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这四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后,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极在哪里?

9月10日,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中游三省共同宣布,将组建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暂定在武汉集中办公,工作人员已经到位。

长江中游城市群怎么发展(长江中游三省抱团干大事)(1)

当天,《深化协同发展 加快绿色崛起——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讨论稿(下称《总体构想》)亦同期发布。根据《总体构想》,到2025年,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

从“中三角”到“铁三角”

近年来,长江中游三省以全国5.9%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0.9%的经济总量,今年上半年三省GDP总量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在湖北,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两大万亿元产业集群,光谷科创大走廊正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并加速向中部地区“创新策源地”迈进;在江西,有色产业营业收入逾7000亿元,规模稳居全国第一;航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制造规模居全国第三位;触控屏出货量占全国40%以上;在湖南,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标志性创新成果世界领先……今年上半年,三省平均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率达到4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国家级高新区总计29家,占全国比重17.2%;国家重点实验室54家,占全国比重21.3%。

长江中游三省水资源总量2590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三省长江里程1374公里,武汉港今年上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9.37万标箱,较2020年同比增长128%,较2019年同比增长57%。集卡穿梭的场景同样出现在江西九江港、湖南长沙新港。明年,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后,一条畅行长江中游三省、通达长三角的“水上高速路”将全线通航。

今天召开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三省现场签署了 《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区域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环保、民生及公共服务、人才交流、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

签署《长江中游三省省会城市深化合作方案》,发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沙、南昌长江中游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建设和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打造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样板,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和毗邻地区合作。在未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将实现1小时内部直达,2小时相互通达。

签署《九江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将建立市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推进跨江合作领导小组,建立四市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制度,推动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衔接互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互补发展,区域共同市场建设,生态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民共享。

签署《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市深化协作工作方案》将在前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市一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形成深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市协作工作方案。

抱团合作争取更多话语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过去几年,长江中游三省抱团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和旅游等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相继打通了10余条高速公路“断头路”;省际公路联网工程、武西高铁、“645”深水航道整治等一批跨省陆路、水路交运项目得以协调推进。

《总体构想》首提三省要把抱团合作延伸到产业创新合作上。据悉,长江中游三省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优势产业合作创新,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省还将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联盟,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开展深度业务合作,技术、仪器、人才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鼓励三地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跨区域服务,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合作渠道。

长期观察中部地区发展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在东西南北四大城市圈的包围下,唯独中部地区还没有一个城市群(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叶青认为,要发展内陆地区,成就内循环战略,中部就必须壮大起来,东西南北中共同托起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早在2016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就明确提出,“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

叶青认为,由武汉和郑州分别带领的中部两大城市群,都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五极”,就看谁能快速抱团合作,获得更多话语权。

“长江中游三省现在是动真格地在互惠互利上做加法,在各自为战上做减法,补齐短板、放大优势。”叶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