行了改进性反思,制定了后续改进性措施。

(1)对宏观层面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改进性反思

课堂阅读教学要在解析目标文本特征和学习者的起点水平以及明晰课时达成目标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策略、设计阅读教学流程。该阅读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流程有:读写结合为流程主线的阅读教学流程、培养某一阅读技能——批判性阅读技能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流程,所有流程要能引领师生集中所有情感、认知等资源展开阅读教学,有效达成阅读教学目标。没有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的阅读教学课堂,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松散、凌乱,课时目标达成度低。

(2)对微观层面的优化词汇教学的改进性反思

该文本生词量大,但呈现生词的方式较单一,词汇呈现方式没有有效地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肖礼全(2011:155)认为:当课文没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时,课文所含词汇就没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和轴心,无论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还是别的词类,都没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可以依附,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可以展开或聚合的体系,人们在对这些词汇进行感知、记忆、复述、联想时,就必然陷入一种无章可循的散乱状态,词与词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系统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

(3)对微观层面的阅读技能培养的改进性反思

阅读教学是操练、发展阅读技能的重要途径,阅读技能的发展要依托文本特征以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发展速读、略读基本阅读技巧,还要发展学生的预测、概括、猜测等批判性阅读技能等,有计划地全面发展学生的相关阅读技能。

3. 后续教学改进建议

后续改进教学拟对阅读教学流程主线设计、词汇教学环节优化和阅读教学技能培养做重要改进。

重新设计的申请参加“大笑俱乐部”的教学主线将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以学生完成系列语言任务而申请参加“大笑俱乐部”为主线对阅读教学流程做整合设计,将训练学生利用阅读策略提取相关信息的语言活动贯穿文本的解构和建构过程之中。在设计中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任务形式,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学生如何能参加“大笑俱乐部”为主任务,将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所要完成的系列阅读任务有机串联起来,这些阅读任务既能增强课堂有机整合性,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阅读过程是学生操练、复用、提升阅读策略的语言复用活动,在运用阅读策略提取相关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学生既可完成系列相关语言任务也可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词汇优化教学和阅读技能培养对阅读教学流程的推进起重要作用。词汇学习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要障碍,阅读过程中的生词处理是影响阅读效率的主要障碍,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培养学生把握多样化的有效处理生词的能力。如通过对核心基础词汇开展诸如理解、操练、复用等环节向学生展示训练目标词汇的系统学习过程,精选语境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有效地形成生词猜测技能等。单词网络图也是一种很好的建构学生词汇技能的活动,如选择一个目标阅读文本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单独、以小组为单位或者全班一起从单词网络图的中心开始建构,逐一添加与核心词相关的其他词汇项,培养学生以核心概念意义为中心的词汇聚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关注学生阅读技能培养与阅读教学流程推进有机结合,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语言知识建构和语言能力生成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3)

(三)后续教学改进实践

1. 改进后课堂教学的积极变化

(1)读前阶段的积极变化

在课堂导入阶段,执教者播放“大笑俱乐部”的视频供学生欣赏,并随视频给出“大笑俱乐部”就要在我们班招募新会员的海报,告知学生出色完成相关阅读任务的小组将有机会报名参加该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以该阅读任务为主线的阅读流程中。

在播放视频导入课时阅读主题后,执教者展示了单词“laugh”的思维导图(见图2.3.1.1.1),要求学生预想与“laugh”相关的词汇,引导学生提取出文本核心词汇的相关词汇,建构出“laugh”的词汇网络。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4)

[改进说明]以竞争“大笑俱乐部”参加名额的阅读流程主线的设计为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明晰了方向和基调。阅读流程主线能引领解构、建构文本的整体学习,使教学流程线条明晰、逻辑合理。

围绕某一话题而展开的文本往往也以某一核心词展开的,文本展开的过程也是某一核心词网络的建构过程。读前的核心词汇思维导图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形成以核心词汇为中心的阅读期待。词汇的联系在于词义,目标词汇的教与学要贯穿于文本解读的全过程中,词汇的全息信息弥布于文本之中,对它们的理解、感悟、习得与学习者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层次呈正相关的(肖礼全,2011:155)。

(2)读中阶段的积极变化

小组合作讨论文本标题“Why do people laugh?”整体解构文本,培养学生预测文章大意的能力。

执教者将文本标题展示在PPT上并用红笔在上面标记出关键词why 和laugh,引导学生以此为核心词展开解读,提取、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此外,执教者还围绕标题设计以下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1. Is “laugh” the same as “smile”?

A. Yes, it is. B. No, it isn’t.

2. Where may this article be from?

A. A story book. B. A newspaper.

执教者引导学生将标题转化为“reasons for people’s laughing ”,让学生设想文章会说明几个“大笑”的理由,激活现有的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阅读文本前形成阅读期待,激发他们在阅读中验证自己猜测正确与否的阅读欲望。

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快读文本完成段落大意配对的练习,在运用略读策略阅读文本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填表(见表2.3.1.2.1),验证标题解读中的猜测。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5)

学生细读全文,并完成相关语言任务,教师适时对文本中的难句进行梳理解读,以深化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

[改进说明]后续阅读教学改进着力优化了语言知识建构和阅读能力生成的任务设计。阅读技能既是阅读教学的发展目标,也是阅读教学开展的手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特征、阅读发展目标确定阅读技能培养目标并设计训练相关阅读技能的语言任务活动。操练、运用适切的阅读技能解构、建构文本能为学生建构阅读文本中的相关语言知识以及发展阅读技能提供机会。

改进后的读中阶段关于解构标题的略读、建构文本框架的细读任务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技能、语言知识的发展。文本框架的解构、建构任务尤其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层次把握阅读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发展。文本结构是文本内容组织所依循的框架,是作者内隐思维过程的外显方式的具体化,对文本结构进行解构、建构的阅读任务能有机地将知识建构和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阅读技能掌握文本的结构,并在不断训练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习得文本的结构,促进阅读技能、语言知识的发展(卞金华,2014)。

(3)读后阶段的积极变化

如果你想成功参加“大笑俱乐部”,需要进行面试,以小组代表上台参加面试并接受评委和全班同学的评议才能胜出并获取名额。小组中讨论:When do we laugh? 教师总结对学生讨论做总结并渗透进课时情感学习目标:When we laugh, the world will laugh with us! Enjoy laughter, enjoy life!

[改进说明]小组合作和竞争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动机,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陈琳 等,2012:38),小组合作竞争也能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参加“大笑俱乐部”面试的终结性语言任务中,学生既要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阅读教学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话题知识以及阅读技能,又要在班级中展示语言知识、话题知识以及阅读技能,合作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进一步优化改进的方向

词汇知识教学还有优化空间。词汇教学中教师可在文中添加图片,对文本做处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与文本理解密切相关但学生目前又无需深度了解的词汇,如在单词medicine旁附一张药丸的图片,就会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单词意思,这种处理方法本身也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图片形式呈现的生词虽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知生词的意义以及具体用法,但词汇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被深刻感性地认知。学生对词汇意义理解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决定了阅读的有效性,而学生对词汇的深刻理解和丰富联想是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帮助他们形成和建构起来的(杨延从,2013)。

阅读技能培养发展仍有发展空间。立体多元的阅读能力是要持续渐进地发展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较高层次阅读技能的发展。从拓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视角考虑,还可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段落大意的阅读技能,让学生在深度解构文本中抽象、概括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而不是直接给出。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6)

三、对英语阅读教学改进实践的思考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扎实研究阅读课的教学技巧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阅读课更有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刘美琳,2013)。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质量是英语课堂的第一生命线。阅读课教学既要基于文本又要高于文本,基于文本就是要有效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多方位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高于文本,就是在文本教学中,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指导,最终实现学生阅读技能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这一教学最高宗旨(冯丽玲、刘辉,2013)。

(二)教学持续改进实践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成长

教学持续改进实践是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重要研修方式。教学持续改进实践是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为保证,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问题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林倚天,2013)。“教学持续改进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学持续改进,执教者的专业素养能得到不断提升、课堂也越来越精彩、效果也越来越凸显,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会得到不断发展。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提升阅读教学效能。阅读教学效能的提升有赖于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持续实践与思考,在实践中践行阅读教学理念、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在不断思考中持续提升阅读教学专业水准。阅读教学持续改进是阅读教学理论水准和阅读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阅读持续教学改进除了文中所涉及的宏观层面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及微观层面的优化词汇知识教学、培养阅读技能以外,还可在阅读教学的人文素养提升、阅读技能发展与语言知识建构的关系等方面探讨阅读教学改进,阅读教学持续改进的理念要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教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它既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渐进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7)

参考文献

[1] 卞金华. 单元主阅读课文文本结构的习得建构方式例析[J]. 英语教师,2014(7).

[2] 陈琳,王蔷,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冯丽玲,刘辉. 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11).

[4] 林倚天. “课例探究”在校外英语教研活动中的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11).

[5] 刘美琳.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4).

[6] 王守仁,何锋. 牛津初中英语·8A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7] 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8] 杨延从. 运用语篇模式分析促进意义建构的实践[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5).

Continuous Practice & Thoughts on Improving Reading Instruction

Zai Yueming Bian Jinhua

Abstract: The paper derives from the two continuous improving reading instructions by the same instructor in different classes. It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probing into the elements influencing the reading skills and efficiency. Within the paper, the improvement to instructional reading strategies from the macro-angl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reading skills from the micro-angle are mainly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Afterwards, the paper provid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vocabulary learning improvement; reading skill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1期)

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落实(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