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程。

二、规范

适用于公司内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

三、职责

安环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监管;

公司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四、安全规程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提前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作业票),制定相应隔绝,做出安全措施。

2.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禁止进入该作业场所。

3.作业前三十分钟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限期内,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连续两次分析空间的氧含量和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间隔不能低于10-15分钟,两次分析结果均重复为合格,空间内有人工作期间,每半个小时分析一次,中断作业半小时以上,再次进入空间前,还是按以上步骤进行气体分析。

5.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23.5%以内。其有害气体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TJ36-79《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6.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7.不得擅自变更与其作业相关的生产工序,必须变更时,要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待确认不存在危险后,方可下达继续作业的指令。

8.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作业、监护、应急救援等相关人员、作业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

9.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要时佩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及相应监测仪器。

10.进入受限空间危险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1.监护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12.为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必要时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在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口设置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13.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缆绳、梯子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氮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15.当作业人员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17.作业结束后要清理现场,严禁将工具、材料等物件遗留在有限空间内。

18.有限空间作业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操作规程预案》。

五、附则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六、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七、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