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又是民族文化冲击和融合的前沿。正是这个原因,和长安文化的流变一样,方言的发展也较为复杂。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在历史上曾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把陕西境内的方言研究作为陕西文化整合和分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很大的关注,在陕西方言研究中,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历史的分析,既有对区内方言类型的探讨,又有对方言与共同语对应规律的归纳。因此,一部陕西方言研究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陕西方言发展的脉络,而且对以后的陕西方言的调查与研究以及推广普通话工作也有一定的意义。

NO.1 “碎娃还么放假?”

一句“碎娃”说出口,绝对能让周遭的陕西人翻个白眼。但实际上,这个“碎”其实是“蕞"(sui)。”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个子、蕞娃...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 蕞尔国。”杜预注:蕞,小。

这句意思是说:“小朋友还没放假吗?”

单身女人西安 西安撩咋咧(1)

NO.2 “你先后今儿回了么?”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日:‘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的妯娌今天回了吗?”

单身女人西安 西安撩咋咧(2)

NO.3 “叵烦死了!”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咥”(音喋)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麻烦死了!”

单身女人西安 西安撩咋咧(3)

NO.4 “今儿这饭咥地撩不?

“撩咋咧!”

这句话有两个知识点。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今天的饭吃好了吗?’——‘美得很!’”

单身女人西安 西安撩咋咧(4)

NO.5 “诶呀,今儿这饭吃滴倭也很!”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人家)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诶呀,今天的饭吃的美极了!”

单身女人西安 西安撩咋咧(5)

NO.6“额娃真是个倩蛋蛋。”

“倩蛋蛋”是陕西人口语中常说的“倩”,也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其源。《卫风*硕人》篇是这样描写卫国的贵夫人庄姜的容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唐代的大学者孔颖达说,“倩”就是用来形容“巧笑之状”的。尔后,“倩”也可以泛指姿容之美好。“倩女”即指“美丽的少女”。杜约夫《拟李商隐诗》云:“楚曲风烟悉倩女,武陵花月梦仙郎。”与“倩”有关的“倩俊”、“倩俏”、“娇倩”等词,或用以形容人物之俊美,或用以形容人物之俏丽,或用以形容人物之娇美。而我们陕西人则常常把可爱的小儿叫做“倩蛋蛋”,也都保留了“倩”的“美好”、“可采”之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娃长得真好看!”

单身女人西安 西安撩咋咧(6)

长安地处周秦腹地,周时通行“官话”,也就是“雅言”。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在重要场合和赋诗言志的时候都必须使用这种雅言。众所周知,《诗经》就是按照产地分篇的,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方言区的早期划分。秦始皇一句“给额射死沃怂!”大气磅礴,直接一统天下。

怎么样?现在的陕西话是不是可可爱爱,还有点贵气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