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人生历程 冯小刚与电影结缘的一生(1)

“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冯小刚被称为了小钢炮。一个曾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贺岁片导演,逐步地走到了观众的对立面。

同样是搞喜剧出身的周星驰,已经因为他的“笑中带泪”而被粉丝推向了神坛。那身为“贺岁片教父”的冯小刚何尝不是呢?

一个成功的喜剧,从来不只有外表的荒诞。只有表皮的荒诞,那不是喜剧,是闹剧。

《甲方乙方》、《大腕》、《不见不散》、《手机》……你说,哪个是闹剧?

包括当年他和王朔等人编写的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一个精小而整天面对社会百态的编辑部里,充满了讽刺时弊的桥段和台词。

东宝:你说我粘个痣,几天不糊子,像不像在炮火隆隆的战争年代出生的那拨儿人?

戈玲:不像,你像那些三年自然灾害时出生的营养不良的人。

冯小刚人生历程 冯小刚与电影结缘的一生(2)

其中最经典的,是李成儒在疯人院里长达2分钟的独白。一个疯子嘴里说出的话,字字珠玑:

……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

“不求最好 但求最贵”

这段家喻户晓的2分钟的独白词,被大伙儿玩坏了,还演绎成了各种版本:

什么是优秀员工,你知道吗?

优秀员工就是不管干什么样的活

都干最累的,不干钱多的

所以,我们做IT的口号(儿)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累!!

这当然不过瘾。2004年末,冯小刚和周星驰,这两个喜剧大师似乎跟商量好了一样,一起来个了大变样!一个拍了《天下无贼》,一个拍了《功夫》。

冯小刚在《天下无贼》里除了找来了几个老搭档之外,还弄来了刘德华、奶茶、李冰冰,还有憨憨的傻根。

冯小刚人生历程 冯小刚与电影结缘的一生(3)

虽然还有不少“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样的俏皮话,但更像是冯小刚在抒发一个梦想,一个理想主义的作品:两个贼失去了理想家园,但在一列火车上又找到了自己的本性。

同年,冯小刚还在《功夫》里玩票了一把。《功夫》,其实也是周星驰这个李小龙迷的梦想。

这时候的冯小刚,和陈凯歌、张艺谋并称中国三大导演。他开始要搞点事情了:

《集结号》

我想到《甲方乙方》中英达扮演的巴顿迷。其实,那就是冯小刚自己。

《唐山大地震》

我记得,冯小刚在看完大火特火的《速7》之后,给了这样的一句评价:怎么看不到人心呢?

这是冯小刚贯彻始终的核心。无论是贺岁喜剧,还是沉重的历史题材,他都死死地抓住了这一点。《唐山大地震》,他在尽情地释放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的解读。

《一九四二》

冯小刚隐忍了18年,找来了1.5亿的投资,终于让它出现上映了。结果赔了个底儿掉。张国立说,冯小刚那段时间,边喝酒边哭。还在网上质疑观众,骂电影市场混乱。他越骂,观众越跑去看喜剧片《泰囧》,让徐峥创下了9亿票房的神话,开启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亿”时代。

我想,他哭的不是只是赔钱,哭的更是隐忍了18年才得以实现的心愿,最后还是败给了一部低成本的喜剧。

《老炮儿》

“行吧,咱拍电影不行,干脆我去演电影吧。”

结果一不小心就夺了金马奖,这你搁哪儿说理去?

但冯小刚就是这样的一个“老炮儿”:较真儿,讲原则,讲义气,讲规矩,不服输,在被新时代抛弃的浪潮中挣扎。

为了力挺郭德纲,他曾公开向媒体宣战:

当初部分媒体约好封杀郭德纲,本人亮明观点,反封杀。梁子就是这么结的。不过没关系,敢跟你们叫板就不怕你们犯坏。但你们也太沉不住气了,拍的时候就泼脏水招儿都使明了,等电影上映的时候再捽也不迟嘛。这次不点名,再臭来劲,我就点名开骂。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我不是潘金莲》乃至一波三折的《芳华》,都挑动着社会的神经。

当年的贺岁片是年轻的冯导向“明月照沟渠”的现实低头,那如今,冯导在近60的年龄,开始伸出指头,去探索心中理想的边界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苍蝇乱飞的环境中,苍蝇飞进嘴里的事时有发生,一旦苍蝇飞进嘴里,吐了和吃下去一样都是恶心。谁还没吃过几只苍蝇啊。”吃了那么多苍蝇的冯导,还在为自己的《芳华》努力着。

徐志摩很释然地说:“爱如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可人生,能有几度芳华?正值芳华的年纪,怀揣着一肚子理想,可我们只得向现实低头。等芳华已逝,我们还有冯导那样的勇气,再倔强地伸出指头,去探索现实理想的边界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