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凤翔的端午习俗多种多样,从生活、饮食到穿戴,无不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西吉端午节的习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吉端午节的习俗
我的家乡凤翔的端午习俗多种多样,从生活、饮食到穿戴,无不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传承已久的要数“送端午”了。端午前夕,出嫁的女儿和外甥一般要给娘家和舅家送端午节礼,绿豆糕、油糕和粽子这三样必不可少。
油糕制作简单,但非人人都能做好。在面粉中加入适量开水,用力在热锅中反复搅拌,直至面团熟透,光滑发亮,这是做好油糕最为关键的一步。再将面团揪成鸡蛋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在掌心中用手指轻轻转动,揉出空心薄皮样子,加入红糖、白糖或者豆沙馅,将包好的油糕封口再压扁,下到油锅炸至金黄,用笊篱捞出、沥干,凉热都好吃。端午节前,大街小巷的油糕摊点吸引着人们纷纷驻足,买上几个,咬一口,外酥里嫩,软糯香甜,也因此,西府油糕便成为端午节晚辈孝敬长辈的最佳礼品。又圆又甜的油糕蕴含着人们对团圆、甜蜜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端午节前,舅舅要给外甥送裹肚。裹肚一般用大红布做成双层,中间有夹层,可以当口袋来用,巧手的主妇们在上面用彩色丝线绣上“五毒”(蝎子、壁虎、长虫、蜈蚣、簸箕虫),裹肚色彩艳丽、手法夸张,五毒活灵活现,孩子们自然就记住了这五种虫子不能靠近。裹肚内装有香料,戴在孩子胸前,可以防止小孩肚子因早晚受凉而引发疾病,最主要的是香包内的中草药馨香扑鼻,野外的蚊虫自然难以近身,驱避蚊虫的功效或许是裹肚最早的用途了。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节奏在加快,手工刺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送裹肚习俗慢慢改为给孩子送一身夏季衣服,但人们依然习惯地把这种习俗叫“送裹肚”。
凤翔的端午节讲究吃煮鸡蛋、粽子、油糕、绿豆糕等食品。绿豆糕属于凉性食品,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也较软糯,更适合老人和孩子。端午节多在“三夏”大忙期间,煮鸡蛋吃着耐饱又方便,因此吃煮鸡蛋也成为一种端午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的习俗,还有戴五花绳和香包的习俗。在古代,香包又叫香袋、香囊或荷包,一般是用绸缎布料做的,上面有精致的刺绣图案,形状各异,十二生肖和桃心形状的居多;也有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丝线缝制成菱形的,内为棉絮掺和着香料粉末,没有香料的人家就用棉絮代替,棉絮做的香包更具立体感。香料为常见的中草药,多为雄黄和艾叶等。香包的吊线大多是一根五花绳,讲究的人家香包下面还有彩色的吊坠。内装香料的香包散发出淡淡的馨香,能驱除异味、预防疾病,儿童和老人长期佩戴具有强身健体的养生功效。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很少有人亲自缝制香包和拧五花绳。但每年临近端午,大街小巷都会看到形状各异的香包,老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味,爱美的年轻人还会在饰品店或网上购买心仪的端午饰品。端午饰品从原始的家庭手工向产业化发展,这当然也是时代进步的趋势。
来源: 宝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