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皇帝,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千古明君的楷模。可就是这么一位近乎完美的帝王,千百年来历史学家却对他的是非功过表示质疑,首当其冲的就是其杀兄囚父沾满血腥的玄武门之变。很多史书上记载的是,李世民被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逼迫才不得不反的,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到底是蓄谋已久的反叛还是被逼造反的,想要知道答案,得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李世民所处的环境。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在出生或是成名的时候,都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刘邦斩白蛇被人叫做赤帝之子,还有汉光武帝刘秀出生的时候天空出现异象。武则天也有类似事情,小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被大名鼎鼎的袁天罡给看见了,袁天罡一见武则天便惊为天人,看看袁天罡是怎么评价幼年武则天的,袁天罡说“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当作天子”,后来的武则天还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还有的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之所以要制造这些在今天听起来有些离奇的故事,是因为古人十分迷信,古人认为天上住的就是神仙,所有皇帝自称天子。这些历史名人为了增加自己的名气,也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创造了这些小故事,民智未开的百姓自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这样做有效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跟历史名人一样,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属于自己的小故事。唐高祖李渊还是隋朝官员的时候,家中的李世民还小,有一天下朝,家中来了一位相面书生,这位相面书生在见到年纪尚小的李世民时,惊为天人,夸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在听了相面书生的话以后高兴不已,于是就用济世安民的意思给儿子取名为李世民,李世民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这个故事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也算是小故事但还算比较贴合实际,毕竟当时的李渊已经身居高位,这位相面书生说李世民将来有出息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是二十岁,主要是因为古代男子都早熟,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算的上壮年了。

李世民是怎样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1)

无论故事的真假,李世民就这样度过了他的童年。时间来到了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倒行逆施,导致各地纷纷起兵反叛。已经十九岁的李世民确实没有辜负相面书生的话,李世民在这个时间段已经成为公认的少年英雄。这时的李渊还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起兵造反,李世民清楚知道他父亲的性格,于是就在他父亲的耳边日日鼓动。天下局势风云突变,加上自己儿子李世民的鼓动,李渊最终决定在晋阳起兵反隋。这么算下来,李世民才是李渊集团最坚定的造反者,也是李渊集团眼光最长远的人。十九岁的李世民就这样开始领兵征战天下,他的起点非常高,有他父亲在,李世民不可能从大头兵做起。李世民在十九岁的时候被李渊封为右元帅,领兵十万攻打隋朝。李世民并没有辜负他父亲的重托,出道就夺取了隋朝的东都洛阳。李渊在有了根基地以后,迅速地建立唐朝,李世民也在这时被封为了秦王。要知道此时唐朝疆土仅仅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能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渊已经承认了李世民在唐朝二把手的地位。

李世民是怎样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2)

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算是有了大后方,李世民可以安心地继续争霸天下。李世民手握重兵本以为可以轻松地吞并天下,可是乱世出英雄,李世民举目四望之下,发现现在的中国到处都是不比唐朝弱的势力。这些势力已经基本成熟了,想要消灭非得一番苦战不可。李世民收起了他的傲气,他开始招贤纳士,为自己争夺天下储备力量。李世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身旁的薛仁杲,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个人就是离唐朝最近的陇西割据势力,经过一番苦战,李世民最终击败了薛仁杲,完成了对陇西地区的全部掌控。马不停蹄的李世民又击败了唐朝北方的宋金刚,巩固了唐朝的北方。就这样在清除完这些相对弱小的势力以后,李世民开始将目标对准了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两人。这是最让李世民头疼的两股势力,窦建德和王世充二人也是李世民遇见最厉害的敌人。不过最终二人还是被李世民击败,击败二人之后李世民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因为此时所有的唐朝土地基本都是李世民和他的手下打下的,李渊只是名义上的领导人而已。李渊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情,对此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唐朝之所以可以建立,李世民功不可没。对待李世民,李渊已经封无可封了,最终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创了个名号封给李世民,这个名号就是天策上将。

李世民是怎样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3)

此时的唐朝算是彻底稳定了,李世民面对的情况反而更加恶劣了。李渊的性格是优柔寡断的,从起兵反叛还得靠李世民的鼓动就可以看得出来,李渊远不具备一名优秀皇帝的素养。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还可以靠自己儿子李世民来补充,可是错就错在李渊不仅优柔寡断还十分的迂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李渊在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以后,依然坚持着立长不立贤的规矩,坚决地将太子之位交给了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这就引来了李世民和他属下的强烈不满,其实也不能怪李世民,唐朝的领土都是李世民辛辛苦苦打下的,最后坐江山的却不是他。如果说做江山的是自己的父亲,李世民或许还可以忍受,可是让什么功劳都没有的哥哥就因为是长子就要继承他辛苦打下的江山,换成是谁,估计也不会服气。此时的李世民还在积极地招揽贤才,手下的文臣众多,武将更是如云。从李世民成了天策上将以后还在积极招揽人才来看,玄武门之变可能真的是蓄谋已久的政变。此时的李世民如果真的不贪恋权势的话,完全可以功成身退做个逍遥快活的王爷,可是李世民并没有如此选择。李世民依然牢牢把控着军权,不肯放弃已经得到的权利。太子李建成是清楚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李建成清楚地知道李世民是有反意的,可是想要压制已经压制不住了。李建成只是名义上的太子而已,论起在朝中的威望,十个他都比不过弟弟李世民,此时李世民的势力已经形成,短时间内想要铲除是根本没有可能的。其次就是李渊也在阻止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下手,优柔寡断的性格让李渊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人都是自己的儿子,小儿子李世民又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让太子把李世民杀了,简直就没有任何道理。就这样李世民在李渊的纵容下一天天的做大,太子只能是在暗中下绊子,明面上并不敢真正的为难李世民。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深感时机已经成熟了,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连夜进宫,告诉自己的父亲李渊,说太子李建成跟后宫的妃子有染。李渊一听就急了,下旨让李建成进宫跟李世民对质。李建成并不知道父亲深夜叫他进宫干什么,只能是将信将疑地去往了皇宫。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中,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得知消息以后直接被吓傻了,清醒过来以后大骂李世民,并且表示是他害了自己的儿子。事已至此,李渊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选择立李世民为太子。从朝廷上下并不反对李世民当太子就可以看得出来,李世民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朝廷。如果说这些都不足以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蓄谋已久的话,还有一件事情,大家可以看看。如果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被逼迫的,目标只是除掉太子李建成自保,那为什么李世民在成为太子以后,还要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传位给自己呢?李世民成为太子以后,没过多长时间,就让自己的父亲传位于他。李世民在当上皇帝以后,封李渊为太上皇,李渊对此并没有反对,因为李渊知道,李世民已经控制了整个朝堂,自己的旨意现在只能算是一份体面罢了。如果李世民只是为了自保,在当上太子以后已经实现了目标,完全没有必要逼迫李渊传位给他。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本身就是蓄谋已久的事情,是贪恋权利的一种表现,目的是为了当上皇帝而不是简单的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