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兴

我是被秦观骗去郴州的。

读书不深涉世更浅的青春期,碰上他一句“雾失楼台”,很容易心迷于津渡。渡口恰是个上演离别相聚的所在,水气盈盈,别情依依,元素都堆满了。

郴(chēn),林邑也。托秦观的福才认得这么个字。少年时根本不明白“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别扭,翻遍了地图也想不明白。只猜这地方必须很美,暗暗把地名列入“总有一天要去”的清单里。等人近中年一脚踏进郴州地界,再回头才看懂那份儿别扭背后的悲伤——郴江你好端端地绕着郴山,如何要背井离乡流去潇湘?诗人自问秦观你好端端一个书生,如何就搅和进朋党倾轧,一谪再谪?离乱滋味和半生转徙,阴雨似的天空。

郴山大致位置在如今郴州市苏仙岭,郴江沿着山脚西面绕下一路向南,山水相逢景色好,人称“湘南福地”。苏仙岭在郴州高铁站东面不远,山不高,颇有些灵秀气,加上神仙故事诗家轶事的点缀,成为郴州人的城心花园。溜达到苏仙岭脚下正是个周末大晴天,熙熙攘攘的游山客,挤挤插插的学生团队,半分“可堪孤馆闭春寒”的悲凉都没了,倒是适合登顶苏仙台,俯瞰郴州的模样。

苏仙岭镇山之宝在半山白鹿洞石壁上,集淮海词、东坡跋、元章笔(米芾)于一处的“三绝碑”。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1)

苏仙岭镇山之宝 "三绝碑”

想来为一阕《踏莎行》倾倒不已,被忽悠来郴州的无论哪朝哪代都大有人在,吾道不孤。苏仙岭三绝碑历代有争议不绝,苏东坡的一语叹惋算不算题跋,碑文究竟是不是米芾亲笔,碑刻中“杜鹃声里残阳树”到底是秦观所改还是后人附会擅改……那么多模糊暧昧的历史公案,也盖不过古往今来者对三绝碑的推崇。想来“桃源望断无寻处”的绝顶孤独,或许是每个摸索到郴州的旅人的心底共鸣。

因流传最广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在大众想象中怕不是个专情的俊俏白面书生?甚为割裂的真相是,他是个满脸大胡子(晁补之写秦观“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的滥情浪子,生平上百首情爱词作多是有迹可循——甚至被扒出来是写给哪个青楼哪位名花的,却无一首留给发妻。秦观连自嘲都说“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当然风流多情者众,能总结恋爱经验且笔下生风如秦观者寥寥,这毕竟是令苏东坡盛赞“有屈(原)宋(玉)之才”,让王安石惊艳文章“清新似鲍(照)谢(朓)”的顶级才子。

更割裂的还有他的后半生。秦观30岁应举,两遭落第,在苏东坡的鼓励下再考入仕。风光不几年,就赶上熙丰变法和元祐更化,党争冲突中因“苏门四学士”身份屡屡受挫,政坛对手弹劾他的理由就是所谓“不检之罪”,精妙绝伦的风流词章反过来戕害自身。秦观在七年间被贬了五次,名满天下的才子转眼成流放蛮荒的罪臣,开封南下杭州,长沙南下郴州,再越岭南,在雷州半岛的瘴气中苟延残喘。好不容易起复回京,却在北归途中一笑而逝。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2)

秦观《摩诘辋川图跋》 25.2x39.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

初入仕的秦观曾献策论五十篇,足见确曾有一番抱负。这些策论文章极精彩,逻辑、观点、辞藻无一不美,论调务实又接地气,宋史美誉其“文丽而思深”。论时政说“上古之事,不可尽行于中古;中古之事,岂可尽行于后世”;论财税指出“食货为第一要务”,治财政要“尽地力节浮费”;甚至进策谈抵御外敌的方略,为当时少见的能谈兵法的文臣——“元祐诸贤惟少游进策谈兵”……可惜了热血满怀,终于飘散在南徙的纵横水道上;可惜了世人只记得风流词家秦淮海,只记得金风玉露一相逢,不记得他以器为车,以识为马,经世致用的志向抱负。

秦观的词作也在贬谪期间由春华入秋阴,其转折点似乎就在郴州。初贬浙江,他一路上还有“青山不肯尽,流水故意长”的疏阔,偶尔还来个“清酒一杯甜似蜜,美人双鬓黑如鸦”的好兴致;到处州了,仍对回归仕途心存希望,甚至做了个好梦,梦中作《好事近》“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待从长沙再贬郴州,终于心气低迷了,再往南还能去哪里?再贬更能贬到多远多低?是的,现实总是能更糟糕。

从郴州起,色彩缤纷的“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急转直下,变作“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的黑白默片。郴州是哪儿?——“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水路为南岭所阻,船到尽头只能换陆路,陆路上累死不知其数的骡马。郴州是自秦汉以来出岭南的咽喉要塞,出了骑田岭就是蛮荒瘴地,无望到头。从郴州再贬横县(广西),词章中就只剩下一片空白的寂寞,似乎无话可说,静默地呆在悲伤里,“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这是苦旅的艰难窘迫;“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连送信的大雁都不见,再往南无非消磨余生罢了。

溯郴江而上,去东江湖水库,去观摩一下传闻里“让全世界在此深呼吸”的晨雾。山路沿着小东江向东一路蜿蜒,车也开不快,慢悠悠绕过一个又一个弯,很让人期待。小东江的晨雾很要凭一些运气,春夏时节最好,要赶着清晨阳光微曦时,突然山路一转,薄雾就悬浮在江面上,半空里随风舞蹈,映得背后青山影影绰绰也要活过来一样。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3)

东江湖 wiki 图

小东江的雾终于让《踏莎行》落地有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每个字都精准得恍若天成。

等日出,过东江湖水坝,江面陡然开阔了数十倍,东江湖西岸开发得很有格局,颇有些应景的民宿隐在山坳和渡口之间。住上几日,等傍晚看船家在暮色里下网,虽然大红过的撒网照姿态千篇一律,但一等一的山水景色之间,暮色四合里一盏盏亮起来的渔火,也很有滋味可咂摸了。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4)

日出小东江 兴兴 图

东江湖和郴州市区之间,有一片近年突然在网上爆火起来的丹霞。东江的支流从拔起的奇峰之间穿过,无人机普及以后普通人也轻易拥有上帝视角,才能看明白这片丹霞的全貌。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5)

高椅岭 兴兴 图

大约是地在郴州和资兴之间的缘故,一片丹霞给拆成了两个景区:高椅岭和飞天山,一样的碧绿如玉带的水,一样隆起的丹霞山,一样热闹混乱的游客。风景未尝不美,观感就稍稍逊色了。

郴州一带水网交错,自古渔业极盛,有名物栖凤渡鱼粉,河鲢鱼熬汤,辅以茶油、豆油——本地称豆油,实际是大豆发酵酿造的浓厚酱类。红艳艳的鱼汤里码上鱼肉和烫熟的粉。

栖凤渡鱼粉原产地在郴州市北部的西河畔,传说附会到三国时期在此做过(耒阳)县令的庞统,因凤雏庞统盛赞过此地的鱼粉,便把西河边这个无名渡口改作栖凤渡镇。栖凤渡鱼粉如今是郴州的地标级美食,像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一样的IP。鱼肉紧实,鱼汤鲜美,粉干爽滑,红油辣而不燥,豆油酱香醇厚,一碗顺下去从头到脚都舒畅过瘾,算是很适合湿润气候的口味。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6)

郴州鱼粉 兴兴 图

再往市区南部,到邓家塘村,就进入湘粤古道。至今尚存数公里的石板道,石板上坑坑点点,两千多年骡马生踏出的足迹。沿这条路一直向南到宜章,有九十里骡马古道;宜章南过骑田岭,就是广东韶关的地界了。

湘粤古道是秦始皇南征百越时几十万军队踩出来的路,东汉时下过功夫拓宽夯实,又建亭馆邮驿,从兵道粮道逐渐成为商道和交通干线,沟通岭南岭北两千多年。韩昌黎,刘禹锡都从这条路南下,杨妃爱吃的荔枝,那一骑红尘也是从这条路北上去中原。

秦观的个人档案(我被秦观骗去郴州)(7)

湘粤古道古驿站(桂阳)郴州市交通局 图

苏东坡一生看重秦观这位忧郁门生,以“山抹微云秦学士”称之,谪居时听得《踏莎行》,特意临在随身的扇子上,听闻秦观仙逝大恸而叹“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可学生唯独没学会老师的达观开朗,也似乎没有苏东坡那般对美食的嗜好。大约是常年食欲不旺,人就很容易郁郁,北宋时期没有辣椒,没有红汤鱼粉可一解胸中块垒,秦观眼中的春江模样“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生怀抱百忧中,却能写尽江山之美,词章绝唱应该算得上秦观一生局限中最霸气的突围。

责任编辑:朱喆

校对:施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