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清浅
电视剧《山河月明》里,吕妃是个有野心的人,对儿子的教导严苛至极,又处处好出风头,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是个安分的人。然而作为丈夫的朱标似乎看不出侧妃吕氏的另有所图,还极力支持吕妃代太子妃常氏去做太子妃该做的事,直到朱元璋点出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才让吕氏收敛,但面对吕氏以教育孩子为名提出的各种请求还是一一应承。难道聪明能干的朱标就丝毫感觉不到侧妃的野心?
吕妃一出场就是严厉教导朱允炆,责备他贪玩,不刻苦学习。其实朱允炆已经很刻苦了,对吕妃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是吕妃要求太严格了,恨不得儿子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学习。但还是个孩子的朱允炆看着大哥朱雄英(嫡长子,太子妃常氏所生)以及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皇叔们玩,怎么可能做到一直不加入呢。她的严苛连旁人朱棣都看不下去了,还跟朱标说嫂子太严格了,朱标却说随她吧,由她折腾去。
朱标的这份由她折腾,或许会让吕妃觉得朱标对朱允炆不够宠爱,对朱允炆寄予的希望不够大。她这样认为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朱允炆既非长子,又非嫡出,按照传统,将来朱标登基了,立为太子的只会是朱雄英,而非朱允炆。从历朝历代来看,其他皇子太聪明太出色不是什么好事,会威胁太子之位,朱标对朱允炆的学业不亲自把关,而由她作主,或许就是出于这个担心。
不过,吕妃不认命,更不放弃,她如此严格要求朱允炆,就是希望朱允炆出息,把朱雄英比下去,这样还是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毕竟历朝皇帝并非都是选嫡长子为太子,何况朱标还那么宠她,至少对她的喜爱胜于太子妃。所以,吕妃的日常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监督朱允炆读书,朱允炆要是读错了,就用戒尺打她,错一次打十五戒尺尽,再错时就不止十五戒尺了。
吕妃的日常,除了努力炼制鸡娃,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一次,马皇后让秦王妃王月悯(王保保妹妹)以及徐达之女徐妙云进宫相聚时,因太子妃称病,她就代替太子妃之责,准备了不少好东西送给王月悯,还找人知会了太子。这让太子很高兴,因为这不仅是马皇后的意思,也是朱元璋的意思,只是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顾上这事,等朱元璋交待这事时,吕妃已经做好了。
吕妃是个聪明人,早在得知马皇后让王月悯、徐妙云进宫时就猜到皇后的用意。此时王保保和徐达正在漠北打仗,叫来王、徐二人无非是安抚她们,告诉她们,她们的亲人在外头虽是敌人,但她们却是一家人,不必为外头的仗结怨,同时提前让她们妯娌见上面,为日后处关系打基础。所以,吕妃很乐意做这事,这事做成了于朱家江山而言算是大功一件。
吕妃还知道徐妙云是个重要人物,不仅是未来的燕王妃,还是朱元璋、马皇后都特别认可、喜爱的儿媳妇,跟她搞好关系很重要。王月悯走后,吕妃特意夸了徐妙云,还以自己的愚钝作对比,说自己不知道徐妙云将大臣所送贺礼逐一登记的原因,太子跟他一一开解后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当真是难为你了,都是长辈,却之自然不恭,可若是受了,却不知将来会牵扯出多少麻烦。想出这样一个法子,一个人把事情全揽了下来,既保全了魏国公(徐达封号)的清名,又给各位公侯都留了地步,只是苦了妹妹了。”
若是换成别人早就被这番夸奖收买了,立即倒向吕妃,可有着女诸生之称的徐妙云没有,她很聪明,也很谦卑,不想过早倒向谁,免得被误以为拉帮结伙,说不过是自己贪心罢了,没那么多智慧在里头。吕妃还是想跟徐妙云套近乎,分开前又说,你很快就要嫁过来了,你我既是妯娌,就该相互照拂,以后你再有难处,便来找母后跟我。姐姐虽人微言轻,但也会尽上绵薄之力。但徐妙云还是不买账,只礼貌地应了声。
吕妃的聪明还体现在对伯雅伦海别上。伯雅伦海别进宫时,吕妃没有因对方是大明敌人王保保的女儿而敌视,相反还很恭敬,见了对方就恭维起来,说当年见到王家妹妹(王月悯)时已经觉得惊为天人,现在看到符离公主(伯雅伦海别),方知还有更标志的,竟然把王家妹妹给比下去了……吕妃如此卖力夸王保保妹妹和女儿,是因为她知道朱元璋及马皇后善待这姑侄的用意是要怀柔并牵绊王保保,所以她得顺着公公婆婆的意思,对这姑侄好。
当宁国公主朱英娆跟伯雅伦海别比马输后,朱英娆恳求马皇后把伯雅伦海别留在宫中教她骑马。其实这也是马皇后的意思,但她不好直接开口,她若直接下令让伯雅伦海别进宫教大明公主骑马,那就变了味了。聪明的吕妃看清楚了这一点,她知道她侧妃的身份不好提这事,便提醒一边的太子妃帮朱英娆说情。
朱标虽不在场却猜到太子妃求马皇后的话是吕妃教的,在找吕妃侍寝前还提起这事,说常妃(即太子妃)没有那样的胸襟,也想不出那一番说辞。母后要我转告你,她谢谢你。母后原本就打算把王保保的女儿留在宫中的,她最担心的就是常氏,怕她在关键时候没站出来。不只是母后要谢你,孤也要谢谢你。朱标还说要赏赐她。
从朱标评论太子妃、赞赏吕妃的话里可知,朱标本人是更喜欢吕妃的。太子妃太普通了,不够聪明,还没有胸襟,如果不是因为太子妃是大功臣常遇春的女儿,而常遇春还是朱元璋的好兄弟,她是不可能成为太子妃的。而吕妃呢,虽是侧妃,却是个聪明人,能说会道,还特别能干,是个贤内助。或许正是这份宠爱,让朱标迷了眼,看不出吕妃的野心来,只以为吕妃严教朱允炆是因为她是名门望族之后,家教甚严的缘故。
当吕妃听完朱标的感谢后,她说她不要赏赐,提出了给朱雄英、朱允炆兄弟另开个小书房的事。其实她的真正目的不过是想让朱允炆多受教育,但若只提朱允炆是不行的,这不明摆着要把皇长孙朱雄英比下去嘛,表现太明显了,而且也显示不出自己的胸襟与博爱,所以得两个都提,这样才不会让人猜疑。她这个请求让朱标有点为难,因为按照宫里规矩,男子出入宫禁是不允许的,不过很快也想出了办法,让吕妃父亲吕本代劳。吕本是个读书人,颇有才华,又是自己父亲,吕妃当然高兴。
除了聪明,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提什么要求,吕妃演技也很好,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在伯雅伦海别进宫前,马皇后叫来徐妙云,把自己多年的玉琢当着大儿子媳妇的面送给徐妙云。这样的待遇是很优厚的,虽说太子妃、吕妃也曾得到过马皇后的赏赐,但却不是皇后用了多年的贴己之物。这让一边的太子妃惊得目瞪口呆,吕氏其实也没想到马皇后会送徐妙云那么贵重的礼,但却努力维持表面的平静。
再有就是太子妃求朱标别打蓝玉,并让吕妃一起求情时,吕妃的表演也很到位。其实吕妃求前就知道谁求太子都没用,然而既是姐姐开口,她若不帮忙,只会让太子妃记恨,所以立马走到太子面前扑地跪下,求太子看在太子妃和皇长孙的面上饶过蓝玉。结果被朱标说,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小慈乃大慈之贼,你懂不懂啊。对朱标这一顿骂她大概是不会觉得难过的,因为这一顿骂会让太子妃觉得有愧于她,让她挨了骂。
然而即使吕妃再优秀,在朱元璋那里也只是个太子侧妃。当她在忙着准备燕王朱棣和徐妙云的婚事时,朱元璋就曾不太高兴地问起过这事。朱标是站在吕妃这边的,说母后那里的事情太多,常氏又有身孕,这些事,她不会做,也做不来。朱元璋却不认可儿子的做法,说吕家是上百年的望族,做这些事情,吕氏确实比常氏更合适,可你切莫忘记,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她毕竟只是你的侧妃。
这之后,朱标不敢继续让吕妃操持婚事了,往后但凡要抛头露面的事也都不敢让吕妃做了。对此,吕妃自然是很不服的,在一次春游时就可见端倪。
那日春游,朱棣跟朱雄英说,你爷爷是个马上天子,能文能武的好皇帝,你也要学会骑马。还让朱允炆也学习,说长大了好好辅佐你大哥。这话让吕妃很不高兴,她当侧妃也就是了,儿子怎么能还是个臣子。她本来就看不上习武这事,如今朱棣又那么说,更是拒绝朱允炆学武,还找理由说朱允炆身子弱,并且生性喜静,不适合骑马。直到朱标说让朱允炆随朱棣去,有时候不光只是读书,熟悉一下兵事马术也是可以的。吕妃这才让朱允炆去骑马。
不过,没多久,吕妃就让朱允炆学习兵事马术了,这是缘于王月悯的刺激。王月悯、伯雅伦海别姑侄为获得更多情报有意接近李景隆。为让伯雅伦海别能与李景隆接触,王月悯打起了吕妃的主意,想借吕妃之手把李景隆弄进宫。在一次与吕妃话家常中,她故意说出朱元璋让皇子们到凤阳演武是想让皇子们文武兼修的目的,还故意提起李景隆,说秦王来信说等将来他们有了子嗣,可一定要给他找个好的教谕,从小习文学武,可别让李景隆这样的功臣子弟给比下去了。曹国公世子李景隆可厉害得很,将来的秦王府世子可不能连景隆也比不过吧。
这话是大大地刺激了吕妃,皇上喜欢的是文武兼修的皇子,那她儿子就绝不能只习文。当晚吕妃就跟朱标提出,要找个好的教谕教朱允炆学武。这让朱标觉得奇怪,吕妃从来不让朱允炆习武的。吕妃引用上次朱标说的,武可以不学,但不可不知兵。这又让朱标为难了,说吕本学的是圣人之道,你让他教雄英、允炆兵法是不合适的。吕妃也不拐弯抹角了,直接推荐了李景隆。对王月悯姑侄阴谋一无所知的朱标觉得让两儿子学习兵法也没什么不好,李景隆既是功臣之后,又是他表哥李文忠的儿子,算起来是朱雄英、朱允炆的表哥,便也同意了。
吕妃这是为了儿子的教育不顾一切呀,所以聪明如她竟上了王月悯、伯雅伦海别的当,被对方所算计。王月悯姑侄是吃定了她教儿心切这一点,所以才会信心十足,并且如愿以偿。
当然吕妃还是幸运的,她儿子朱允炆最终还是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并当上了皇帝。可惜,自幼对朱允炆一味强调读书、不注重实践的她也把朱允炆害了,朱允炆登基后所实施的政策并不那么符合实际、切中要害,而且长期的压抑还让朱允炆性格软弱,所以最终在靖难之役中败下阵来。风光一时的吕妃因此晚景凄凉,眼看着儿子、儿媳、儿孙离她而去,自己却无可奈何。如果她知道最终结果会这样,是否还会那样培养朱允炆,是否还会那样表现自己?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娱乐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