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很多关于物联网创业的基础认识,很多朋友反映还不过瘾,要更干的干货,好吧,今天物哥就揭秘物联网创业的独门秘籍!

物联网创业难在哪里?

目前来看想在物联网领域进行创业是相对有点艰辛的过程,与纯互联网创业相比,这是一软一硬的两个不同过程。如果说互联网更多涉及的市软件的开发,网站或者APP等,一旦软件开发完就可以进入到测试版本过程。当然如果大如微软,可以建立全球的研发和测试团队。但是创业团队基本上都是小团队,三个臭皮匠的典型状况,怎么样保证快速上线就是关键。

而我一直说物联网更难,是在于不仅所有的软件之路你必须经历,同时还要开发硬件设备,可想而知这个的过程难度系数大很多,两者最终的软硬匹配,甚至最终的系统联调,都有大量的不确定性。

由于硬件本身的开发周期更难确定,所以在极端不确定情况下如何开发新产品或者新服务,我们一直试图寻找一套方法,能不能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拿出样品出来,每一个创始团队都在不断的揪心之中。

这里面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无疑是当年的老汪团队(智能手表),当时他们特别牛的一个创意,很快引爆互联网,然后拿到了大量的订单,但是连老汪自己都没有想到,最终产品研发过程太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问题有时是你自己左右不了的,所以物联网或者说智能硬件的创业一上来,你一定不能大意,不能轻敌,要把问题和困难往最坏里打算才行。我后来跟老汪聊过,确实他有特别丰富的硬件经验,创意本身和技术路线选择都特别棒,但是对于硬件的量产就会带来极高的难度。

我有一次跟Garnter一个负责智能硬件的咨询师聊这个问题,她告诉我,他们为了研究苹果手机,拆开无数个手机,然后跑了相关的所有制造工厂,看他们的工艺情况,然后会分析出苹果开始为什么良品率很低,以至于遭到果粉的诟病,最后不断调整各个方向全方位调整,才能一代一代产品越来越完善,大如苹果尚且如此。后来她总结为什么苹果要比包括其他手机厂商牛,她说苹果的一款手机就是一个型号(除了内存配置不同),要卖到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他们的整个电路设计要能一对百家运营商,不同的制式、甚至频率,你看像三星可以做那么多型号,甚至每个国家开发一款,所以他们的电路板的要求和难度就降下来了。这就是巨大的差别!

个人创业怎么做物联网(揭秘物联网创业的独门秘籍)(1)

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好的方法,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上,如何用最小的资金,最快的速度,拿出样品来让客户试验,特别在创业早期,尽快区分谁是客户,客户认为什么东西最有价值,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重中之重!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下面就开始进入秘籍主题,我们研究了大量的案例,包括硅谷当前比较推崇的方法,目前我个人比较推荐的就是精益创业方法论。掌握这套方法和思路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实际上我们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采用了很多类似的方法,可能就是没有那么系统而已。

我试图快速让你对精益创业本身的方法有个大致了解,但是最佳办法还是去买两本书,仔细读读吧,学习能力也是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市面上将关于精益创业的书非常多,基本大同小异,你如果不放心就多买几个版本,每家说法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千万不要死读书,因为实际情况下精益创业总结起来就是用3个动词驱动3个名词的循环迭代过程:IPD -> BML ,即:

idea -> (build) -> product -> (measure) -> data -> (learn)

请务必牢记这个过程,当你建立validated learning,然后才能推动下一轮迭代。所以每个阶段的验证非常关键,就像我们开玩笑讲的把大象放到冰箱里,一共需要几步?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将目标进行分拆,然后逐步进行验证,也就是所谓迭代。这就是精益创业的核心。

精益之于创业,等同敏捷之于开发,都强调快速迭代,小步前进,测试(测量)驱动。每次精益产品循环的一个过程都是从未经证实的假设 到经证实的认知。 我们经常提到小步快走,其实就是在使用精益创业的基础方法。日本人当年在制造业打遍天下,靠的是敏捷开发。我们从80年代在家电等领域就在学习日本。

我记得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父亲去日本考察,那个时候80年代,他看到日本街头的汽车已经是普及到家庭了。回来后他给我讲日本汽车“时装化”,可以让家庭快速淘汰汽车,从而带动新车的上市。我那会根本不能理解,觉得太浪费了。直到今天,看看我们城市街道上的小汽车,就多少明白了为什么要汽车“时装化”,可见我们与美日等先进国家在科技认知上至少落后30年以上。说点题外话,科技的认知或者说技术的创新有很多时候首先来自于认知。精益创业也是如此,进来几年了,但是一到实战中就全忘了,我们都在抱怨这个社会浮躁,可是谁不想快速的发财呢?今天我们渴望工匠精神,那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问题吧。

个人创业怎么做物联网(揭秘物联网创业的独门秘籍)(2)

我继续强化精益迭代的这套流程公式: (Build -> Measure -> Learn)

“(想法)-> 构建 ->(产品)-> 测量 ->(数据)-> 认知”

创业团队从一个想法开始,在多次迭代过程中持续地构建、测试和优化产品,为产品注入真正的价值。由于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很强,最初的想法和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差距。精益创业的关键就是:快速迭代,小步前进和测试驱动,以实现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精益创业小结

事实证明大多数创业团队死在这条路上,因为他们都希望能够一次到达目的地,但可以肯定的说,你最初的设想和最终的结果将会有巨大的差别!

精益迭代的目标:

加快迭代的速度,让每次迭代尽可能短。

每次迭代结束,得到可证实的认知,进行调整或者转型。

想法:未经证实的假设 (Unproven Assumption)

每个商业计划都是从一系列假设开始的,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来阐述公司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型。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这些假设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创业公司的早期努力的目标就是尽快验证这些假设。

创业公司的假设包括:

价值假设 (value hypothesis) : 产品对用户来说是否有价值,用户是否会使用,是否会付费?

能否付费一定是评判的黄金标准,任何猜测和假设都是自欺欺人的!

增长假设 (growth hypothesis) : 产品提供的价值是普遍需求吗?用户规模能够快速增长吗?

Facebook刚推出时,只为有限的几个大学社区提供服务,也没有做任何市场推广。但一个月以后,它已经吸引了3/4的哈佛本科生注册,且超过半数用户每天都会访问Facebook。这两项数值充分说明了该产品满足增长假设和价值假设。国内的互联网领域类似的案例也是很多,我们说好的产品是长着眼睛的,它能跟你带来对视感,或者让你一看到就喜欢,就一见钟情,那么这个产品就会很快火起来。

关于精益创业的详细方法今天先介绍到这里,我想先给大家建立起来为什么的想法,当你深度想要探知的时候,接下来才能仔细想去了解到底怎么做的问题,留下点耐心,下一篇里告诉你。

关于精益创业如果你有很好的想发,或者有类似的精力,欢迎跟我交流,加我微信(wzw670053697)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

个人创业怎么做物联网(揭秘物联网创业的独门秘籍)(3)

王正伟是谁:

现任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副秘书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主任,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

在加入联盟之前曾创办国内第一家物联网专业媒体《中国信息界·物联网》专刊。曾先后任职于美国AT&T公司数据传输部门的亚太区市场总监,香港某上市公司中国区总裁等。有超过20年的创业和商业管理经验,在通信,互联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曾先后主持多个国家级和部委大型项目,并荣获2006年中国政府创新奖及2006年十大互联网创新奖等荣誉。

关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中关村物联网联盟是国内第一家、也是最大的物联网产业的社会团体,目前已有2500多家会员单位。

在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我们可以提供多种资源和帮助,发给我您的姓名、所在单位、城市及手机联系方式,以便我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