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孝顺父母才是真的 该如何孝顺父母(1)

老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怕父母对你不好,你也不能有怨言。作为儿女,接纳了父母的不完美,就是最好的教养。

很多人都认为,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几个儿女都“推三阻四”,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孝顺父母,应该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混得好的儿女,应该多出钱出钱,因为他有能力。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小美,对孝顺父母这件事,才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

小美是我的初中同学,她今年三十六岁,是几兄妹之中的老小。小美读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但是父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孩子读书太多,没有用,反正是要嫁人的。

小美初中毕业之后,就去了省城打工。小美很听话孝顺,每个月都会把工资寄回家。在省城打工十年,阿贞陆陆续续往家里寄了十多万块钱,但是这些钱,并没有变成存款,而是成为了两个哥哥上学的费用。

小美的两个哥哥,读书很努力,先后考上了大学。现在,大哥小军在长沙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二哥小贵在上海一家电子厂做管理,虽然没有成为大富大贵的人,但是经济条件,比小美要好很多。

在省城,小美认识了一个河北男人。就在两个人准备结婚的时候,小美的父母匆匆忙忙赶到省城,“棒打鸳鸯”,逼着小美回家。后来,小美和隔壁村的晓海结婚了。两口子靠养鸭子,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

一晃,时间就过了很多年,小美也是中年人了,父母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农村,六十多岁的人,还要下地干活,但赚不到多少钱了,需要儿女们给生活费。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赡养父母的事情。

大哥小军说:“我在长沙,买了房子,还有房贷没有还完,我是没有钱给家里的。”

小军的妻子气嘟嘟地说:“养老的事情,不应该靠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很难。”

二哥小贵说:“我呢,经济条件还算好,可是我正在准备开公司,还借了好几百万。开公司做生意的事情,真的有风险,能不能赚钱,还是未知数。现在,就让我拿钱给父母养老,还为时尚早。等我的事业,红红火火了,再说吧。”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小美家和父母家距离最近,照顾父母的任务,理所当然就落在了阿贞身上。小美的家庭条件,也算不错,可是小美的丈夫晓海认为,养老的事情,应该是儿子的事情,不是女儿的事情,起码不能够以女儿为主。

在村里人的眼里,小美就是一个“乖乖女、好媳妇、好妹妹、好妻子”。可是,小美的心情,没有人懂得。小美想要摆脱娘家人的各种束缚,但是她于心不忍。

上个月二号,小美在干活的时候,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晓海送小美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小美的病,不是很严重,但以后要注意多休息,不能干重体力活。”

在小美住院的这些天,娘家一个人都没有来看望她。大哥小军打了个电话过来:“你到底嫁给了什么样的家庭,居然累成这样。如果两口子过不下去了,就离婚。”小美放下电话,欲哭无泪,她终于明白,这些年,为什么自己活得那么累,是因为她太善良了,太好说话了。

出院之后,小美再也没有去娘家了。本来,每个月,小美都会给父母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她也没有给了。到了月底,母亲打来电话,向小美要生活费,小美说:“妈,你的两个儿子,读了很多书,都生活在大城市里,你应该向他们要钱。”

小美知道,自己的话,会让父母很伤心,但是她还是这样说了。从今往后,小美再也不是那个“乖乖女、好妹妹”。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社会上的事情,认识越来越深,对人性看得越来越透彻。很多事情,看透了,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容易受伤的人,总是那个心太软的;太老实的人,总是被人欺负,成为别人眼里的软柿子。这样是社会现实,令人心寒。

当小美向我讲述她的家庭故事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到中年,孝顺父母,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真的不要大包大揽。

姊妹多的家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不是“斤斤计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人说:“送儿女出国了,就等于白养了;儿女去了远方的大城市,就是还有一个亲戚的大城市;真正孝顺父母的儿女,往往是家里最没有用的儿女,是被父母看不起的儿女。

很多父母,对儿女的感情,不能做到“相对平衡”,总是厚此薄彼。以为备受宠爱的儿女,以后靠得住,是养老的依靠。其实,被父母宠爱的儿女,往往会远走高飞,要么变成啃老族,根本就不会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是所有儿女的责任,不能指望某一个人。当你到了中年的时候,忽然发现,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如果你有孝心,就应该和兄弟姐妹一起赡养父母,聚集大家的力量,才能让父母安度晚年。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把孝顺父母的事情,分给兄弟姐妹,不能说明你斤斤计较,而是说明你真正看透了人性,懂事了。

事实上,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孝顺父母,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的爱人,应该和你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