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李全友是荥阳市崔庙镇南竹园村的竹编老艺人,从小就跟着长辈学编竹篮、竹筐,尽管年龄大了,他依然每天坚持编几个,拿到镇上的集市售卖,挣几个零花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艺人。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1)

李全友告诉记者,竹园村过去山前山后都长有很多竹子,人们都利用竹子编织些竹篮、竹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这门手艺,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竹制品用的少了,很多人都慢慢的放弃了,竹园村也仅剩下三四个老年人会这门手艺。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2)

竹编技艺是荥阳市崔庙镇南竹园村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据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竹编都是纯手工技术,编一件竹篮,由圆竹变成竹篮要经过破皮、捩(lie)底、编织、拧沿等四五道工序,每一道都要精心细作。一个竹篮、馍筐编下来需要五个小时,一天下来也只能编2个,费工费时。所以,年青人宁愿出去打工,也都不愿意守在家干这竹编活儿。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3)

60多岁的李景祥编竹篮也有50年了,来到他家时见他正在编馍筐,就是盛馒头的筐子,用这种竹编的馍筐放馒头不会变质,不会发馊。至今,许多农村都用竹馍筐。一根长长的竹子在李景祥的手中用特制的刀具劈成细细的竹条,再经过他粗旷的巧手编织就完成一件作品。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4)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5)

他们除了编织竹篮、竹筐、馍筐、竹耙还扎扫帚、笤帚。这门手艺流传至今不易,也是南竹园村的特色工艺,更是荥阳地区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好好保护和传承,发扬光大,工艺上做的更精细些,美观些,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厨房餐桌上的生活伴侣。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6)

一个小时编竹篮(荥阳八旬老汉巧手编竹篮)(7)

,