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属于哪次会战(大明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保卫战)(1)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45年满清政府颁布剃发令,一时之间全国哗然。遥想当年,即使是统治中国近百年的蒙古人,也从未下令要汉人改变装束,朝代更迭可以看成是天道循环,但如果有人要从衣冠强迫施行历史性的倒退,把几千年的汉堂法事变成猪尾巴小辫儿,这不仅仅是一种对人格尊严的侮辱,更是精神上的严格。死后有何面目见先人于地下。从苏州开始,抗争、怒潮陆续而起,常熟、太仓、嘉定、昆山、江阴、嘉兴、松江,处处义起人人思愤。1645年6月,清政府派一位投降清朝的前明进士方亨为江阴县令,江阴百姓万人到县衙请求免众剃,众人问道,发可以不剃吗?

南京保卫战属于哪次会战(大明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保卫战)(2)

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百姓怒道,头可断,发却不可剃,我中华男儿岂可失身。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明确写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是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市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数位,这封密信义民收获,方亨不知死,拿出县太爷的架子啊端坐大堂之上,大声训斥,这时候啊,她的老师无锡人苏某恰好也来庆贺学生当官儿,见民众议论纷纷,便入堂大骂,你们这些奴才,留发不留头,个个你们该砍,一句话呀,激起民愤,百姓大喊,打死这个汉奸老贼,是你一拳我一脚。立毙这个老贼,方亨仍然是在堂上大喊大叫,被众人抓住活活打死,同时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推举大明典吏闫应元为首领,正式宣布反清复国。

南京保卫战属于哪次会战(大明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保卫战)(3)

江阴之变,清廷是非常生气,刘良佐、李成栋等汉奸降将和满将石堪、博洛等人带领20万大军把江阴城团团包围,刘良佐骑马呀,绕着江阴城来回高喊,让江阴人投降,阎应元给他是一顿臭骂,我也只是个小小的典吏官,尚且知道为国尽忠,你是大明朝的大官儿,不能以死报国,如今还有什么脸面来见咱们江阴父老,于是阎应元是大书一帜悬于城头,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清兵是恼羞成怒,集中兵力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是滚木雷石一顿砸,清兵被砸的是屁股尿流,主帅刘良佐气完了,命令勇士九人架云梯攻城,城上的老百姓用大沙箱是一顿捅了,所谓的大清勇士是五死四伤,第二天呢清兵再次进攻北门儿,这回呀造浮桥十条一起度过外城河,分十数登云梯上城,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头、瓦块儿又是一顿砸,大扎枪又是一顿扎,一时之间是乱石纷飞,炮火连天,双方死亡是不计其数,一个满清大将啊身穿三层铠甲,亲登云梯攻城,爬上城诺之后,是挥刀乱砍的,城上守军用扎枪扎,根本扎不进去,有人就喊说,往脸上扎往脸上扎,于是大伙儿是组团扎脸,一个姓汤的小孩儿用钩镰枪一下子就勾到他脖子上,竹将姚迩随后一脚,清兵大将身躯是坠入城下,就在江南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作为江阴城的一个小官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竟然是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整整的是81天,杀清兵75000人,三位王爷、18员大将,实在是大明历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延至8月21日,由于清军从南京运来24门巨炮连轰连击,江阴城墙是倒塌数处,清军趁机攻入,江阴失陷,近20万百姓危在旦夕。

南京保卫战属于哪次会战(大明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保卫战)(4)

江阴失陷,守军与清军展开了最后的巷战,直至全部战死,妇孺老幼虽然无能斩杀敌人,但为保全最后的气节,也都纷纷自尽。在县衙妇孺老幼,34人举火自焚,典史陈明遇殊死搏杀,身中数十刀,断气之时,仍背以城墙屹立不倒,阎应元见大势已去,提笔蘸墨,在东楼城门上提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提罢,他上马提刀,杀清兵数十人,最终身负重伤,摔于马下,被压入佛寺。阎应元大骂多铎,只求速死,多铎大怒酷刑处死了阎应元,之后多铎下令满城屠尽。清军对江阴城展开了大屠杀,江阴人民慷慨赴死,都已先死为幸,没有一人投降,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得不计其数,最终全城十七万两千余人惨遭屠戮,只有藏在寺观塔内的印白和尚与老少五十多人活了下来。

南京保卫战属于哪次会战(大明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保卫战)(5)

回望历史,绝非是清算历史旧账和纠缠民族矛盾,而是告诉大家,以史为鉴,我们弘扬的是大明英雄的气节和精神,我们反对的是愚昧落后的奴才思想,如果努尔哈赤、皇太极、多铎为正人明君,那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史可法、言应援、张苍水又将置于何地?天日昭昭,良心何在。如此众多的民族英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毁家纾难,投笔从戎,这样的铮铮铁骨,绝非是腐败大明王朝的殉葬品,中华民族的脊梁并不是阴险狭隘、愚昧野蛮的满清皇帝,而是那些舍生忘死的中华英雄,这样的民族英雄的存在,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才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正是因为这样的民族精神,这样的家国情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岁月安康,山河无恙,有诗为证: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封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南京保卫战属于哪次会战(大明历史上最惨烈的江阴保卫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