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是一个成语,我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含义相信大家都清楚,下面是黄老师网上找的:

四年级单位换算30道(半斤等于八两11)(1)

那么问题来了,半斤和八两为什么差不多?难道差三两差的还不叫多吗?

其实,古时候的称实质是天枰,甲骨文的“两”很像两只天枰的秤盘,用天枰将东西一分为二很容易,重复操作就得到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一斤分成十六两应该是比较自然的,至少比五等分、十等分方便的多。所以尽管人长着两只手,十个手指,用来数数挺方便,但要把一斤东西十等分远不如对半分几回来得容易。

还有另一种说法,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半斤既是八两。

所以才有半斤八两这个成语。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古代时,一斤=16两,满16进到下一个单位。

四年级单位换算30道(半斤等于八两11)(2)

好,我们再来看,如果说1 1=10,这句话对吗?

相信很多搞计算机的朋友一看就能看出来,这句话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那就是在二进制的计算中,1 1=10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 数制。 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关”来表示0。

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 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因为数字计算机只能识别和 处理由‘0’.‘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19世纪爱尔兰逻辑学家乔治布尔对逻辑命题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对符号"0''.''1''的某种代数演算,二进制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因为它只使用0、1两个数字符号,非常简单方便,易于用电子方式实现。

二进制如此重要,那与我们日常常用的十进制如何转换呢?

首先,我们先看如何把十进制的数转换为二进制

这个不是很难,比如,把10用二进制表示时,照下图方法做,把10不断地分成2,余数写在右侧,如下图:

四年级单位换算30道(半斤等于八两11)(3)

10÷2=5……0,5÷2=2……1,2÷2=1……0

然后从最后一次除得到的商开始,倒回去,得到的数就是1010,这个数就是10的二进制表示

(为了讲解方便,上图中红色数字“1”即是最后除得的商,蓝色数字“0”,是除2得到的第一个余数,从红色的“1”开始,到蓝色的“0”结束,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好,我们再来看看,十进制的数字15写成二进制是多少?

四年级单位换算30道(半斤等于八两11)(4)

做法同上题。

那么,如果写成五进制、七进制等其他进制用这种方法可以吗?

当然可以,黄老师写了几个算式,如下图:

四年级单位换算30道(半斤等于八两11)(5)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进制除了十进制和二进制,还有八进制,十六进制,六十进制(时间)等等。

四年级单位换算30道(半斤等于八两11)(6)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把十进制的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数,那么,如何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呢?

这个其实更简单。

首先,我们先了解十进制数是如何构成的:

比如十进制数字123,百位是1,十位是2,个位是3,用数字表示123可以写成:

123=1×100 2×10 3×1

=1×10^2 2×10^1 3×10^0(^2代表2次方的意思,一个数的0次方等于1)

同样:1234=1×10^3 2×10^2 3×10^1 4×10^0

与十进制的道理相同,二进制也可以这样操作,比如二进制数1010转换为十进制,可以写成:

×2^0=10

再比如,把三进制11100转换为十进制:

1×3^4 1×3^3 1×3^2 0 0=81 27 9=117

加一道练习:

一个自然数,在3进制中的数字和是24,它在9进制中的数字和最小是(),最大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