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有件与众不同的袈裟,叫做锦襕袈裟。

盂兰盆会上,如来佛祖下佛旨,派遣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便在临行前,交给她五件宝贝。其中第一件就是锦襕袈裟,若取经人「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希望能助力取经人顺利抵达灵山。

如来佛祖所授,必是臻品。这锦襕袈裟「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不但「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而且「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做工精美,华丽炫目,不愧为佛家至宝。

然而,即便是佛门中人,也未必识货。而且,这件袈裟,竟然是如来佛祖自己穿过的。

观音菩萨进入长安城,就变成疥癞和尚,用出售袈裟的名义,在街道游走。和唐僧一起竞争水陆大会首席坛主落选的高僧,闻听观音菩萨所持的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惊呼她是痴心的傻子!不仅认为「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而且还有眼无珠的给宝贝袈裟做了定性——「两件粗物」!

相比之下,观音禅院主持金池长老,一眼就看出锦襕袈裟是上方宝物,欢喜中凭生据为己有的歹心。不管怎样,这慧眼识珠的本领,也算是不枉观音菩萨将接受人间香火供奉的好产业交付他打理的那份信任。

还好,是金子总会发光。锦襕袈裟最终还是进入唐太宗的法眼,他要重金购买,送给替他召开水陆大会的御弟唐僧。而这,真是观音菩萨所希望的结果,因为唐僧,就是观音菩萨要找的取经人——如来佛祖转世的二弟子金蝉子。

至此,锦襕袈裟的真正妙用,被观音菩萨和盘托出。

无缘之人,千金难买,有缘之人,免费奉送。因为「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

如来佛祖让谁和谁给唐僧送经书 如来佛祖为什么把自己穿过的锦襕袈裟送给唐僧(1)

也就是说,这件袈裟非金蝉子莫属,是如来佛祖给他的专享礼物。那为什么又说这袈裟原是如来佛祖穿过的物件呢?

早在混沌初开之时,飞禽之长凤凰「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如来佛祖在雪山顶上,虽以「修成丈六金身」,仍然没有逃脱被孔雀吞食的厄运。待他剖开孔雀脊背而出后,想伤杀孔雀,却被诸佛劝解,于是以「伤孔雀如伤我母」之名,封她做了佛母。

应该说,孔雀吞食事件,是如来佛祖生命中难以抹去和忘却的阴影。

好在,孔雀大明王虽也诞下雌雄两个雀雏,毕竟生长在灵山,又年纪尚幼,能被朱紫国太子射伤,可见法力平平,对如来佛祖不构成直接的威胁。

如来佛祖让谁和谁给唐僧送经书 如来佛祖为什么把自己穿过的锦襕袈裟送给唐僧(2)

可孔雀同胞兄弟——生性暴戾的大鹏金翅雕,却一直游弋于如来佛祖视线之外,这让原本就对孔雀一族心生无限忌惮的如来佛祖,不得不提心吊胆,严加防范。「免大鹏蚕噬之灾」的锦襕袈裟,便应运而生,成为如来佛祖夜夜安稳的定心丸。

伴随着唐僧踏上西行之路,如来佛祖突然觉得,大鹏或许会成为爱徒金蝉子成功抵达灵山的巨大绊脚石,甚至会危及他的生命。而那件被自己穿戴的护身袈裟,也许能成为唐僧完成任务的有力保障。

如来佛祖让谁和谁给唐僧送经书 如来佛祖为什么把自己穿过的锦襕袈裟送给唐僧(3)

现在想来,观音菩萨下山寻找取经人的时候,如来佛祖为什么要千叮咛万嘱咐,务必「半云半雾:目过山水」,与其说是为了「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不如说是为了查勘清楚大鹏金翅雕出没的具体地址。

现在也能想明白,如来佛祖收伏大鹏,为什么要举灵山之全力了。没有锦襕袈裟护体,防卫谨慎周密一些,总归不是坏事。

关注微信公众号《宋谝西游》,查看更多西游脑洞。

文//老宋//原创作品//宋谝西游//倾情发布//严禁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