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德主义”是一个术语,用来指代 1870 年至 1920 年间在德国盛行的一组有些相似的运动,但除了对非理性主义和思辨自然主义的强烈反应以及哲学可以是“科学”的信念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只有回归康德的方法和精神这些运动实现了康德的预言,即一百年后他的哲学将自成一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康德最有深度的一句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康德最有深度的一句话(新康德主义)

康德最有深度的一句话

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是一个术语,用来指代 1870 年至 1920 年间在德国盛行的一组有些相似的运动,但除了对非理性主义和思辨自然主义的强烈反应以及哲学可以是“科学”的信念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只有回归康德的方法和精神。这些运动实现了康德的预言,即一百年后他的哲学将自成一体。

因为在康德哲学的复杂性和内部的紧张关系,不是所有的新康德主义者带来了从K的贤者相同的消息ö nigsberg,和他们的教导的多样性一样大,他们之间的争吵是臭名昭著。在 19 世纪末,新康德主义与第一代康德主义在其开始时一样广泛分离,各种新康德主义运动朝着进一步以新黑格尔主义和新菲希特主义等术语为特征的方向发展。 . 但是,GWF 黑格尔、弗里德里希·谢林、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以及其他人在使用康德的话的同时与他们的精神格格不入,新康德主义者总体上是忠于精神的,而在文字上是修正主义者。他们试图通过康德的ipsissima verba使他们的修订合法化,他们建立了“康德-语言学”的工艺,并开始分析康德的文本,除了对圣经和少数古典作者的解释之外,在微观上的严谨性是无法匹敌的. Hans Vaihinger对《纯粹理性批判》Commentar zu Kants“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第 2 卷,柏林和莱比锡,1881 – 1893 年)前七十页的大量评论是这种工艺和工业的典范。

新康德主义产生于德国科学和哲学的特殊社会文化状况,进而构成了具有长期思想风尚的许多特征的新学术状况。大多数新康德主义者的群体有自己的刊物-的Philosophische Arbeiten在马尔堡,标志在海德堡,该年鉴哲学的UND philosophischer批判费英格,而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en在g ö哥廷根。(康德研究,就像康德协会一样,对所有人开放。)教义以其起源的大学名称而闻名;人们进入和离开运动,就好像它是一个教会或政党;一所学校的成员阻止其他学校成员的任命和晋升;著名的康德学者和哲学家没有建立自己的学派,也没有适应其中一所既定的学派,他们往往被视为局外人而被视为业余者而受到蔑视。历史学家描述了多达七所不同的学校,但他们对每所学校的课程、异端邪说和真正的成员资格意见不一。

开端

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运动,可以说具有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开始,新康德主义开始在斯图加特出版的奥托·利伯曼的1865年康德UND死Epigonen,其座右铭-!“回到康德” —已经成名。到 19 世纪中叶,德国哲学普遍薄弱。与现代德国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时期相比,人们对它的兴趣和实践者的能力都更少。在本世纪早些时候,当康德的哲学首先被淹没在伟大的唯心主义体系中,然后又被淹没在自然哲学体系中时,人们温和地呼吁回归康德(例如,JG Fichte 的儿子 IH Fichte, KL Reinhold 的儿子 Ernst Reinhold)作为逃避康德认为不可能的哲学的一种手段,这种哲学似乎越来越为德国文化生活提供任何价值,以抵消唯物主义伴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然而,

泽勒和费舍尔

Eduard Zeller (1814 – 1908) 在他的海德堡演讲中,Ueber Bedeutung und Aufgabe der Erkenntnistheorie(海德堡出版,1862 年),呼吁回归认识论;他明确指出,这意味着回归康德。库诺·费舍尔(Kuno Fischer,1824 – 1907 年)是当时最伟大的哲学史家,也是李布曼、约翰内斯·沃尔克特和威廉·温德尔班德的老师,于 1860 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康德的不朽著作(Kants Leben und die Grundlagen seiner Lehre,Mannheim and Heidelberg) 以一种虽然细节过时但仍然有用的形式呈现了一幅康德的图景,它不得不激发人们对康德的兴趣和研究。1865 年,费舍尔与阿道夫·特伦德伦伯格 (Adolf Trendelenburg) 就康德空间理论的正确解释发起了一场大争论;这场争论从一侧或另一侧动员了德国的大多数哲学公众,包括特伦德伦伯格的学生赫尔曼·科恩,他迄今为止主要集中在柏拉图身上。

亥姆霍兹和兰格

另外两名男子,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FA兰格,几乎同时利布曼使他们的精神朝圣至K ö nigsberg。

亥姆霍兹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1821 –1894 年),当时德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为一种他在康德中发现的观点争论不休。感觉神经特定能量的学说使他提出了一种感觉质量主观性的理论,他认为这是未知物体与我们的感觉器官相互作用的迹象。然后他将这种普遍持有的观点扩展到空间本身取决于我们的身体构造的结论。这一理论使亥姆霍兹能够论证可能存在替代的空间和几何形状,每一种都适合于特定类型的神经系统,并且对于如此构成的存在来说是必要的,但它们都没有描绘出世界的真实结构。因此,虽然亥姆霍兹放弃了康德关于欧几里得几何的独特地位的理论,他认为他自己的空间理论既符合康德的理论,也符合数学、物理学和生理学方面最现代的工作。此外,在他的无意识推理理论中,他接受了康德理论,即知觉涉及判断。这种无意识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因果关系的先验原则,它只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使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的理论和最现代的数学、物理学和生理学工作。此外,在他的无意识推理理论中,他接受了康德理论,即知觉涉及判断。这种无意识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因果关系的先验原则,它只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使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的理论和最现代的数学、物理学和生理学工作。此外,在他的无意识推理理论中,他接受了康德理论,即知觉涉及判断。这种无意识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因果关系的先验原则,它只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使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在他的无意识推理理论中,他接受了康德式的理论,即知觉涉及判断。这种无意识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因果关系的先验原则,它只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使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在他的无意识推理理论中,他接受了康德式的理论,即知觉涉及判断。这种无意识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因果关系的先验原则,它只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使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它只会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让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它只会扩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可能的经验,但让我们有权假设我们感觉的未知原因。亥姆霍兹极力拒绝形而上学,但称赞哲学是科学的附属品。亥姆霍兹康德主义的长处和明显的弱点都有效地使回归康德对科学似乎富有成效,因为这意味着最伟大的德国思想家可以被用于科学方面,反对形而上学。

朗格

1866 年,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朗格( Friedrich Albert Lange ) 的Geschichte des Materialismus(伊瑟隆和莱比锡;由 EC Thomas 翻译为唯物主义史, 3 卷,伦敦,1877年)出版。1879)。兰格生于 1828 年,1875 年在马尔堡担任哲学教授时去世,他写了一本庞大而可读的书,指出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奥秘和自命不凡,传统上声称唯物主义只是一种勇敢但不加思索的延伸。科学成果进入以前只被神学和迷信占据的领域。与亥姆霍兹一样,兰格认为,感性世界是人类有机体与未知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经验世界是由这种相互作用决定的,但有机体本身只是经验的一个对象,需要心理学和生理学来理解。所有这些科学都需要因果关系,它是一种思维模式,对于像我们这样构成的头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思维的过程和原则有生理基础。因此,唯物主义(虽然是现象唯物主义,因为物质本身只是一种现象)是目前已知的最可能的关于现实的真理。但是康德的可理解世界呢?兰格完全拒绝康德关于可理解但不可知世界的结构的理性必然性的学说;他认为我们对它的看法只是诗意幻想的产物(Dichtung)。虽然兰格将唯物主义辩护为作为反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堡垒的现实(现象)学说,但他认为,因为知识不是人类的全部目标,所以Dichtung也很重要。“人类需要用他自己创造的理想世界来补充现实[关于唯物主义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真理],”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世界,“无论是逻辑、手的触感还是眼睛的视线都无法战胜它” (《唯物主义史》,第三卷,第 342 和 347 页)。

在这些新康德主义的先驱——如果不是直接祖先——的作品中,有两件事很突出。他们的康德主义完全是理论性的,完全围绕纯粹理性批判,忽视或蔑视康德的实践哲学。这使他们处于德国实证主义的发展路线,这条路线从他们经过阿洛伊斯·里尔和小说家汉斯·维欣格到恩斯特·马赫和莫里茨·施里克。他们的康德主义也是心理的,甚至生理的——他们承认的先验要素取决于人类的体质;康德作品的先验和逻辑方面被忽视或拒绝。在这方面,他们随后汉斯·科尼利厄斯(1863 - 1947)和理查德·H ^ ö nigswald(1875 - 1947),瑞尔的学生。

形而上学新康德主义

当 25 岁的 Liebmann 发表他的宣言时,理论和生理上的康德主义就在空气中。康德和埃皮戈宁认为康德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相信自在之物的存在。然而,这种信念并不是康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是一种可以在不损害系统其余部分的情况下去除的教条残余。然而,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弗里斯、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和亚瑟·叔本华要么不承认存在自在之物的信念是错误(例如叔本华),要么在承认它是错误的同时,在努力纠正它时犯了类似的错误(费希特的先验自我是不可知的和作为物自体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引入他们的系统的弱点是致命的,因为他们依赖于康德只是无意中承认的概念。因此,没有一个可以被跟踪。人们必须回到它们共同的源头,消除其错误,并将这种改进的康德主义应用于当前的问题。

虽然 Liebmann 的第一本书展示了对康德的心理学解释的残余,但他的下一本书Zur Analysis der Wirklichkeit(斯特拉斯堡,1876 年)主张严格先验的“事实逻辑”,其灵感与康德一样具有斯宾诺兹主义色彩。在这本书中,利布曼站在马尔堡学派的附近,至少在他的结论中是这样。然而,在他后来的Gedanken und Tatsachen(2 卷,斯特拉斯堡,1882 年–1901)他承认有必要并主张“批判形而上学”作为“对人类关于事物本质的观点和假设的严格考虑”的可能性,源于“根深蒂固的、无法根除的精神需求和智力责任”(同上,第 2 版,第 II 卷,第 113 页)。他的批判形而上学提出了关于超验和不可知的假设,但为不依赖于有效知识的主张而只依赖于我们的意志的价值决策开辟了一个领域,因为它们被文化所滋养。在这一思路中,利布曼似乎更接近海德堡学派,但即使在他早期的工作中,也有人预见到温德尔班德对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之间差异的著名分析。

里尔

阿洛伊斯·里尔 (Alois Riehl) (1844 – 1924)的现实主义新康德主义 (Neo-Kantianism) 不如李伯曼 (Liebmann) 公开的形而上学。与李伯曼相反,里尔坚持康德坚持自在之物的真实存在,并且这个概念对于康德的——以及任何声音——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论。他断言,康德只是证明了自在之物不能通过纯粹的理性认识,而不是在感觉中不能间接地认识它们。现象只是它们的出现方式;它们并不处于不同的本体论领域,而只是在心智语境中对它们的亚里士多德潜力的实现。现象组织的规律是先验的(不是心理上的)基于自我意识的活动;它们的具体特征取决于它们所显现的现实。所有的知识都是或可以成为科学的;哲学不过是一种科学理论;形而上学是“心灵的鸦片”。

尽管如此,里尔认为从现象到现实进行假设推理既不可避免又合理,因为形而上学假设不能完全排除在科学本身之外。例如,他主张关于心灵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双方面心理物理学理论、现实世界中现象规律的部分复制以及完全决定论。然而,他的哲学基调有点积极。他说他承认“形而上学”而不是“形而上学”。他将wissenschaftliche(科学)哲学与unwissenschaftliche哲学或古典思辨形而上学进行了对比,后者被他拒绝;并与两者对比了nichtwissenschaftliche哲学作为实现人类创造价值的实践学科(WertbegungGeistesf ü hrung)。在他晚年的生活中,他最关心的是后者。

其他形而上学解释

康德的另一个现实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是由康德语言学家埃里希·阿迪克斯(1866年给出的-在他1928年)康德莱雷·冯·德doppelten Affektion unseres ICH(T ü宾根,1929年)。

在康德的基础上,“关键形而上学”的其他企图被约翰内斯·伏尔盖特(1848年提出-和弗里德里希·保尔森(1846 1930)- 1908年)。前者的康德的认识论(莱比锡,1879年),而后者的Entwicklungsgeschichte DER Kantischen认识论(莱比锡,1875年)试图表明,康德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malgr é雷。后来旨在展示康德形而上学的作品是 Max Wundt(Kant als Metaphysiker, Stuttgart,1924)、Heinz Heimsoeth(文章收集于Studien zur Philosophie Immanuel Kants, Cologne,1956)和 Gottfried Martin(康德,本体论和科学知识,科隆,1951 年;PG Lucas 翻译为康德的形而上学和科学理论,英国曼彻斯特和纽约,1955 年)。Martin Heidegger的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波恩,1929;由 JS Churchill 翻译为Kant and the Problem of Metaphysics, Bloomington,IN,1962)提出了这种观点的一种极端形式,但不属于新康德意图的范围.

马尔堡新康德主义

按照近代哲学的标准,马尔堡新康德主义或泛逻辑的先验哲学同样是形而上学的,但按照当时的标准,它围绕“科学事实”的取向似乎至少是反思辨的。赫尔曼·科恩( Hermann Cohen)和保罗·纳托普 (Paul Natorp)在创办马尔堡学派期刊时写道:“任何与我们有关的人都与我们站在先验方法的基础上。……哲学,对我们来说,与科学事实有关,正如本文所阐述的那样因此,哲学对我们来说是科学原理的理论,以及所有文化的原理”(Philosophische Arbeiten, Vol. I, No. 1, 1906)。

赫尔曼·科恩

赫尔曼·科恩 (1842 –1918 年),朗格在马尔堡的一位年轻同事,拒绝接受他认为是亥姆霍兹、朗格和李布曼康德主义所固有的自然主义。他们错误地认为哲学应该从对意识的分析开始,应该展示有意识的人类如何将概念应用于感觉数据,以产生与事物本身不同的现象世界图景。要理解的事实不是这种高度可疑的心理过程;事实就是科学本身,在伦理学中,它不是人类的动机、愿望和责任感,而是法学科学中构建的法律之下的公民社会的事实。康德本人曾试图理解“科学和文化的事实”,

科恩的逻辑根本不是心理学的。它甚至不正式。形式逻辑的概念本身就预设了一些非形式的东西:从其他来源提取的数据,无论是纯粹的直觉还是知觉。在科恩看来,逻辑是知识的逻辑,而不是空想的逻辑;它是真理的逻辑,在这种逻辑中,任何断言仅凭借其在普遍规律体系中的系统地位而获得其真实地位,而普遍规律又在方法论基础上相互要求。科恩教导说,思想不接受任何东西,并且不接受任何独立于它的东西——正如康德所相信的那样,当然不是直觉数据。思想产生内容,也产生形式,自成一体的思想内容就是作为知识对象和目标的现实本身。这种夸张的泛论是基于科恩对微积分历史的巧妙解释,他将其视为数学物理的逻辑。正如康德所相信的,不是数字和未观察到的运动是作为原始数据提供给科学的;相反,数学微分根本不是给定的而是由思想创造的,它是创造自然作为可能经验的对象的必要工具:“运动的数学生成[通过导数的积分],从而自然本身是纯粹思考的胜利”(Logik der reinen Erkenntnis,柏林,1902 年,p。20)。通过对康德关于感觉强度强度的教义的解释,科恩在微积分方法中看到了起源范畴(Ursprung)和生产的逻辑过程(Erzeugung)的范式,每个事实都归功于它的现实性;也就是说,它在逻辑上必要的方案中的位置。

通过对自身材料的思考工作,科恩相信他可以免除所有独立的知识。什么也没给(gegeben);一切都有问题(aufgegeben)。事实是完全由思想决定的。自在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东西。它不存在,而只是对我们完全确定事物本来面貌的方法的一种限制(Grenzbegriff);也就是说,因为它们会完全满足系统的思想。

科恩的学生恩斯特·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 称他为“哲学史上出现过的最坚定的柏拉图主义者之一”。例如,当科恩说“思考本身产生了被认为是的东西”(同上,第 67 页;参见第 402 页)时,他并不是在说思想是个人的一个过程。“思想”不是一个过程的名称,而只是指无休止的科学史的语料库。那么,存在就是被思想,而不是在某人的意识中被思想;被思考意味着在有效的和内在的先验原则下被断言,这些原则不可避免地决定了数学物理学的独特结构。在科学结构方面,科恩和康德本人一样都是教条主义者。

科恩学说的原始阶段可以在他对康德的三篇评论中找到(Kants Theorie der Erfahrung,柏林,1871 年;Kants Begrundung der Ethik,柏林,1877 年;Kants Begrundung der Aesthetik,柏林,1889 年),每部评论一篇它们是对康德所有“给定”的连续批判;例如,经验、直觉、范畴、责任、自在之物。在最后阶段都包含在他的三个系统的工作(逻辑学德reinen Erkenntnis,柏林,1902;伦理学德reinen威伦斯,柏林,1904; Aesthetik德reinen GEF ü HLS,第2卷,柏林,1912年),其平行三大批判.在其中点,科恩的思想与亚历克修斯·梅农 (Alexius Meinong) 和埃德蒙·胡塞尔( Edmund Husserl)对心理学主义的当代拒绝相近。最后,用康德的话来说,它只会采取“经验的浴场”,将其从原则上转变为一种实证主义甚至历史主义。

纳托普

马尔堡新康德派第二代的主要思想家是保罗·纳托普(Paul Natorp,1854 年至1924 年)。他负责处理科学的新发展(尤其是相对论,在他的Die logischen Grundlagen der exakten Wissenschaften,莱比锡,1910 年)通过深入到比科恩在他自己的工作中所能达到的更深层次的方法论,主要限于经典数学和物理学。

更重要的是,纳托普的任务是将整个心理学领域引入以科恩的方式思考和理解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填补科恩在Bewusstsein ü berhaupt(一般意识,科学的“事实”)之间留下的空白以及有限的个体人类意识。那托普的导论在模具Psychologie(弗赖堡,1888年)和他的汇报Psychologie NACH kritischer了Methode(T ü宾根,1912年)试图,首先,申请科恩的先验法心理学,而不是离开它暴露在科恩的自然方法和那托普的对手,比如瑞尔。他认为,不必得出他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论。其次,这些书试图弥合现象的客观世界与拥有现象世界知识的非现象的、非自然的自我之间的鸿沟。科恩从康德转向黑格尔如此之远,以至于对于他来说,个别男人和女人什么都不知道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意外。Bewusstheit(已知),而不是Bewusstsein(意识),对他来说很重要。纳托普不得不对客观泛论主义进行另一场几乎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时又没有使知识主体自然化,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他通过经典的康德式行动完成了他的任务的第一部分,将经验自我和经验对象视为相互之间存在必要的关联,而不是独立的现象;他通过坚持纯粹的自我不能是一个对象来完成后一部分——它既是自在之物,又是Grenzbegriff。对于 Natorp 来说,客观和主观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领域,也不是一个包含另一个领域。相反,它们是知识的两个方向,客观化和主体化,每个方向都从相同的现象出发,每个方向都采用范畴构成的先验方法,分解为UrsprungErzeugung。正如科恩的反心理学泛逻辑论使他接近胡塞尔的 Logische Untersuchungen 一样,纳托普将心理学和泛论论联系起来使他接近胡塞尔的艾登;很容易看出Natorp 的学生Nicolai Hartmann如何进入现象学阵营(J. Klein,“Hartmann und die Marburger Schule,” in Nicolai Hartmann , der Denker und sein Werk, Heinz Heimsoeth 和 Robert Heiss, ģ ö哥廷根,1952)。

卡西尔

马尔堡新康德主义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是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 年至1945 年),他的科学哲学著作延续了纳托普发起的论证路线,并表现出与实证主义的一些相似之处。然而,卡西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将马尔堡的Erzeugung概念扩展到人类文化的整个范围(语言、神话、艺术、宗教、治国方略),结束的不是泛语言主义而是“泛象征主义”。

其他重要的马尔堡新康德主义者是法哲学领域的鲁道夫·斯塔姆勒(Rudolf Stammler,1856 年至1938 年);卡尔Vorl ä的nDer(1860 - 1928),哲学的历史学家和领先康德社会主义(康德und明镜Sozialismus,柏林,1900;康德UND马克思, Ť ü宾根,1911年); 阿图尔Buchenau(1879 - 1946),阿尔伯特·g ^ ö rland(1869 - 1952)和亚瑟博特(1878 - 1946)。一种温和形式的马尔堡新康德主义在美国以 WH Werkmeister 为代表(知识的基础和结构, 纽约,1948 年)。

ĢÖ哥廷根新康德主义

在抗马尔堡强烈的反应有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开始,新黑白花学校摹ö哥廷根,伦纳德·尼尔森(1882年的领导下- 1927年)。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弗里斯(Jakob Friedrich Fries,1773 – 1843 年)从心理学而非先验的角度解释了康德;在这一点,他随后用j ü的RGen博纳迈耶(1829 - 1897)在他的康德Psychologie(柏林,1870 年)。兰格和亥姆霍兹的康德主义是心理学的,他们认为实验心理学的结果与先验有关。相反,纳尔逊声称通过使用心理内省来发现理性自发性中的经验原则,从而避免了心理学主义及其伴随的怀疑主义;然后可以从经验的分析中推导出(在康德意义上)这些原则到其必要条件。在这方面,纳尔逊发展了弗里斯的观点,他为弗利斯辩护,反对心理学家的指责,并反对实验和经验心理学家的心理或生理学解释。

纳尔逊认为康德的先验演绎是循环的,如果它是作为证明的话;它始于要证明其合理性的经验(科学、数学、道德)。这个圈子可能被康德的主观演绎打破了,但这在《批判》的第二版中被抛弃了纳尔逊提议重新建立它,或者更确切地说,将他自己的推论放在它的位置上。内省后,我们发现我们立即知道的原则是正确的,并且我们遵循笛卡尔式的“理性自信原则”。这些不言而喻的原理的发现是一个心理过程;然而,这些原则不是心理的,而是康德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也就是说,作为基于概念而非直觉的先验综合真理。它们被证明与通过对科学和日常经验的先验分析所揭示的相同。(在伦理学中,纳尔逊遵循了类似的程序。)通过这种方式,纳尔逊认为他可以使用心理学而不会成为自然主义或怀疑主义的牺牲品。他的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著名的Das Heilige(哥达,1917 年;由 JW Harvey 翻译为The Idea of​ the Holy,纽约,1958 年),纳尔逊的同事鲁道夫·奥托 (Rudolf Otto) 着。纳尔逊在德国从未受到许多其他新康德主义者所享有的影响,尽管他在哲学相关领域受到许多门徒的尊敬。最近人们对他的作品越来越感兴趣,并且出现了几个英文译本。

海德堡新康德主义

以温德尔班德和海因里希·里克特为首的海德堡新康德主义学派并不仅限于海德堡大学,有时也被称为巴登学派或西南德新康德主义学派。威廉·温德尔班德 (1848 –1915)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史学家,狄尔泰可能是个例外。像狄尔泰一样,他没有成功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他的某些思想对于他在海德堡的追随者更系统的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他最具特色的学说是认识论问题实际上是价值论问题;判断是否为真不是通过与对象(自在之物)进行比较,而是通过它符合立即体验到的相信它的义务。然而,温德尔班德主要被人们记住的教义是他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分别作为规范和表意(立法和描绘独特的个体)的区别。

里克特

海德堡学派的伟大系统建设者是海因里希·里克特(Heinrich Rickert,1863 – 1936 年),弗莱堡教授,然后是温德尔班德在海德堡的继任者。里克特和温德尔班德一样,将判断视为一种评价形式,真理就是这一行为所要表达的价值。可以判断的对象有两个领域;也就是说,那些是知识的对象——科学的感性世界(里克特接受了康德的大部分观点)和非感性的经验对象的可理解世界,我们不是通过感知而是通过理解来了解(Verstehen)。后者是文化对象(历史、艺术、道德、制度)。虽然不能还原为感觉,因此不属于自然范畴,但它们不是形而上学的,而是在经验之内,大致对应于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文化客体和自然作为客体,都需要(以康德的方式)一个不能被客体化的相关主体。这是“存在的第三个领域”,里克特称之为“亲物理”;它是康德的先验自我和黑格尔的主观精神。存在的第四个领域,形而上学本身,只是信仰的对象(康德意义上的),我们在宗教和从科学哲学到世界观的过渡中提到它

通过保持经验和形而上学之间划分的伦理“这一边”,里克特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实现比康德建立的更紧密的联系。对里克特来说,实践理性的首要地位并不标志着价值高于认识,而是标志着认识本身的价值维度。因此,自主性不仅是伦理学的基础,也是科学思想的基础。里克特批评康德式的经验概念过于单薄;不仅自然,而且历史,都必须从数据的异质连续体中分类,从这些分类中出现了规范和表意学科。在所有这些方面,里克特都受到了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影响,但他的概念框架仍然是康德式的:

其他

其他重要的海德堡新康德主义者是雨果中号ü nsterberg(1863 - 1916),乔纳斯·科恩(1869 - 1947),布鲁诺·巴赫(1877 - 1942年;真理报,是从那UND Wirklichkeit,莱比锡,1923年)和理查德·克罗纳(冯康德之二黑格尔,2卷,T ü宾根1921 - 1924)。克朗纳的康德的世界观(T ü宾根,1914年,由JE·史密斯,芝加哥和英国剑桥,1956年翻译)是英文的历史康德的特性海德堡解释的唯一表现。

社会学新康德主义

靠近几个哲学家生命哲学和关心的方法论精神科学被康德主义的影响,我们categorially建设的经验和思辨的形而上学的世界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但不是有有关的结构性因素先验起源的理论,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发现了经验世界的起源。这些哲学家中最重要的是威廉狄尔泰(1833 – 1912) 和乔治齐美尔(1858 – 1918) ,尽管他的思想中存在康德主义元素,但他通常不被描述为新康德主义。

在不同时期,齐美尔对康德主义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或者至少强调了康德主义的不同方面——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先验主义和社会历史主义。他认为,范畴是在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黑格尔客观精神的结构是历史产物,不能像马尔堡那样现成分析。“[甚至]人类在任何特定时刻拥有的科学类型取决于当时的人类类型”(Hauptprobleme der Philosophie,莱比锡,1910 年,Ch。1)。因为除了形式出现的具体内容之外,形式是无法辨别的,所以没有任何范畴系统能够构建所有经验。不同类型的个人对这种结构有不同的风格,文化是通过他们对知识、价值观的经验和整个世界的形象(形而上学系统)的特定先验形式的产生来识别的。

在海德堡传统和狄尔泰-西美尔职位之间,有Max Weber (1864 – 1921) 和 Eduard Spranger。在知识社会学的新康德主义的元素在马克斯·阿德勒(的作品尤其明显达斯Soziologische在康德Erkenntniskritik,维也纳,1924年)和卡尔·曼海姆(1893 - 1947)。

温德尔班德说:“理解康德就是超越康德。” 这里讨论的大多数哲学家确实超越了康德,他们后来的著作很少包含特别是康德的。甚至整个运动在早期也比后期更明显地是康德式的。所有这一切都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思想和团体所期望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制度不再是德国知识分子生活中的主导力量,部分原因是其大多数领导人的死亡,部分原因是叛逃。逻辑和自然科学的快速变化有利于柏林、布拉格和维也纳更实用的实证主义体系;现象学的更多经验资源有利于弗莱堡、慕尼黑和科隆的竞争对手;德国文化危机呼唤生活哲学和思辨的形而上学。然而,这些运动都没有康德元素,如果新康德主义重新发现康德,康德元素可能不会传给他们。他们的新康德传统反复证实了李伯曼的一句格言:“你可以和康德一起进行哲学思考,或者你可以反对康德进行哲学思考,但没有康德你就无法进行哲学思考。”

新康德主义

哲学史上使用的一个术语,用于指代许多团体从不同的观点持续尝试重新构建伊曼纽尔·康德的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的基础,以满足第二个时代的问题和思辨的紧迫性19 世纪下半叶。它主要是一场德国运动,在许多德国大学设有中心。然而,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它的影响在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随着该运动最后一位伟大的代表之一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移居美国,奥托·利布曼(Otto Liebmann,1840 – 1912),在他的作品Kant und die Epigonen(斯图加特 1865 年),被认为是当前决定性的启蒙和其标题“回到康德”的创造,因为他总结了对 JG 费希特、FWJ 谢林、GWF 黑格尔、A.叔本华的工作的研究等,包括这本书,用这个短语。然而,该标题不能被视为表示单一的单一运动,因为对于应该回归康德的学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意见。此外,即使在这一点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同意,人们也对偏爱的教义提出了各种解释。这些解释并不总是完全自洽或相互一致。最后,它们也不是对康德的真实解释,实现了康德思想的所有潜力。总体上,

历史背景。新康德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是由实证主义提供的,新康德主义对实证主义表现出矛盾的态度。

一方面,它的核心动机是拒绝实证主义的主张;另一方面,它在其学说和方法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实证主义的影响。因此,它否定实证主义的态度是教条的和反哲学的;同时,它接受实证主义的中心论点,即物理数学科学提供了所有有效知识形式的范式。根据这种观点,它将哲学任务设想为对使这种知识成为可能和有效的条件的批判性调查。这种哲学任务的概念构成了新康德主义与康德之间真正的接触点和参照点;因为康德认为哲学是对先验原则和结构的批判性检验和确定,这些原则和结构使物理世界的经验和道德领域的行动成为可能,并为科学、伦理和优先论述提供基础。同时,新康德主义对浪漫主义传统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它比实证主义(参见浪漫主义,哲学)更强有力地批评和拒绝了浪漫主义传统。浪漫主义根据其内在的抽象性对物理数学科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相反,它提出了哲学作为具体知识的概念,不受这种抽象性的限制。浪漫主义以自己的方式声称康德是祖先;新康德主义认为这种说法是虚假的,指出康德方法的本质是科学严谨,这是浪漫主义哲学家明显缺乏的品质。它回归康德是为了维护哲学的实证主义理想,该哲学在科学上与物理数学学科一样严格,并以此为康德的先验价值。该运动的历史发展取决于它在投机兴趣的各个领域实现这一理想的努力。

主电流。构成新康德运动的主要潮流,或者至少在传统上与它结盟,是 (1) 现实主义潮流,其主要指数是 A. Riehl;(2)心理潮流,以心理学家JF Fries的追随者L. Nelson为代表;(3) 形而上学潮流,其主要代表是被认为是新康德格言起源的莱布曼;(4) 逻辑潮流,称为马尔堡学派,因为它的中心是在那所大学,由 H 领导. Cohen 并算作其主要人物 P. Natorp 和 E. Cassirer;(5)的值的理论电流,也称为巴登学校,包括它的拥护者之间的这种杰出的数字为H.李凯尔特,W.德尔班,H.中号ü恩斯特堡,以及 W. 狄尔泰(W. Dilthey)的松散联系;最后,为了完整起见,(6)生理电流,与 HA von Humboldt 的研究和 G. Simmel 的相对论电流有关。布鲁诺·鲍赫(Bruno bauch)的重要人物多年来一直在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在巴登学派成立并始终主要致力于其理论兴趣,但通过他对重要期刊Kantstudien 的编辑,他对运动的所有潮流产生了指导性影响。从理论趣味性、发展清晰性和成果区分性来看,马尔堡逻辑学派和价值理论导向的巴登学派是新康德运动的突出要素。

阿洛伊斯·里尔。现实主义潮流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洛伊斯·里尔(Alois Riehl,1844 – 1924 年),他的主要著作《哲学批判》(2 v. Leipzig 1876 – 87)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文献。里尔坚决拒绝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科学,这给所有新康德主义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对他来说,哲学是一门关于经验的科学,不属于经验的东西在哲学话语中找不到表达。同时,他拒绝,整体,康德的所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解释;这些赋予主体一种排他性的角色,用黑格尔的话说,主体将世界置于自身之上。里尔倒是回到康德最初的区分,并坚持从主体只能推导出知识的形式;知识的内容必须来自经验,最终来自感官经验。必须指出的是,在回到康德的这种原始区分时,里尔往往忽略了它所引起的许多困难以及在唯心主义传统中为克服这些困难所做的努力。里尔是在实证主义的文化压力下被迫对康德思想进行过分狭隘解释的人之一。对里尔而言,《纯粹理性批判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康德,哲学变得与知识论及其附属问题一致。他仍然严格忠于康德,因为他用知识论而非心理学的术语来构想知识理论。

伦纳德·纳尔逊。最后提到的态度将 Riehl 与心理潮流形成对比,心理潮流的主要代表是 Leonard Nelson (1882 – 1927)。纳尔逊,在g教授ö哥廷根从1919年直到他的死亡和新黑白花学校的创始人,建议,对模型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弗里斯(1773年- 1843),开发康德的批判认识论上的心理基础,并与雅阁严格的心理方法。许多研究的作者和新弗里斯学派 ( Abhandlungen der Friesschen Schule )期刊的编辑多年,纳尔逊最著名的也许是他对这本期刊的贡献,质疑了知识理论的可能性——这与里尔曾提议将这种理论作为哲学的唯一关注点的意义大致相同。纳尔逊的批评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该理论假定为确定知识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标准,而这种标准的地位将完全不明确。一方面,它本身不可能是知识;另一方面,它也不可能超出知识范围,因为要使用的标准必须是已知的。他的解决方案是回归到可以成为心理治疗对象的更简单和直接的意识元素。因此,康德批判的整个过程以心理描述性的术语重新表述——不仅是知识的过程,还有诸如绝对命令之类的道德原则。纳尔逊享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种影响力迅速减弱。

奥托·利布曼。新康德主义的形而上学潮流在李伯曼身上找到了它的主要代表。他早期作品《康德和埃皮戈宁》的名声倾向于将他更积极和更具建设性的工作置于阴影之下,正是这项工作使他成为新康德主义形而上学潮流的领军人物。他公开的目的是以某种方式发展康德主义的基本问题,以实现批评要求与形而上学要求之间的综合。也可以说,他试图超越康德留下的批评点,以建立一种系统的形而上学,忠实于批判哲学所规定的条件。他所说的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可以从他的断言中得到一个概念,即物理学从定律中推导出事实,而形而上学的作用是确定自然和经验中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原因。这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只有在同时具有批判性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他的意思是,它是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假设性考虑来进行的。然而,他将是一种相对于人类心灵的形而上学,因为批判态度要求,在形而上学构建的每一点上,人类理解的条件都被视为限制和参考范围。利布曼为伦理理论与批判态度的统一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没有绝对值,因为值是相对于估价对象的;然而,不断提及该主题,仍然有可能实现一种具有超验价值的伦理学。人类理解的条件被视为限制和职权范围。利布曼为伦理理论与批判态度的统一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没有绝对值,因为值是相对于估价对象的;然而,不断提及该主题,仍然有可能实现一种具有超验价值的伦理学。人类理解的条件被视为限制和职权范围。利布曼为伦理理论与批判态度的统一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没有绝对值,因为值是相对于估价对象的;然而,不断提及该主题,仍然有可能实现一种具有超验价值的伦理学。

马尔堡学校。同样坚决反对康德的“心理化”并倾向于反形而上学方向的是马尔堡学派,它可能是新康德派中最杰出的一个。这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因为它有一个物理位置,可识别的人员相互之间不断明确地交流,以及一个普遍接受的目标和方法。由Hermann Cohen (1843 – 1918)创立,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保留了他的个性印记和他赋予它的方向。科恩还吸引了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在他们的形成和学术能力还是在他们的理论能力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是 Paul Natorp (1854 – 1924) 和Ernst Cassirer(1874 – 1945),这位姓氏凭借其精湛的历史著作以及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阐述的投机努力,为该集团带来了国际声望。Natorp 在他的论文“Kant und die Marburger Schule”,Kantstudien 17 (1912) 193 – 221 中提供了对学校及其工作的出色描述。

科恩给出的方向和学校整个职业生涯的特点是合乎逻辑和方法论的;它与康德的主要联系是《纯粹理性批判》。主要关注的是确定科学的逻辑先验条件。其中,它突出了制约经验的逻辑结构,倾向于将直觉溶解到逻辑过程中,不再赋予它自主的位置和功能;因此,它截断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很大一部分经验中直接性元素的减少倾向于使科学的受控方法论程序更加清晰,并揭示科学越来越不依赖于经验中的“给定”元素。思维的逻辑过程越来越倾向于完全地确定对象,尽管从来没有,与“自在之物”的概念保持一致,完全包含它。

马尔堡学派的注意力虽然集中在科学和纯粹理性领域,但也包括伦理和美学领域,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见解。它倾向于将宗教现象吸收到伦理领域中,这种趋势在康德身上已经可见,尽管在他的意图中并不明确。反过来,道德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被 Cohen 和 Natorp 以及随后学校的其他成员和追随者所社会化。

马尔堡学派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其理论和历史利益的不断相互关联。其理论著作具有高度的博学和历史意义,其历史著作以其与哲学理论问题的澄清相关和服务方式而著称。卡西尔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巴登学校。巴登学校在人员和成就方面同样杰出。这种新康德主义潮流的代表包括哲学史学家 W. Windelband (1848 – 1912)、价值理论家 H. Rickert (1863 – 1936) 和无与伦比的 W. dilthey (1833 – 1911),他们的著作主要是在历史和文化理论方面。为狄尔泰公正,应该指出的是,他的成就使他超出了任何学派的限制,并使他成为独立的思想家。

巴登学派的一般特征最好通过与马尔堡学派的对比来表明。巴登学派确信对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必要性,至少与马尔堡学派对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一样。此外,人们确信,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尤其是在判断力批判中,存在着进行这样一项工作所必需的工具温德尔班德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他将历史与自然科学作为知识和研究的平等领域的对比,使他将科学分类为规范的和具体的。自然科学被定义为规范的,因为它们寻求建立自然法则;相比之下,文化科学被称为具体的,因为它们寻求文化的形式。自然科学或规范科学概括了被认为是单个物种的典型实例的特定事实,而具体科学则是个性化的,寻求特定文化或表现性作品的形式。

Windelband 的学生 Rickert 延续了这一思路,试图通过在更正式的基础上建立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之间的差异来超越他的老师;此正式的基础是培养的科学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其中RH洛采(1817基准- 81)有这样的术语定义。文化科学作为其形式对象具有价值。在此基础上,里克特着手阐述一般价值理论。

Dil-they 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将这种趋势推向了顶峰。对于狄尔泰来说,“精神科学”(即价值、文化和历史)在知识学上先于自然科学;的确,所有科学都是历史经验和表达的产物。狄尔泰为精神科学发展了心理学基础,其中涉及对历史文献解释学的微妙理论。他在诸如Leben Schleiermachers (2 v. Berlin 1867 – 70)等作品中运用了他的理论,这些作品揭示了传记在思想史上的潜力,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传记概念。

影响。直到 19 世纪末,德国思想界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可以看到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在英国,罗伯特·亚当森 (1852 – 1902)、法国的 CB Renouvier (1815 – 1903) 和意大利的弗朗切斯科·菲奥伦蒂诺 (1834 – 94)都进行了“回归康德”运动。

新康德主义在德国的唤醒唯心主义传统,科学的日益普及唯物论的世界在展望19世纪中期德国挑起新康德主义的形状,智力和文化性。这一运动非常多样化,从 1860 年起对德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860 年,哲学史学家库诺·费舍尔呼吁“回归康德”,许多德国主要知识分子响应了这一呼吁,包括弗里德里希·阿尔伯特·兰格、海因里希·里克特、威廉·温德班德和威廉·狄尔泰. 就其更广泛的文化和政治意义而言,这场运动包括自由人道主义者对由唯物主义者恩斯特哈斯克尔领导的德国社会达尔文主义运动日益恶毒的种族主义的抵抗,以及对与革命社会主义相关的唯物主义的温和保守主义敌意。更狭隘地讲,新康德主义者关心的是建立一个堡垒,阻止自然科学方法传播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康德的批判哲学(在他们对它的各种解释中)以两种方式为这个项目提供了资源。首先,康德的二元性在一个可感知的、因此可知的“表象”世界与一个以道德、自由、美学和自我统一为前提的“自在之物”世界之间,可以用作证明为了彻底区分自然科学和“人类”、“文化”或“历史”科学。有时,这种区分是根据两个学科综合体之间主题的根本差异做出的,有时(如在里克特的作品中)根据我们对这两个领域的兴趣的独特特征而做出的。根据后一种观点,我们在自然科学中关注的是经验对象,因为它们是普遍规律的实例,而在文化领域,我们的兴趣尤其是有意义的表达,因为它们与价值观相关。此外,作为意义复合体的文化科学对象的独特特征需要一种独特的理解形式(Verstehen ) 不能还原为自然科学方法的典型感官知觉。康德对新康德主义者重要的第二种方式是他的哲学方法。新康德主义者(以及其他人,例如狄尔泰,尽管他们与新康德主义者有许多共同的关注,但严格来说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不仅寻求建立人类、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自治科学,但也与康德对自然科学的哲学辩护与对人类历史和文化表现形式的客观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论条件的分析相平行。新康德主义在为德国解释社会学提供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格奥尔格·齐美尔和马克斯·韦伯. 后来,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独特传统中的主要人物(如吉尔吉·卢卡奇)从新康德主义中汲取了他们的主要哲学取向,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和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弗朗茨·博阿斯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