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练习题及阅读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小学六年级语文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17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10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练习题及阅读题

【一】课堂笔记

【二】阅读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 )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参考答案】

1.B

2.(1)① (2)①

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4. 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三】练习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案】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