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初学者对捻管这一笔法比较困惑。因为很多人包括启功、田蕴章在内,都认为捻管不是正统。学书法以捻管为主,笔法是错误的,所以不敢学。

说捻管是错误的笔法,为什么王羲之还用?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有句话,“腕脚挑斡,上捺下撚终始转折,悉令和韵,勿使蜂腰鹤膝。”

其中有个动作“上捺下撚”,这个“撚”同“捻”,捻动笔管的意思。我们从这可以看出,王羲之写字也有捻管习惯,这也从侧面说明捻管并不一定是错误的。

王羲之经常用笔(为什么王羲之还用)(1)

古人捻管笔法示意图

捻管古已有之,捻管写不出有力道的字,这个观点却站不住。

捻管是指,用手指捻动笔管,这时笔锋也随着指的转动而转动,从而达到调锋的目的。而转腕是通过转动手腕达到调锋的目的。

捻管和转腕的争论点是,转腕能更好地把手上的力道传达到笔锋,而捻管则不能,有画字之嫌。

王羲之经常用笔(为什么王羲之还用)(2)

转腕法,写字靠手腕的灵活转动

捻管有这种“致命”缺点,为什么还敢和转腕“叫板”?就是因为在古代靠捻管写好字的人也不少。

颜真卿就是其中一位,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说过,“攻书之妙,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

令其圆畅,就是捻管法。可见颜真卿写字也捻管,捻管也能写出有力道的字。这一点,颜筋柳骨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由此可见,捻管写不出有笔力的字,不能自圆其说。

捻管与转腕之争本身就是片面的,两者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过于强调哪一方都是错误的。

古代很多书法家并没有排斥捻管这种笔法,除了我上面说的王羲之、颜真卿之外,再比如黄庭坚也说过,“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王羲之经常用笔(为什么王羲之还用)(3)

孙晓云主张写字要捻管

其中的“手能转笔”说的还是捻管这种笔法。我们发现古人说捻管这种笔法时,都没有过于强调。

今人的问题是过于强调捻管这种笔法,仿佛不捻管就写不出好字一样。比如中书协副主席孙晓云专门出了一本书来强调捻管这种笔法,就过了。所谓“过犹不及”,过了也就错了。

捻管与转腕的荒谬之争,起因却是因为误读了这两个字。

古代有句书法理论:书法执笔,要指实掌虚。掌虚好理解,手指与手掌围成空心状,大约如同一个鸡蛋大小的样子。

指实呢?问题就出在这两个字上,很多人误读了。这个“实”是死死捏住呢?还是只是简单的用手指贴住即可?

王羲之经常用笔(为什么王羲之还用)(4)

指实,并不是死死捏住笔杆,紧贴不虚就行

但从古代书法家有捻管的笔法可以看出,笔管不是被死死捏住的,是可以转动的。由此推断,书法执笔中“指实掌虚”中的“指实”不是死死捏住,而只是紧贴而已,不虚就行了。

你如果真正理解了“指实”,没有误读它,那也就再不会纠结捻管与转腕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有捻管与转腕的荒谬之争。

因为你会发现你在转腕时,稍带着会捻捻管,动作很轻微,并没有刻意为之,完全属于下意识而为之的自然之举。

这就对了,书法本来就是顺自然而为之。就像启功说过一句话,写字你什么时候较上劲了,就错了。写字就是一个心情放松的过程。

总结:

不要把焦点放在我到底是捻管了还是转腕了这个问题上,只要你是自然做到的就是正确的。就像苏轼说的,执笔无定法。本意不是让你乱来无法,而是让你自然而为之。你说是不是?你如果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说一说。

原创作者:墨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